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很多人认为家族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必须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企业,事实上,家族企业有三种形态:一种是采用"人治"管理方式的家族企业,由创业者掌大权,次要管理职位则由其家族成员担当;第二种是从"人治"过渡到"法治"的家族企业,规章制度成为其重要特点;第三种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自己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交由非家族成员支配.我国私营企业目前80%以上是第一种形态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社会上对家族企业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但我国家族企业现阶段不宜盲目向现代企业转变。家族企业是指以家族为单位,具有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法人财产的控制权,并且直接或间接掌握着企业经营权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球有65%至80%的私人企业为家族企业,在《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为家族所控制。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家族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家与家族企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家个人拥有或与其家族(家庭)共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所有权,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在家族(家庭)内部传承的企业形态。家族企业可以划分为个体企业、家庭企业、家族企业(狭义)、泛家族企业和准家族企业几种基本类型。家族企业具有企业和家庭(家族)系统部分重叠、投资来源高度集中于企业家个人和家庭、控制权高度集中于家族企业家、用人选择标准按亲疏和信任度排序以及企业所有权的合法继承性等特征。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存在的主要形态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家族企业一般会沿着个体企业—家庭企业—家族企业(狭义)—泛家族企业—准家族企业的路径演变。  相似文献   

4.
邱波 《决策探索》2007,(8):30-31
家族企业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也就成为一种管理落伍的代名词.这是对家族企业的一个误解,认为只有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才是家族企业.但实际上家族企业的定义已经逐渐地扩大,只要由家族控制或拥有绝大部分股权的企业都可以被称为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所有的企业中,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占65~8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40左右,如杜邦、沃尔玛、福特等就是知名家族企业的代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快速发展,一个个家庭式小作坊、小商铺逐渐发展壮大,有的甚至发展为上市公司、跨国企业。  相似文献   

6.
《决策探索》2010,(4):82-83
家族持有股份、家族控制公司或由家族成员管理企业是创造还是毁灭公司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赖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有些未必能受公司自身的控制,而是和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沃顿商学院的拉菲·阿密特(Raffi Amit)和哈佛商学院的贝伦·维拉隆格教授在2006年对美国企业所做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家族企业以及由创始人担任CEO对于公司价值有正面影响,但是如果家族成员对公司的控制超出自己持有的股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2-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CEO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家族控制和职业化经营特征对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以及家族控制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和家族CEO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较低,CEO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家族职业化治理效率的实现机制主要是所有权监督和董事席位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较差的经营业绩期间,CEO变更决策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公司价值.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CEO变更的情境中,家族控制特征降低职业化经营的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加重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产权契约与家族企业所有权的变迁,以及股权结构变化的分析,认为在家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产权是由家族内部逐渐向外转移的,股权结构的逐步稀释,最终家族企业的产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由家族独有逐步走向家族与管理层共享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我国实行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说明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是具有企业和家族双重关系、以某一家族掌握企业实质控制权为特征、以追求家族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班人能否顺利完成交接,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而且对我国民营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主及理论界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接班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主接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子承父业”,由企业主的子女等家族成员继承产权并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古典…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一种主流企业形式,无论在发展生产力、扩大劳动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比较低。主要原因还是企业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加强员工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我国家族企业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对当前我过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方面。一、家族企业人才管理的具体现状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  相似文献   

11.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家族企业的内部整合及其领导风格孙治本绝大部分的台湾私人企业其所有权或经营权均为家族所掌握。现代的台湾家族企业,当然已有相当程度的西化,但在非正式规范和非正式组织的层面仍大大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本文即着眼于现代台湾企业的传统面向,探讨其内在整合的困...  相似文献   

