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村城镇化互为条件。新中国建立后的四次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停滞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相对应。承包制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制度效率已释放,其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农地产权创新势所必然。长期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是适应城镇化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农地产权结构从“权能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离”的变动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宏观层面上的原有农地产权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微观层面上的农地矛盾、农民的主观创造性、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各项权能的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较高交易费用;外部动力来自于变迁主体的动机及变迁环境。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需要规范政府力量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性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发挥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结构的变迁对农地经营规模产生影响,而农地经营规模又会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影响。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农地产权结构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机制,然后利用1983—2015年全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结果表明,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置权的排他性的增强对农地经营规模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对农业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置权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农地产权结构中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的处置权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直接作用,同时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间接效应。此外,不同区域农地产权结构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流转的主体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流转是城市化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地产权流转中,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如土地流转中的各种参与主体以及如何平衡各种关系.笔者试图运用各种资料就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主体进行分析,解释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土地流转中需要坚持的一些原则,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科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农户层次。国家层次规定整个农地的制度框架,集体层次负责当地农地的经营管理,农户层次具体实施承包土地的占用。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科层系统,其效率取决于各个层次产权内容的静态安排,也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演化。运用农地产权科层模型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层次都存在问题,整个科层系统的动态演化功能也严重弱化。解决方法是提高农户层次的产权质量,约束集体层次的产权边界,提升国家层次的规则等级。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所有权层面的农地产权归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所有权层面对中国农地产权归属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国家或农民或共同持有农地产权的观点几乎占据了主要优势;持农地集体所有的观点中,虽然都对产权主体进行了明确,但仍然是不明晰的;无论采取何种所有权形式,都一致肯定清晰产权对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社会游戏规则,是提供激励的工具,从这一视角出发,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确定一系列有效的农业制度,其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农地产权制度.只有解决了农地产权制度,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且给解决其他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厘定农地产权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存在农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地使用权不完整与不稳定、农地转让权界定不明晰等主要问题。因此,重新确认农民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健全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农地征收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大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本文提出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设计了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短期和长期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产权分析方法为我们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它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失灵"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科学解释,尤其适用于分析非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中的决策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类表决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制度革新。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分类表决制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对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文中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乡集体企业存在许多弊端,其根源在于产权不清上。目前集体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聚集在改革产权制度上。各地在试点中应当把握产权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争得一个独立、完整、受法律保护的市场主体资格;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模式。围绕着产权改革这个中心,就有优化产权结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分配制度、企业领导体制等方面问题,需要作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具体操作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增量土地及存量土地由于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土地制度中的又一创新——土地储备制度,通过统一收购土地、统一储备土地、统一适量地供应土地的运作模式,正对城镇化中的土地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时间尚短,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它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方法措施,使其在城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土地资产处置,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文章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处置方式、存在问题,本着“明晰产权、显化资产、依法处置”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即要有利于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再流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近代中国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结构。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人均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用地比例的变化,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公有企业,在改制前企业财产都被界定为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这是不尽合理的。因为改制前的企业财产主要是由存量资本(包括先期投入和近加投入)和增量资本(即剩余价值积累)所形成的。增量资本不能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而应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和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重新界定共产权归属,并进行合理分割,使部分增量资本以价值形态补偿给原企业员工,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对中国城市现代化进行了现状研究,指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讨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预测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