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不等同于宗教文化,但以特质与类型而言,它又是以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如果不把文化看成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以凡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的观点去研究西藏传统文化,那就无法概括西藏文化的特点,也就无从进行研究。西藏传统文化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现阶段,西藏传统文化从总体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并不脱胎于传统文化,而是吸收了其中的优秀成分,建立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础上的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全新文化。因此,应当全面把握西藏传统文化,既要吸收其精华,更要抛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西藏宗教是一种多功能的宗教.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藏传佛教的传播表现出了功能的双重性.具体体现在五方面:宗教传播密切了人与神的关系,虚拟的精神世界却麻醉了、泯灭了、失却了民众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激情;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整合、社会控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有碍社会的变革;西藏宗教传播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却造成了发展的同质化、单一化;西藏宗教的传播增加了民族的认同感,但同时造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即冲突叉一致的矛盾状态:西藏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统一,但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冲突、分裂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宗教有其深厚的影响,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西藏自治区人大要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西藏各民族具体实际,审时度势,尽快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西藏宗教事务条例》,这不仅是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还是实施依法治藏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西藏宗教问题,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因为西藏宗教具有我国宗教共有的“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还由于西藏宗教的特殊性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西藏宗教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西藏历史上宗教势力极为强大。民主改革前的西藏社会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宗教寺院控制和垄断着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庞大的寺院集团,数量众多的僧尼,几乎全民信教的民众,使西藏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带着…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西藏经济发展关系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宗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搞清宗教在西藏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宗教政策和正确的民族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宗教向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使宗教在促进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正面的能动作用。在丰厚的宗教资源面前,要对其因势利导,这是西藏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民族和宗教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实施情况,并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长期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对西藏今后的宗教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波 《理论界》2009,(11):11-13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西藏和平解放后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近些年来,达赖集团打着宗教自主、民族自治的幌子,不断制造事端,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和破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所谓"西藏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处理西藏问题的实践历程;中央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原则立场;关于进一步解决西藏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 第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生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终年五十岁。他生在西藏多事之秋,历康雍乾三朝,一生坎坷。从清朝怀疑他的达赖喇嘛地位,到正式册封、尊为西藏宗教领袖,最后授权亲政,全面管理西藏政教事务的过程,反映了清朝根据当时西藏政治形势变化的实际采取不同施政措施的三个  相似文献   

9.
我院乔根锁教授的新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2004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章,23万字。该书是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成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对藏民族的宗教文化、宗教哲学予以宏观的审视,并通过对藏汉传统文化的比较展现了西藏文化的独特岁月和内在意蕴,凸显了西藏文化及其哲学的内在结构与主要特征。该书“文化卷”中,宏观地对西藏文化的发展流变、主要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作了整体把握;“哲学卷”中,以西藏宗教文化的核心——宗教哲学为焦点,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理论和…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充分贯彻落实的今天,西藏宗教能不能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在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中发挥其优势,能不能为西藏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西藏宗教能不能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在新时期为社会和民众作出更多更好的公益事业?僧尼的整体素质高低是决定因素之一。因此,笔者以为加强僧尼教育,提高僧尼的综合素质是目前西藏宗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或许我们以往阅读藏族高增大德的传记和著作所留下的印象太深,总习惯于把西藏的文明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缘故;或许我们对近当代西藏宗教发展轨…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背景,经济一直落后于内地其他省市,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地区之间的差距呈越来越大的趋势。虽然国家实施了全国对口援助西藏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对西藏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呢?本文借用相关区域发展理论,从人力资本禀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西藏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含及背景,分析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为了确保使西藏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实践,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及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政教合一制的藏族地区,政教领袖型的寺主活佛及其家族对于其所统领地区的社会历史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依据藏汉文史料,就安多地区历史上具有很高宗教地位和声望的拉卜楞寺寺主历世嘉木样活佛的出生原籍、家族背景、家庭成员及其生平事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此作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的辅助内容。文章最后总结:嘉木样活佛多数出自土官头人家族;嘉木样家族中多出转世活佛;嘉木样家族多与地方上层势力结亲联姻;嘉木样家族僧俗广泛参与寺院及地方的政教管理事务。  相似文献   

15.
中印关系中西藏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印度对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是形式上而不是实质性的承认。西藏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成为某些国家向中国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筹码。解决西藏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原则立场,同时应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建设和发展包括中印关系在内的良好的周边关系,从而为解决西藏问题奠定基础并提供国际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植物与藏族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宗教对藏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综观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藏传佛教和苯教,但不论是藏传佛教,还是苯教,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植物成为藏族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藏族宗教信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贡山怒族(阿怒)社会至今已形成了在同一个社会、村落,甚至同一个家庭中藏传佛教①、天主教、基督教②等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事实。形成和维持这一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特殊的历史机缘及政治、经济等外部动因,而以阿怒文化,特别是原生信仰为认知模式的对各种外来宗教在其生计模式、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及社会生活中的动态调适则是多种不同宗教信仰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用,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进一步为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的宗教国情,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宗教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宗教问题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提出在宗教问题上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阐明了党在不同时期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藏族禁忌文化从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特征以及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藏族的禁忌文化一方面来自宗教,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原始性、自然性、民间性和宗教性的特点;它所折射出的许多优良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对优化生态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