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身宝藏     
《阅读与作文》2007,(7):44-44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们家过夜,对他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相似文献   

2.
智缘 《山西老年》2012,(9):47-47
有一个青年,向一位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以卖出三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可卖五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可酿酒,勾兑后,能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相似文献   

4.
檐头水滴声     
星云大师 《社区》2012,(14):25-25
一个初夏的雨后,一位年轻的禅僧到方丈室求见,请示归省禅师说:“过去有人向赵州禅师参禅,不管什么问题,禅师一概回答‘庭前柏树子’。究竟禅师要表达什么呢?”归省禅师一脸慎重地说:“我若是今天告诉你了,你会相信吗?”学僧欢喜地说:“禅师说的话,学人怎么敢不信呢?”归省禅师不再搭理学僧。静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禅师才回过头,说:“你听到屋檐落下来的水滴声了吗?”  相似文献   

5.
同样一斤米     
《北方人》2006,(9)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23,(2):18-19
有这样一群青年,以兴趣爱好为指引,积极发挥创意,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向外拓展,实现成长与蜕变。他们会学习也会“玩”,把“小梦想”变成“大世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把兴趣爱好“玩”出了新花样?  相似文献   

7.
放下与拿起     
韵含 《社区》2013,(29):20-20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芥子纳须弥     
金跃军 《社区》2014,(26):1-1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拥有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地狱与天堂     
一位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时间跟你论道。”  相似文献   

11.
虚空眨眼     
《阅读与作文》2009,(3):78-78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地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6):80-80
壹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相似文献   

13.
在近日召开的由部分在京的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参加的“走向21世纪的青年素质”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者大多谈到,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做人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一副研究员特别谈到,21世纪青年素质不要忘掉人格的素质,目前,一些青年人格的发展中有五种倾向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答道:“有。”信徒问道:“是什么呢?”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相似文献   

15.
心莫造罪     
看到一个有关禅的小故事.说一个居士问一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这不是船夫的过错也不是乘客的过错。”禅师回答。居士又问:“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对某居士说.“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相似文献   

16.
不要拂拭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的拭去,默默的承受!”  相似文献   

17.
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当头一棒”泛指警觉迷误。如《镜花缘》第八十四回:“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驰”,作为一种特有的施教方式。“棒”始于德山宣鉴。僧来参问,“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临济录》)雪峰禅师曾说:“我在德山棒下,似脱却千重万重贴肉汗衫。”(《圆悟心要》卷三)颇有切肤之痛。“喝”当始于马祖。百丈禅师回忆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  相似文献   

18.
本来面目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沩山灵佑神师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一个叫源律师的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行用功吗?” 慧海禅师爽快地答道:“当然用功啊!” 源律师紧接着问道:“那您是如何用功的呢?”  相似文献   

20.
李树林 《老友》2012,(3):54-54
案例1:空巢老人秦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问秦大爷还记不记得他是谁。秦大爷前几年回过一次故乡。三表弟的小儿子黑子,常围着他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大爷一心想着是黑子,便高兴地说:“黑子。你总说要来城市里看看。”电话里说:“我是黑子,这次真进城了。”秦大爷兴奋地说:“我就盼着能有个三亲四邻的来看看我,快来家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