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科研学分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角度 ,分析了设立科研学分的必要性 ,论述了设立科研学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 ,并提出了设立科研学分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学分银行" 制度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够充分发挥继续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 公平性、 终身性等特点. 灵活的学分认定、 学分累积、 学分转换机制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 从服务创新、 合作创新、 管理创新几个方面为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改革思路.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 有计划、 有步骤地建立继续教育 "学分银行", 为构建行业人才的终身学习平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1世纪初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分为六大课程体系,取消了过去同时考虑学时、学分的做法,完全采用学分制,规定了各课程体系的学分及学分比例。六大课程体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19.2%)、数理体系(17.7%)、化学与生物基础体系(17.7%)、工程基础体系(6.9%)、化工基础体系(13.9%)、选课体系(20%)和毕业论文(4.6%)。新培养方案强调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了自然科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在选修体系中不设专门方向选修课以淡化专业,鼓励学生自由选课,以发展学生个性。新培养方案还强调实践性教学、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现代化教学技术、启发式教学以及配套管理制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新一轮学分制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校新一轮学分制改革在全国上下再掀高潮。普通高校学分制模式主要分为完全学分制模式和学年学分制模式。实行学分制,不管形式上怎样,重要的是各高校能根据国情、校情,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新一轮学分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有:先按文理分类,分阶段选专业,改变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实行选课制;扩大选修课学分的比例;学生可以跨校选课,校际之间相互承认学分;实行按学分收费;把创新教育列入学分制方案,设立创新学分。高校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拓展了教学改革的空间。提高了办学效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高教法的颁布和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的公布实施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制定九七版教学计划时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引入了"奖励学分"制度.  相似文献   

6.
解析高校创新学分:现状、功能、问题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施创新学分,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调查了三十多所高校的创新学分实施情况后,发现各个高校在创新环境、计分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设立创新学分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整个高等教育的突出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树立创新式的教育观念 ,实施了“创新学分”的措施 ,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 ,自我发展的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在管理中设立创新学分;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成立学生电子协会和建立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创新学分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增加综合设计性以及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论平面设计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平面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架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支柱.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策略,并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训练、独创性思维训练以及求同与求异思维训练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跨校修读课程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范式,跨校修读课程打破院校壁垒,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助力区域范围内高校深度融合发展。在明确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具有有利于协调调动高校教学资源、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待提升、共享平台建设还需完善、跨校修读制度不健全、碎片化知识影响大学生专注度等问题。提出加强平台建设、强化高校合作、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考评授分机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后巩固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有效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以及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关键在于学分绩点与综合素质测评的换算模型的转化。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学分绩点测评公式,发现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转化公式不满足统计学原理,并指出学分绩点测评的换算公式应建立在对特定学生群体特征参数群数值分析的基础上。以西南石油大学某专业学生某学年的成绩分布数据进行验证,采取统计原理、常数变异法和不动点原理进行建模,利用求导方法对学分绩点测评中的特征参数群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对每段划分积分,通过归一化来确定变异项,得出新的换算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其特征是: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针对实施学分制后,在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教学评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对有创新改革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严格的选课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畏难而盲目选课的现象;准确提供选课学生名单,并采用签到或点名的方法进行约束;执行考教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分互换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高校相互之间构建一个开放的学分互换体系已势在必行。而要完成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就需逐级建立国家专职机构,来负责高校课程学分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估、协调和动态监控,以望实现一种可在国内外高校顺利流通的"货币学分"。  相似文献   

15.
一、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意义及其可能性 学分制,又称学分累积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课业时间和学习份量的单位,学生读够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世界各国学分银行的建设情况,不难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学分银行制度主要面向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还囊括了文化休闲教育,这也是上海学分银行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足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以修读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取得学位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得以逐步落实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但也给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高等学校应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建立科学的学分制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及其创新,对于“和谐中国”构建完善的社会结构,对于城乡协调进步、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自身持续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构建培训券与“学分银行”对接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培训在经费投入机制上与弹性学习机制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实施双证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推进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技能与高素质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在学分的设置上应突出实践性课程。体现非课程性学分;在学分制的实施上应着力解决高职教育职业岗位针对性与学生选课盲目性的矛盾、课程资源有限性与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实训教学设施局限性与学生选课随机性的矛盾、传统教学管理的统一性与学分制的个性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木材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木材学教学团队构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学院木材学课程已经于2006年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既要有相当好的物质基础,又要注意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课程教学网站和课程资源网站是表现精品课程特色最重要的环节;鼓励与指导本科学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既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又要有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所以,精品课程建设也是构建国家级学科教学团队的重要环节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