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学术腐败”“学术贿赂”与“学术打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且已初见成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腐败已经像恶性肿瘤一样在许多方面扩散开来。以本来应该干净一些的学术领域来说,如何铲除学术腐败、清扫学术贿赂、进行学术打假,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何谓“学术腐败”“学术贿赂”?所谓“腐败”,最简明的定义就是指一个事物失去其本质,面目全非、黑白颠倒。学术腐败即是如此:科学研究不讲科学精神,假研究、假数据、假论证、假成果纷纷出笼,谓之腐败;学术工作者,如一些教授、研究员、硕导或博导、学术团体负责人等等不懂学术、“外行领导内行”,斯文…  相似文献   

2.
关于“重写文学史”王春庭(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近几年,“重写文学史”的呼声颇为高涨,据说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个口号”①,一种“学术思潮”②。尽管一些新编的文学史著作已经陆续问世,但古典文学的研究者们还是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有更多的充满思辨色彩的、有理论...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的“学院派”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的“学院派”批评南帆一90年代伊始,“学院派”批评的称号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域里.有趣的是,这个称号不是由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作出倡导,“学院派”是学院里面一些才子们的自我馈赠。到目前为止,即使在学院内部,“学院派”批评也仅仅是一个隐约的雏形。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把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及其阐发研究,作为当代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潮,放在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和考察。从人类认识论的辩证运动,从西方学术传统的嬗变,从华人学术群体的崛起,分析了这一学术的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继而又从思维方法、研究向度、成果体现以及模式对应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学术流派的文化性徵。最后再提出“解”“悟”遇合中的话语权力分配问题,既幽默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到近代,无论是从其历史走向上还是从其形态和内容上来看,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导致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学亦非西学的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梁启超语)的,充满着新的认知形式、新的价值观念的近代“新学”的逐步形成。毫无疑问,在传统中国“旧学”走向“新学”的过程中,西学的浸润渗透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民族特性极强的近代“新学”,毕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近代形态。因而,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那就是“经世致用”。道咸之际,在“…  相似文献   

6.
王军君 《兰州学刊》2006,8(6):72-74
王蒙在1980年代初就提倡“作家的学者化”,此后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评论《红楼梦》和李商隐诗的学术随笔。这些杂谈,体现出鲜明的作家“活说”古典文学的特点,即站在一个小说家的立场,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纵比横较,打通了文本内的生活和文本外的生活。同属“欲读书结”的另一些“一得之余”的文章则谈论当代的一些文学话题,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些文章不乏见解独特颇富新意的学术发现,又有活泼生动的杂文和随笔笔法,可谓“作家学者化”努力的创新。因此,这些学术杂俎,自有其开创意义,更不必偏于一途而苛求之。  相似文献   

7.
“学术星期六”评介刘敏高畅“学术星期六”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瞿葆奎教授设计的一种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我国当前研究生培养工作,大致是以课程教学为基本方式,沿着导师上课,学生自学的路子进行。研究生的学习大多处于个体劳动、“封闭式”的学习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也成为一种著述体例。一种是思想与理论上的通,如《史通》《文史通义》;一种是文献上的通,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两类虽然形式有很大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一种求通的意识。从中国学术史来看,求通的意识与学术追求,往往是在学术积累己经十分丰富时候出现,因为只有在总体的积累己经足够丰富的时候,思想上的“通识”与文献上的“通览”才有可能同时在这样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学术上的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所以需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以“,求通”的学术意识与“通”这一类…  相似文献   

