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大学文化与政治文明在精神内涵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大学文化不仅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还为政治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当前大学文化的庸俗化、趋同化及简单化等状况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精神文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积极坚实大学物质文化,自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文化已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软环境。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的方法性问题,它主要包括: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辨识与凝练、大学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的描述、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把握,以及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吴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2):6-10
大学文化是行走在一所大学校园里的人的共同价值观。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实际状况,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建立校内的共同价值观,以构建和谐校园,完成学院的自身与社会之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直认为大学文化的美育本质是塑造完美人格,这自然与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本质,完满人性的培养,也是美育的本质之一,而且是第一本质。因此,大学文化应该在美学的视野下建设,美育要贯穿在大学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中。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3):163-168
本文从甘肃兰州的部分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对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载体论述为基础,对当前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新校区大学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文化载体建设的新思路。并把大学文化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和行为层面的文化四个部分,逐一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大学文化载体建设对策措施,即从物质文化入手,建设能承载一流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从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挖掘和凝练能代表自己文化特色的大学精神;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以创新、创造、创业为引领,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多校区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其中包含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是大学多校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运用集权与分权的策略在于授权,在授权过程中求得集权和分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浅论大学教育理念重构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可概分为两大类:一是“大学”之学,作用于人性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是“小学”之学,作用于获取现实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富有,二者有机贯通与整合,构成完整的教育理念。中国高等教育思维中有重实用、技能、职业的导向,忽视了“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责无旁贷地落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成员广泛而踊跃的慈善行为,要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人们慈善意识的激发是基于主体理性的自觉认知基础上的,为此深层次的慈善理念培育至关重要,特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健康的财富观、人文关怀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助人就是助己”的特殊功利观。 相似文献
9.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成员广泛而踊跃的慈善行为,要激发人们的慈善行为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人们慈善意识的激发是基于主体理性的自觉认知基础上的,为此深层次的慈善理念培育至关重要,特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健康的财富观、人文关怀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助人就是助己的特殊功利观。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贯彻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企业文化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12.
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世界理念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理念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纲领,倡仪各国努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满着博爱情怀和理论智慧,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谐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二者互为促进,互为包容: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践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重要的国际机遇与巨大的智慧源泉;和谐文化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武器,二者统一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对中华民族在和谐理念指引下实现新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发展的文化土壤,是大学间相互区分的基本标识。建设和发展优秀大学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存在的主题性、结构性、组织性、建设性等难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损伤了大学文化在引领大学发展进程中的前沿地位和应有价值。以和谐理论指引大学文化建设、消弥矛盾与冲突,将是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百年大学的文化研究正备受重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百年大学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面临相同的文化困境,需要寻找相近的文化出路。适应性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百年大学文化的建设路径。文化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四种方式来实现,并将导致矛盾共存、适应融合和优化替代三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校作为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其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是由教师的知识优势和他们在高校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及影响所决定的。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发挥教师在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及示范作用,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次系统的文化创新,它以现代大学精神确立为起点,以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形成为归宿。现代大学精神只能从大学文化传统中寻找。大学办学模式虽历经变化,但大学内在精神始终未变,它一直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必须约束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引入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加以平衡,从而重新确立大学的内外部关系模式,实现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8.
民国前期大学教育理念是蔡元培、马相伯、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等一批既是教育家,又是大学校长的双重角色的人,经过长期理性思考及辨别,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它从多角度、不同层面,包含了近代大学教育的"大学以研究学问,培养人才为办学宗旨;崇科学,重文艺,讲实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树立了名师强校的理念;民主、自由、平等,是管理大学,发展大学的准绳"的理念。它成为民国前期大学的主流理念,引领着近代中国大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广州市南沙区将从一个农村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新城区,在这一过程中,新城区的文化建设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南沙区要根据自身水乡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塑造现代工业文明与水乡文化交织的独特的滨海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密不可分。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人们的言语表达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其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拟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等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