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各自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垮掉派”文学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垮掉派”同现代主义的关系,探索了美国“垮掉派”文学在题材、思想、风格和形式方面对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范式 ,表现出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品格特征。它借用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来透视现实人生 ,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突破 ,完成了文学本体论的转型 ,内在心灵世界成为作家审视与表现的主要对象 ;在文学形式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创造出了新颖别致、颇具先锋性的语言形式和文学体式 ;通过对“唯美”的执着追求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 ,表现出一种颓废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现代主义作家接受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的原因,研究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意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下已全方位地实现了文学本体的突破,它不仅有理论主张,而且有使之成为现实的广泛的艺术实践.这一文学本体的转型具有革命性的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3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纽约知识分子的热情从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转向了现代主义文学.这种转向并不表示他们原先谋求“激进传统与现代文学传统之间的和谐”的理想是错了,相反,他们只是针对动荡的政治局势作了逐步的调整,将自己与现代主义连在了一起:尽管捍卫现代主义文学,但他们还是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后来,由于文学运动内部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以及日后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机构化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走向衰微.文章以《党派评论》主编菲利普·拉夫为主线透视这一段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亨利·柏格森的哲学理论强调直觉、绵延等心理概念,他的时间观对T.S.艾略特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英国现代主义作家都有重要影响,两位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均体现出试图弥合主客观时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罅隙的尝试与努力。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中,柏格森的时间哲学观点在其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徐锦辉 《理论界》2022,(6):98-104
布朗肖无论在文学空间抑或在哲学反思中,都没有简单地将中性视为一个阐释的整体概念。他认为,首要前提是将书写引进对中性与域外概念的哲学思考,因为不能以哲学的普遍化逻辑诠释文学的整体视域,同时也不能以文学的封闭性措辞进行哲学表达。在此基础上,布朗肖介入中性的范式重新审视作为文学的书写形式,以及试图形成一种不确定的游离状态,进而在思想的界域中形成文学的异在表达。换言之,布朗肖正是借由虚拟、否定与多重叙事,将书写从哲学表达转向文学空间之内,以此进一步追问文学何以可能的真理之谜。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把毕生的才华献给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她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成就,体现在小说创作的技巧性上。她运用无情节模式、意识流、内心独白和生活片段式的描写等手法,将探索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发掘那些貌似平凡甚至平淡内容的深刻内涵。文章以《序曲》为例,揭示曼斯菲尔德在现代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晚近诸种实践哲学或多或少都忽视了重要的实践之内在性维度.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可对此纠偏.亚氏实践哲学的内在性维度不仅体现为实践活动的内在性,而且也体现为以此为基础的实践情感与实践认识的内在性.马克思虽然对亚氏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根本颠转和替代,但是他仍然捍卫着实践的内在性维度.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14-119
岭南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有利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萌生,现代岭南文学从发展初期就包含一定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但没有发展成彻底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一百多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与现代岭南文学同行,参与了现代岭南文学经验的建构,也通过本土化成为岭南文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现代岭南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揭示岭南地方性文学经验与后现代主义的内在关联,彰显以岭南文学为代表的区域文学的独特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大先 《东岳论丛》2007,(5):102-105
老舍对于北京的文学书写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展开:作为情节背景的存在,作为叙事结构的存在,和作为文化想象的存在。北京意象在作为文化想象的文本中已经超乎地域文化的表象,而具有了中华文化整体的象征性意义,包含着老舍对于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普希金开始,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形成一个写"小人物"的传统.在这一系列反映"小人物"悲剧命运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于欧洲人道主义的俄罗斯的普世同情心.这一同情心与俄罗斯的宗教传统以及饿罗斯文化本原有关.在十九世纪末期,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把这种普世同情心上升为圣母情怀,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并形成圣母情结.他们赋予圣母情结以现实救赎功能.圣母情结也开启了俄罗斯信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谢金生 《江淮论坛》2004,1(1):120-124
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态度,具体体现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流变的背景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有极其相似之处,而且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对批判精神的片面强调到疏离再到重新认识的过程,文学在从反政治意识形态到泛意识形态的转变中,走向了迷失。重拾文学的批判精神,使文学在社会责任和市场经济中寻求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除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这一物质基础外,手机小说这一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及其所具有的文本特性还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消费社会、多元化等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是手机小说产生的重要背景。手机的媒介特性和手机小说主体的后现代倾向促使其文本特征的形成。手机小说的语言和文本互动体现了明显的后结构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对后现代主义法学作了合理的评析。了解和认真研究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完善和推进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下,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和显象。这些现象和作品具有浓烈的反主体、反艺术等倾向。后现代主义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出现和发展,都必然体现出自身的两面性这一原则。后现代主义种种令人不快的表现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它在社会及文化艺术界产生了许多不可容忍的负面效应,但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化思维与观念也在混乱无秩序、混沌困惑之中显示着进步的因素。这种消极与积极并存的二重性,几乎无一例外的体现在其他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现代主义思潮和自然主义思潮,两大思潮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文学主张,对后来的文学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在文学实验、开拓精神、取材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强调无意识写作和象征等手法,两大思潮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以及反进化主义这四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 ,并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一辩证关系出发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 ,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其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 ,预示着文化上的“万里长城”的坍塌瓦解、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业将成为地球上绝迹的文化恐龙。文章最后认为 ,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 ,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9.
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辩护--基于知识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知识论的考察,可以发现传统的科学观作为一种信念,并不能提供必然的知识,因此,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出现是有合法性的,它是对传统科学观的修正与调整.  相似文献   

20.
张秀琴  文兵  李德顺 《学术界》2004,(3):113-12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发起的"青年哲学论坛"举行了题为"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学术讨论,张秀琴博士主讲了<超越、抹平与解构--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初探>的话题,文兵、李德顺等十多位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