12.
吴炯 《管理学报》2013,10(2):179-190
针对家族因素如何导致家族企业分家的问题,建立理论框架:家族企业分家所对应的战略概念是企业分拆,是企业产权的再配置。决定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重要因素是监控成本、风险承担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等构成的所有权成本。由于家族权威、家族信任等家族社会资本条件影响着家族企业所有权成本,由此,也影响着家族企业分拆模式。就此对宗申摩托、希望集团、苏宁企业等兄弟创业型企业进行了多案例比较分析,分析结果为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世权  杨斌 《管理学报》2009,6(12):1702-1708
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成长难题,基于所有权控制视角,深入考察了日本三井从其创业到财阀生成这段时间内的成长历程。研究表明,三井财阀从创业到发展,得益于对所有权控制上3个层面问题的有效解决,即通过“总有制”实现了“分家不分业”,确保了三井公司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的健康发展;将所有权制衡理念植入家族成员的所有权分配之中,抑制了家族领导人可能的“私人利益”动机过强,或者“经营短视”所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基于信任的充分授权和作为“家族治理结构”的“大元方”的建立,为协调家族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关系建立了保障。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所有权控制创新是解决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及分配、所有权结构以及两权分离下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应看到,所有权控制创新在理论上还面临着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信任机制构建等诸多课题。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的惊险跳跃--代际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各国统计数字不尽相同,主要由家庭成员所有、控制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还是占到65%-80%。而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当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约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在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家族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家族企业开始步入了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从而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我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现任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能不能突破家族经营制成为家族企业在初具规模之后能不能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认识到家族经营的弊端后,一些家族企业家在改变家族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例如,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甚至争取到上市资格;引进外部人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限分开。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兰州黄河集团就是其中一例。 一、案例背景与原因分析 1.案例背景 兰州黄河集团虽名义上是乡镇集体企业,但实质上是以家族成员为核心进行经营管理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6.
面临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内部更新换代等问题,家族企业的内部冲突愈演愈烈。本文在家族企业的双系统特征上引入了个人维度,并且根据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家族成员对于三种利益偏差上的差异,构建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企业利益"三环交迭模型以及三维空间模型,对家族成员以及其冲突进行了细分,并提出了化解相关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情感财富保护的动机,家族企业会更多地履行绿色责任吗?这种社会情感财富保护的动机会否因为经济期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聚焦上述两个问题,利用2010年~2016年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得到如下发现:第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包括家族所有权控制、家族成员参与管理以及家族控制时间)越强,则越会更多地履行绿色责任;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意愿(包括家族命名和家族传承意愿)也影响到家族企业绿色责任的履行,尤其是当家族企业有较强的传承意愿时,其履行绿色责任的动力会更强.第二,企业的经济期望在家族控制与企业绿色责任之间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家族企业处于期望顺差的状态时,家族控制能力对企业绿色责任的促进作用会有所强化,家族传承意愿对企业绿色责任的促进作用也会有所强化;当家族企业处于期望落差的状态时,其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职业经理人泛家族化管理是我国家族企业实现治理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认为泛家族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家族身份泛化和家族成员对家族身份控制的冲突和矛盾,通过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主家族主义观念较强、家族股东涉入程度较高以及具有传承意愿的家族企业具有较强家族身份控制需求,导致在经营上表现较低的泛家族化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式组织制度有利于提高泛家族化程度,同时正式组织制度的完善也减弱了核心家族身份维持、企业所有权家族身份的控制与延续对泛家族化的负向效应。研究结果厘清了家族企业中阻碍实现职业经理人泛家族化管理的家族身份因素,揭示了家族身份色彩越浓厚,其越难以打破原有家族边界进行泛家族化管理,对我国家族企业制定治理转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解读民企     
翻开世界上著名大企业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家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强生、福特、沃尔玛、宝洁、摩托罗拉、迪斯尼等。 从本期开始,管理版将重点追击中国民企用人问题,从民企如何处置创业功臣、到家族禅让的是与非大讨论,国外关于家族管理的理论到底适合中国民企吗?最后,我们总结了家族用人方面的五大问题,六大疑难及七点对策,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20.
罗进辉  李雪  黄泽悦 《管理科学》2022,25(12):21-50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企业家精神的微观反映.搜集整理了控股家族创始人和重要家族成员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将企业划分为有较高声誉维护动机的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和有较低声誉维护动机的非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研究家族命名会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结果发现,家族命名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这一负面影响关系在存在家族成员涉入管理、家族股权中仅有核心家族成员参与时表现得更强.此外,家族命名的上述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水平、股权质押、战略激进度等实际的风险行为,家族命名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中,家族命名也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最后,还发现家族命名方式在子公司的使用范围也会负向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挥民营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