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泡沫及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表现为:投资的持续超高增长、消费的持续超高增长、房价持续大幅攀升或持续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高及房价收入比明显偏高。这表明房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过快发展的原因及危害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房地产泡沫演变为经济及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房价的持续暴涨,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利用供求理论,从住房市场的供给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城乡房地产市场一体化的思路.这有利于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增加中低档住房的供给,有助于缓解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央行于2006年4月28日起采取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紧缩货币政策。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其结论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仅仅依靠央行的金融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是不够的,抑制房价增长过快,需要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入手,政府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多种措施相互配套,保证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和结构基本平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价短期涨幅过快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贵州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房价涨幅过快的原因,探索建立抑制房价上涨势头过快的长效机制,并提出保持贵州房价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急速加剧正使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引起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住房作为家庭的重要支出,房价的过快上涨可能会给家庭生育决策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 1999—2013 年的面板数据的考察,分析房价和出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价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房价平均上升 1 个百分点,出生率会下降大约 0.1 ~0.15 个百分点.因此,采取措施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在人口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和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后果两个方面,本文对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笔者认为,房价的持续上涨并不是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房价变动模式不但是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根本前提,也是有效规避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各种负面效应、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持续居高不下的商品住宅空置率、商品房市场价格过度偏离居民家庭收入约束价格、房价与租金持续负相关以及"二手房"租售比价过度悬殊,揭示了前些年我国房地产泡沫持续累积的客观事实。支撑房地产泡沫的多种房地产投资需求有:体制转轨时期累积的巨额灰色收入中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剩余收入、个体私营老板营业利润的一部分、高收入雇员剩余收入的一部分以及近年国际游资针对"不动产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双重财富效应形成的房地产投资需求。根据近期各种房地产投资需求都呈现减弱的趋势以及旨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国家调控政策效应的日益显现,得出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较长时期的调整阶段,房地产价格增速将放缓,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有下降的空间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市场集中度过高或过低的市场结构都需要调整和优化.我国房地产业在10多年的市场化发展中,市场结构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优化.近年来,我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且波动性较大,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房价问题已成为重要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可以考虑发挥房地产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借助市场集中度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来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经济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房价呈现出不正常变化,房价以不正常的速度飚升。尤为显著的是长三角地区。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有商品房开发成本不断提高、住房消费需求增加等多方面。应通过打破房地产商的价格同盟以降低开发成本,创新土地出让模式来加强住房供给结构调整等措施,改变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央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然而,这些调控政策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城市房价反而继续向上攀升.其原因在于当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需要、房地产泡沫、当前市场供需关系的判断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强房地产调控需要正视房地产的商品属性,加强房地产监管和金融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调节手段,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公租房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的增长,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新政策出台:一、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相似文献   

12.
从代表性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出发,构建跨期最优化模型,说明影响购房者购房决策的预期因素。考虑到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预期冲击会影响购房决策,进一步以199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预期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价的影响。结论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与利率不确定性对房价没有显著影响;房价增长的不确定性对房价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受信贷规模的限制,存在门限效应。因此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一方面需要提高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减轻市场不确定性的程度;另一方面需要适度控制信贷规模,减少不确定性对房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利用2000—2018年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家庭杠杆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当信贷宽松,即利率低于门槛值时,房价上涨导致家庭杠杆率过快增长,反之,家庭杠杆率增长缓慢。家庭财富的增加提高了家庭的负债需求,家庭消费的跨期均衡抑制了杠杆率的上升。为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长期增长,OECD国家普遍实施了去杠杆化政策。OECD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同样面临家庭杠杆率问题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房价,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改革后,一路高涨.特别是2005年后,更是猛涨.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市民热点关注的问题.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持房地产的健康有效地发展,合理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就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房价高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浅谈一下.  相似文献   

15.
房价波动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阐述房价暴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传导机制对产业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并基于全国大中城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法检验房价波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机制影响产业升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产业升级产生负效应;第二,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会增加房地产银行信贷需求,挤出了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银行资金,从而抑制产业升级;第三,通过区域差异对比分析,东部大中城市银行信贷对房价波动与高新产业关系发挥中介效应,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高新产业发展资金;中部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第三产业发展资金;银行信贷没有对西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与产业升级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我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即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其价格波动受贷款规模、市场预期、需求规模、土地投机等因素的影响。欧美经验表明:房地产价格是由当期和滞后的收入增长和实际利率所推动的。对我国的经验分析发现,房价与货币供给之间有强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成为目前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动向是社会、政府、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对于当前是否过热并已经出现了泡沫,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目前房地产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改善居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八条)以来,在房地产行业的管理领域新政频出,新举纷纷亮相。 新的政策在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和稳定市场、稳定人心上已初见成效。新政以人为本、奖限并举。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杠杆率过高被认为是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杠杆效应表现为,杠杆率越高,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越大,越有可能出现“价量齐升”的局面.我国三类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都表现出“杠杆效应”,但各不相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杠杆率均较高.其中,一线城市的高杠杆率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比重最高,二线城市的高杠杆率主要表现为个人消费者的个人贷款比例最高.由此可预期,政策调控对一线城市的房价影响最深,但是房价的表现并非单边的;对二线城市房价的单边影响最大,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都将导致二线城市的房价有所下调;对三线城市的房价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1,(1):11-13
近几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调控似乎从未停止。其中既有金融危机期间的"救市",更多时候是采取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09年年底以来,政府开始了新一轮针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楼市调控。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各方政策对"高房价"围追堵截中,2010年8~9月楼市出现"小阳春",11月下旬"地王"逆市而出。这些似乎昭示着调控之路益发漫长修远。为何调控政策频出,房价却始终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房地产领域究竟涉及多少博弈方?虽然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房价将下降近20%,对房价下跌极为乐观,但在通胀的大背景下,政策效果将如何显现?2011年房价走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