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在历史上,关于公平理论的研究多种多样。在当前,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福利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公平观、古典自由主义的收入公平观、罗尔斯的公平观、社会主义的公平观等公平理论。由于当前中国社会急剧分化,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用一种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来整合各种社会矛盾是不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为当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制度构架奠立了合法性根据和道义基础,西方几种公平观则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公平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原则和道义要求,更主要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满足问题。多少年来,为实现社会公平,人类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因而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薪火也生生不熄、源远流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观,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公平,怎样实现公平”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理论创新。这“四个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形成了关于公平思想的系统完整科学体系。以“四个公平”为核心的新的科学公平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突出特征,明确了公平实现的条件、途径和结果,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这一新的科学公平观。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公平正义观包括公平正义的概念、标准、内容,公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公平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正义实现的七个方面内容。胡锦涛认为,公平正义包括基本含义、特指含义、效果要求三方面含义;衡量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标准是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内容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环境公平、国际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在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机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思想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决不能"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要谨防使社会主义陷入绝对公平的误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致力于克服各种不公平现象,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为指导,评析了西方几种典型的公平效率观及主流取向;历史审视了两种制度下公平、效率的历史发展;认为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以来,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就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统一转向了对立;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平与效率和谐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当前应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平和效率的同步提升、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公平观认为,公平体现了一种差别性原则,公平及公平的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罗尔斯的正义论则可以概括表述为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对认识我国当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正确选择经济战略;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公平分配财富、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衡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收入分配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对我国破除平均主义桎梏和发展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丰富,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渐扩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应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转变. "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收入分配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较理想的收入分配观.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规范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公平与效率,实践上构成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价值体系,但由于人们的思维坐标的差异,使这一问题始终存有很大分歧。近年来我国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讨,各派意见远未统一。人们所用的方法却几乎是一样的:即把公平内涵外延的某一规定性视为公平一般,并据此作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鉴此,有必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透视公平的科学内涵和深层特征,并据此确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  相似文献   

11.
杨经录 《河北学刊》2007,27(6):205-20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诉求:以权利公平、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司法公正为核心内容的公平观是首要的价值诉求;以承认多元价值主体的存在,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以及人性弱点的存在为核心内容的宽容观是基本的价值诉求;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无人干预为核心内容的自由观是最高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产权公平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必须确立一种健全的产权公平观 ,构建一个产权获得、使用和有效配置的公平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产权伦理原则 ,产权公平主要包含拥有财产的权利平等 ,获得产权的机会的均等和以共同富裕为最高目的三个方面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公平观.每一个时代的公平观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方式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效率的要求相适应的.它形成了建立在历史尺度上的现实的、具体的公平.但是,这种公平往往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是同公平的人道尺度相冲突的.这正是公平二重性的内在冲突.现实的公平与理想的公平、历史尺度和人道尺度的完满统一,只有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公平观,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性质,体现公平的历史尺度,也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人道主义的尺度.在两种公平尺度的冲突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的社会分配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仅能使社会公平分配早日得以实现,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应对的时代课题.我们追求的信息公平应该是建立在信息富裕和安全基础上的信息的相对公平.在中国信息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信息环境污染对信息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信息公平,需要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政策扶持、文化教育、道德法规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合理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平思想以及西方文化有关公平正义问题的优秀成果共同构成了该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源头。尽管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源头呈现出多元性,但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在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源头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济广 《东岳论丛》2011,32(6):125-130
由"公平"范畴的主观性、利益性、多角度和多标准特点所决定,公平感和公平观难以统一,客观唯一性的"公平"并不存在,抽象的"公平"口号容易掩盖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关系本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把"公平"作为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理论范畴和纲领口号。但日常生活中公平感、公平观和一定条件下的角度公平、比较公平和有确切内涵的社会公正不能回避。处理公平问题要创造符合群众利益的公平感,遵循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平观,在可行的情况下首先实现结果平等和财产平等的最大化,然后在可取的情况下推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无产阶级公平观的本质内容是消灭阶级,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它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以此理论来理解和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原则应该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抑或是并重,应以社会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抉择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伦理学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效率统一观,正是为了公平与效率能相互促进,从而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江玉安 《中州学刊》2007,18(5):115-117
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出要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消除产生不公平的经济根源。经过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正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