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凯 《国际论坛》2013,(5):55-60,81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以及对北极问题认识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较之以往存有"连续性"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美国2013年5月颁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理念和思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与能力建设、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重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事项。在北极地区变化加速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北极政策将为美国在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进行准备,北极问题在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 ,东盟国家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开始复苏或步入扩张期 ,主要受益于改革效应、政策效应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东盟国家经济虽然走了复苏之路 ,但是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3.
一、保钓运动与左翼思潮 70年代初,左翼思潮开始复苏,复苏的契机就是1970年秋天的保钓运动.1970年,美、日两国就归还冲绳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准备于1972年将钓鱼岛与冲绳一并归还日本以及日本加紧在钓鱼岛群岛活动,激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在留美学生、旅美华人和港台大学校园和民间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  相似文献   

4.
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独立主权;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古巴目前已经基本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呈稳步发展势头。古巴的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主要致力于应对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对朝政策上,其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选择正确的工具或组合.针对朝核问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奥巴马政府倾向于冷处理,继而多管齐下,在合作外交的框架内展开更加灵活的外交活动,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继续以对话方式处理相关问题,不过美国也适度增强了对朝鲜的威慑力量,奥巴马政府仍对美朝关系正常化持一种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t 目的/意义\t 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t 设计/方法\t 基于2008~2017年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环境、能力、意识、方式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t 结论/发现\t 首先,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从低于0.5的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介于0.6~0.7的初级协调阶段,再到介于0.8~0.9的良好协调阶段,呈现出演进趋势。其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环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能力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呈现出波动性趋势。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意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方式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包括了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地带和西北太平洋。从近代史拉开帷幕起,其战略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在这一地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角逐。本文试就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政策进行若干分析,并对此政策在近期内的可能走向作出一些探索。(一)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对苏遏制战略的最终形成。这种遏制主要是通过军事手段加以实现,而欧洲和东北亚则是美国进行对苏军事遏制的两个主要场所。在长期的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政策逐渐呈现出下述特征: (1) 积极发展与日本和南朝鲜的军事同盟关系。这种三边战略合作是以美国作为领袖,以美日同盟作为支柱。它不仅有助于阻止苏联的影响和势力在东北亚的扩大,而且有助于加强美国在这一地  相似文献   

8.
哥伦比亚左翼恐怖组织由冷战时期的反政府游击队演变而来,活跃至今。从2002年起,哥伦比亚时任总统乌里韦政府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对恐怖组织进行了强硬的军事打击,也推动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左翼恐怖组织遭到重创,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哥伦比亚政府的越境打击也一度引发与邻国的外交危机。哥伦比亚政府想要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实现国内和平,还需要经受艰难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10.
出口管制政策是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肯尼迪政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始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但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内在政治性诉求和冷战的继续不可避免地阻碍这种调整的实质性发展,使得此时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很局限,从而进一步证明此时肯尼迪能做到的只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11.
出口管制政策是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肯尼迪政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始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但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内在政治性诉求和冷战的继续不可避免地阻碍这种调整的实质性发展,使得此时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很局限,从而进一步证明此时肯尼迪能做到的只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企图借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之“风”,以台制华,遏制中国。为此,美国逐步调整其对华和对台政策,在调整过程中,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的两重性更加明显。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加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态度,寻求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另一方面,为了防范与遏制中国,又以多种方式加强和提升美台关系,由原来偏重中国大陆的“倾斜性双轨政策”转向对大陆和台湾“相对平衡的双轨政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美育经历了从复苏走向振兴的历程,美育从四无到写入教育方针,再到全国普遍开设美育课程,美育委员会和广大美育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更为美育工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美育工作者要根据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需要,调整、充实美育课程和艺术课程的内容.积极呼吁在立法层面稳定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充分发挥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苗光新 《南都学坛》2004,24(2):103-106
印度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由苏东剧变造成的一个短暂的震荡后继续向前发展 ,特别是印共 (马 )的力量发展较快。印共 (马 )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信念 ,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印度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积极的统一战线政策和较彻底的土地改革政策 ,巩固和健全乡村评议会制度 ,推行新工业政策和各项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策。自 1 977年以来 ,以印共 (马 )为首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达 2 6年之久 ,印共 (马 )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等邦连续或多次执政。印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对正处于困境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有着重要的启示 ,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方向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应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内外政策 ,采取适当的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发达的现代文学生产方式和左翼文艺团体的勃兴是左翼知识界形成的前提。左翼知识界的形成是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根本条件、历史文化语境和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27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联邦选举中获胜,以意外佳绩赢得大选,施罗德出任联邦总理,与绿党结盟,组成“红绿”政府。这是社会民主党在1982年施密特政府下野16年之后重掌大权。与16年前相比,现在德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德国还是一个分裂国家,现在已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统一而又强大的欧洲大国。加之这届新政府是个全新的班子,一批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强国的权力中心,必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从国内来说,失业大军希望新政府出台就业新举措;富有阶层和经济界要求新政府大幅降低收入税并削减社会支出…  相似文献   

17.
谢维和、陈超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85~2001年中国教育政策的数量及其变化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通过归纳发现,这些年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一直在面对和经历着一个十分矛盾和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作为一个转型社会中的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它承担着主导和控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任务;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及其对教育的需求和压力,又迫使教育管理部门不得不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作为政策建设和调整的首要选择,因而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教育活动本身所需的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甚至放弃了教育政策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这种矛盾和两难选择正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政策的回顽在60年代,经济学家们对国家短期和相对精确的调节经济的能力几乎是坚信不疑的。同时由于觊恩斯主义稳定政策理论成为主流理论,使得—种观点得以广泛流行,即在一种市场经济中,国家对于发生周期波动的私有部门来讲是一种理想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19.
建国前后中英两国对香港的政策及其影响邢悦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英关系和香港问题的历史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收回香港,恢复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对新中国建立前后英国对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等方面,重新审视苏东剧变的教训及其对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其中的消极影响是表面的和暂时的,而积极影响是间接、深层和长远的。它表明党的执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