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艺术符号是端午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如系五色缕、穿五毒肚兜、悬艾叶、挂菖蒲、贴门符等,这些符号凝聚着传统的民俗观念,潜隐着丰富的文化象征,蕴含着崇高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人们祈求天人合一、求真崇善、辟瘟除害的美好愿望。对端午艺术符号传承应用的客观基础、遵循原则等加以研究,旨在提炼核心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用活文化遗产,丰富传播形式,使其在"对接"现代节日生活的过程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剪纸艺术是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民间美术之一,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实用艺术。它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剪纸艺术是创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心理的直接体现,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率真至美的艺术形式。论文主要从剪纸艺术的寓意之美、技艺特点、构图特征、造型艺术、色彩之美等角度对剪纸的形式美进行论述,体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文化是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每个民俗文化符号 ,都传达着特定的民族的、民俗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民俗文化符号无论是以物质或精神的形式融入商品之中 ,即会产生“超值”现象。发掘、生产、销售这种“民俗文化符号” ,是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民俗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悠久的历史给皖北临涣地区留下辉煌的文明积淀,各类原生态民俗美术留存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区划环境、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格式、民俗事象及民俗心理等层面切入,对皖北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民俗美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又是一种生活形态,民俗美术的艺术性质、内涵、功能、形态、创作观念等都是由其所处的多元文化生态所作用的,作为民俗美术基础的文化生态同时也是民俗美术的内容和载体。随着时代的更迭,民俗美术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动态化地演进。  相似文献   

5.
鸡在民间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和生殖力、光明和吉祥,是保护神和神力的象征.这些象征是原始初民直观的野性思维,由鸡的生理特点幻化而成,在长期的发展中演变成人们的一种信仰和一种象征民俗.鸡的象征文化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所有动物里,狗受到人类的褒贬最多,是最具争议性的动物之一。一则,它象征了忠诚、善良、报恩,是人类的朋友;另一方面,它又是愚昧、残忍、奸诈的化身,让人恐惧。这些特性在语言文字、民风民俗和文学艺术等领域里都有所反映。由于东西文化昨差异,狗文化符号又变得丰富多彩。解读这些文化符号,旨在唤起人们尊重生命,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是隐藏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每个民俗文化符号,都传达着特定的民族的、民俗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民俗文化符号无论是以物质或精神的形式融入商品之中,即会产生“超值”现象。发掘、生产、销售这种“民俗文化符号”,是第三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民俗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生活中最普遍、最原始、最具文化象征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以劳动妇女为主要传承载体的一种流传年代悠久、蕴藏量丰厚的民间艺术形式。柳林作为北方民间剪纸的重要分布区域,其民间剪纸深受秦汉艺术古风的影响,形成了其独有的博大雄强、粗犷浑厚、自由简洁的气魄和古朴风格特征,因此,追溯柳林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探讨其文化贡献,分析其民俗类型,对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年画是艺术符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年画是人类情感文化的象征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可概括为神灵圣贤符号、祝福祈祥符号、镇妖避邪符号、爱情婚姻符号、家庭繁衍符号。中国的早画艺术,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的最珍贵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0.
舞蹈这门艺术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中,并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舞蹈这门集戏曲、音乐、美术等门类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吸收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艺术之精华,与人类的日常劳动、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瑶族文化表述中的象征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原始文化表述是原始思维的果实,它与逻辑思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伴随着象征符号进行的”,后者“是伴随着概念进行的”。象征符号通常存在着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signifiant)之间的差异。在索绪尔(F·Saussure)的语言学概念里,能指是音象(sound-image)或其他书写形式(即作为语言物质构成的内部形式);所指是概念。原始文化表述的基本法则是象征符号表述法,即用符号直接指代文化和生活事象,而  相似文献   

13.
土家织锦艺术因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直保留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它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现代平面设计可以吸取土家族织锦抽象几何构成形式、造型、色彩中优秀的元素,以此来丰富其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符号化思维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艺术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创造形式,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是精神与审美文化的提炼过程.日本的招贴设计运用符号化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符号化语言在日本平面设计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写真符号、隐喻符号、怪诞符号、残缺符号、交叠符号、平面符号和字体符号等.  相似文献   

16.
歌唱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歌唱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时代,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歌唱文化开始萌芽、衍生,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凡是人类社会中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为,所有形成习俗惯制世代传承的事象,都属民俗。文艺民俗源于民俗,但不是对民俗的直接记录和简单复制,而是民俗的审美化、艺术化。文艺民俗是创作主体认识和表现生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创作素材。它如同人们的日常用品,被经常触摸,形影不离。创作主体作为社会的民族的一员,始终置身于民俗的土壤之中,当艺术家怀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感受并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时,他已全身心进入浓重的民俗的氛围之中。民俗不仅作为创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诸如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说、劳动说、巫术说、象征的梦说、美欲说、季节变换符号说、求偶表态说及外星文化说,等等,今后还可望有新“说”产生。其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年代久远,仅从考古学的发现上验证,有些艺术(绘画、雕刻等)的原始符号形式据认为三万年以前就已存在,而从人类进化过程的逻辑上推论,肯定要遥远得多;二是因为艺术的原始符号形式的产生有着许多不同的前提条件,人们对“艺术是什么”的看法又不尽一致,逻辑起点与参照系统均有不同,讨论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因而很难达到意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它源远流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散发出无尽的原生、原创的本土精神,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的继承发展,而且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那无限的审美内涵,同样提供给时代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1].  相似文献   

20.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是客观地反映人类高度激情的艺术,是深刻有力地影响人们思想感情,以对生活进行体验的审美形式。因此,音乐是人类各种活动现象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以它自身的特定功能,对社会的其它现象发挥着作用。音乐最能抒发人类的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歌颂人类的美好爱情,它鼓舞人们去生活、去探索、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音乐,伴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