9.
韩旭 《云梦学刊》2011,32(1):11-14
一、“儒林”的学术特点 我们可以讲,中国历史上是有“学术共同体”的.例如汉代的经学圈子,宋代的程朱张陆,清代的朴学家门派,都算得上某种意义上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带有影响意识形态的意味的。当然,古人是不会称之为“学术共同体”的,一般会称他们为“儒林”。《明史·儒林传》的序称: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人”与“道德人”异同辨唐能赋我国的人性论研究,日渐向深层次发展。“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层次作用,更是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深切关注。本文仅对“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异同作一辨析。两种“人性假设”说生活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不是“真善忍”而是“真残忍”连日来上海一批曾痴迷于“法轮功”的练习者纷纷醒悟过来:“法轮功”制造自焚事件的血与火的事实,使一些练习者终于认清“法轮功”以“真善忍”的幌子迷惑群众,干的却是“真残忍”事情。  相似文献   

12.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抵,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13.
对照传世的先秦学术典籍和近代考古发现的先秦学术典籍的体例、内容及语言 ,并后代相关的文献记载 ,章学诚的“言公”的观点完全符合先秦学术史的实情 :从“先秦古书不题撰人”,“同时代之人未必知晓作者为何许人”,“诸子未必可考”三个方面可以证明先秦学术没有作者的观念 ;考查传世的与出土的先秦文献中不同版本的著作在思想内容、篇幅篇次、语言等方面的修正与变更证明 ,一些曾被“疑古派”确定为伪书的先秦文献实质上是先秦学术“言公”现象在典籍中的体现 ,从而也证明了先秦学术“言公”的传统。先秦学术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是“言公”风气与“立言”信念和谐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数学术期刊不同程度地陷入一种“学术误区”:片面追求“纯学术性”和“以不变万变”的学术偏见,学术期刊要么逃避生动的市场经济现实,要么面向脱离现实的狭隘的需求“市场”。学术期刊要走出“学术误区”,就要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改变自身观念,去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按使用的功能.晚清以降的“演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二是文化传播与学术普及。前一类声名显赫,后一类影响深远。与学界同行的思路不太一样。我更关注后一种演说。因其与现代中国学术及文章的变革生命攸关。至于与“演说”三足鼎立的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以及报章书局的大量涌现,使得学者们很少只是“笔耕不辍”,其“口说”多少都在媒体或文集中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人兼有“学问”和“性情”的特征,到了现代社会,这两个特征分别朝着“学术”和“岂术”的方向不断细化,于是传统艾人的角色“异化”成了当今的职业学者和职业艺术家。文人特征的异化提高了学术和艺术的生产效率,而与此同时,学问和性情的剥离造成了学术和艺术的壁垒,这种壁垒削弱了学术的审美性和艺术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族过程”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过程”一词在我国近年来的民族研究文章中多有出现,但对这个特定术语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本身尚缺研究。本文愿就此谈两个问题。一、“民族过程”的使用和借鉴意义“民族过程”是来自前苏联的一个学术概念,其俄文是和但后者确指“现代民族过程”或“现代民族发展过程”,外延小于前者。故不论是前苏联学术界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学术界,一般地论及“民族过程”是指。它的英文对应词是EthnicProcess。这即是说,作为学术概念的“民族过程”,一般指泛义“民族”意义上的民族过程。民族过程理论在前苏联学术界的出现历史并不太久…  相似文献   

19.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一位很有影响的道学家、诗人和诗论家,在宋室南渡之初,对传播“中原文献”作过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者所忽略。本文从吕本中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品格和南渡后的学术文化的传播活动及其身后的影响说明其在传播“中原文献”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博导”考博,是中国诸多“特色”之中的一大特色而已,值不得大惊小怪。至于其中的缘由,恐怕谁都明白:某种体制或某种土政策所致。 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博导”也需要“充电”。但“充电”的途径很多,并非非要考博不可。也有网友说,“博导”考博,拿博士学位,是人的一种自由权利,谁也不能干涉。把一种学术现象提到法律的高度,我辈可经不起这种吓。确实,谁也干涉不了“博导”去考博,这是人的一种自由权利。你有本事,有能耐,有突出贡献,你也可以去申请“论文博士”。吃不到葡萄,就不要说葡萄是酸的。但不管怎么说,“博导”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