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西南云贵川渝三省一市的儿童文学 ,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奇迹般地崛起 ,成为继北京、上海 (以及江浙 )之后我国又一个儿童文学重要基地。就西南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景观而言 ,以动物小说、儿童诗与儿歌、童话寓言与科幻取得的成绩最大 ,最能体现出西南儿童文学的美学个性 ,并在全国文坛具有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学研究"主要指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即文化人类学研究,它是广义的"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部分。以地理范围论,是指对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重庆,以及湘西、鄂西等地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这类学科的研究。反思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对西南民族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西南民族学研究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今后还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工作:注重我国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编好西南各民族完整的民族志;继续整合力量,深入开展西南民族的综合与专题基础研究;将各民族特色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鼓励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加强民族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古苗疆走廊"作为中国南方东西向的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中国内地进入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通道,其形成是中国各族群长期互动和中国经济、政治结构变革的结果。"古苗疆走廊"成因具有多元性:民族生态分布、西南民族贸易与区域市场、南方稻作水利田发展、国家力量的渗入、西南的经济开发与移民等。"古苗疆走廊"的提出,有助于了解明清以来中国西南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以及地域社会在这一进程中的应对;并扩大研究视野,即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作为西南非汉族群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与中国内地的大通道,而且是西南与全球经济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在西南民族研究方面建树卓著,是中国民族学界具有跨时代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围绕李绍明先生如何定位与表述"西南"以及怎样推动"西南研究"等问题,对中国西南民族研究进行了学术回顾,思考当代中国民族学的西南研究如何在前人开创的区域研究传统上,获得研究视野和范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西南族群研究和彝学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著述,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郝瑞教授在回顾自身的中国西南研究历程中,就多点民族志、田野中的合作与对话、民族与族群的论争、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西南区域人类学的研究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在中国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后,一批中国人类学家就深入到中国西南边疆地区进行田野工作,对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使中国西南开始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沃土。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的发展对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演进、中外学术交流、民族国家缔造、民族和族群的划分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世纪学术发展过程中,对这段时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将对学科的进步和繁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大西南三沿开放格局形成、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与区位优势、西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大西南在三沿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引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加速其开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滇西北地区白、纳西、藏、回等民族商人在近代西南边疆社会转型重构过程中的活动为研究主线,对近代民族商人参与地方政治生活的演进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民族商人群体作为近代边疆社会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参与群体,无论是以抗争求存还是以商谋权为表征,在地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对近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转型都产生了特殊的冲击和影响,充分折射出他们身上具有边疆性与民族性融合交错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9.
由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彝学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2 5日即巴金诞辰 1 0 0周年纪念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围绕“冲突与整合 :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多元发展研究 ;现状与走向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回顾与前瞻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三个议题 ,出席大会的省作协、省文联、省社科院及成都各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 ,作了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发言 ,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学术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75%以上人口高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整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是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中把西南研究置于中西方知识体系中加以考察,运用福柯知识生产和萨义德东方学研究的视角,探讨中西方学术语境中的西南研究,反思一个世纪以来西南研究的过程及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华夏文化中心主义的关系,检讨文化中心主义下的西南研究认识论的局限,从而推动学术意识形态领域跨越边界与范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广西与大西南其他主要三省水产业现状的对比说明,分析了广西水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如区位优势、水域优势、交通条件等。提出了以大西南市场为依托,带动广西水产业发展的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大西南市场带动广西水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科学养殖、规模生产、拓宽水产品进入大西南的渠道以及与大西南联合开发等。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的夜郎文化研究 ,造就了第一个研究顶峰 ,即南抵兴义、北至赫章、东达贵阳、西到盘县这样一个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挖掘考古。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文化拉动经济的口号越来越响 ,将夜郎文化打造为贵州品牌 ,是夜郎文化的第二个研究顶峰。本文试着从民族古籍的角度 ,特别是从彝文古籍中 ,再次寻找夜郎遗迹。彝文古籍 ,代表着西南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 ,自有着它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其中包容着许多真实而复杂的西南各民族迁徙、演变以及地域城池的变迁史。而这些 ,与夜郎文明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于史学家、民族学家还是考古学家 ,都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界的中国西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开放以来,美国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出现了以华北、东南汉区社会为研究主题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二种倾向,中国西南族群文化的探索也开始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中崭露头角。本文简要回顾了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者们在中国西南所从事的研究,并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概念之争、书写政治与文化展示研究。本文概述了各类型的基本特点,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人类学在中国西南研究的进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材料学科各分支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对培养能够研究各种材料共性及其相互关系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石油天然气特色,以“材料的制备-组织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设计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并与企业建立“双证”教育,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和动手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构建了不同层次和平台、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年的实践教学,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了材料学科的实验技能,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就业率。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中国台湾著名学者王明珂研究员针对部分西方人类学者基于“族群”理论的认知而对西南民族分类与识别表示异议,以及西南各民族内部之地方族群亦有重新识别的吁求原因,从地理环境、人类生态、历史背景等方面加以深入阐释,并藉此强调人类学、历史学与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8.
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藏族与纳西族关于人神分界宇宙观的比较入手,将“姜日木保”神山(文笔山)和玉龙神山信仰中的纳藏文化交融对藏族和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作为在族源、语系上有同源异流关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两个民族,藏族和纳西族的神山信仰和关于人与自然的宇宙观、人神分界观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因素。通过对两族神山信仰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索两个民族早期很多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崇拜因素,可以看出两族后来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相互影响。本文认为:中国西南的许多民族在宗教、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有长期的相互交往和融合,因此,对相邻民族的同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以来,针对究竟是以国家作为价值还是以文化作为价值,是以文化的普遍性作为价值还是以特殊性作为价值,是以工具性作为价值还是以内在超越性作为价值等问题,康有为、梁启超、鲁迅、梁漱溟、蔡元培以及美国学者列文森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对历史或者价值的选择成为中国人在面对传统与西方文化以及面对民族或者国家命运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女姓始祖神话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以女性为主的偶生始祖神话的相似之点以及对日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女神信仰文化节日祭祀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