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先秦诸子多为寒士出身 ,故其散文多含平民意识。不仅他们的一些政治主张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而且已崭露出要求民主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散文,基本上以说理为主,但也常常夹杂着生活片断的描写,历史故事的引述以及寓言、比喻、民间传说等等,其精采部分足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因素或包含着小说的萌芽,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不无启发。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语》里,有一些关于孔子和时人遭遇的记载,虽极简短,却隽永有味。如《微子》篇的“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把孔子比作稀世的凤  相似文献   

3.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两种文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期,应时产生的一批诸子百家之作。上承夏商周三代思想学术精华,下开两千年古代学术道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对后世影响大者莫过于儒家和道家。儒家以人际关系为表述对象,其文具有质朴切实的文化风格;道家以大人关系为表述对象,文章多具浪漫奇幻的文化风格;从而构成了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两种文化类型。以下我们从表现对象和文化风格的角度,对此两大类型略作分析。一、人际关系与天入关系儒家散文以人际关系为表述对象。《论语》是现存最早的诸子著述,其内容…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散文写作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的写作理论中,有关写作方法的总结,成就突出。本文主要论述了诸子提出的“假物取譬”、“持之有故”、“以名举实”、“类取类予”,“辞达言文”、“无端崖之辞”、“修改润色”等7种写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生活于春秋战国那个大致相同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审美观念有着某些共通的时代特质,其文也具有一些共同的时代特征。先秦诸子散文,内容上,多为对时政的批评和对未来的建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行文时流露出强烈的主观情感,饱荷情韵;艺术上,多借助于比喻、寓言、类比等方法说理,富于形象性。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散文,衣披万代,影响深远.本文从天道观、人性论、政治观、文艺观、文章体制、语言风格、论证方法、文学性等八个方面,对其中影响最大的《论》、《墨》、《孟》、《庄》、《荀》、《韩》六书,作了简明扼要而又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比较,以期对准确把握以上各书的特点及先奉学术发展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散文,衣披万代,影响深远。本文从天道观、人性论、政治观、文艺观、文章体制、语言风格、论证方法、文学性等八个方面,对其中影响最大的《论》、《墨》、《孟》、《庄》、《荀》、《韩》六书,作了简明扼要而又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比较,以期准确把握以上各书的特点及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散文以立意为宗,说理见长,体裁上属于论说文,代表著作主要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论语》为语录体,虽有少数篇章具有政论性质,但更多的是简单的判断和结论,属于论说文的萌芽或雏形。《孟子》对《论语》的超越主要表现为以对话的形式结构成具有论说文性质的篇章,以及高超的论辩艺术。《墨子》明显表现出由“对话”为主向“专论”为主的过渡,且注重论证,讲究逻辑的严密和说理的充分,奠定了论说文的基本范式。《庄子》则摆脱了语录体而发展成专题性论文,特别是以“寓言”组成瑰丽篇章的表达方式,章法结构的奇妙,形成了独特风格,开辟了全新境界。论述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不排斥逻辑思维,使哲学的抽象性和文学的生动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荀子》基本上是成熟的专题论文,不仅析理精微,议论透彻,论述周详严密,而且遣词造句,十分讲究修辞艺术,标志着论说文体的成熟。《韩非子》继承和开拓了《荀子》论说文的体裁,并使之进一步完善与定型。其文多属政论,内容丰富,体式多样,长于驳论;无论立论还是驳论,都长于矛盾律的运用,成为后世论说文体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散文是一种政治哲理散文,这种文体产生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代才逐渐成熟和完备。春秋战国时代,政治上的大动乱,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诸子百家为了建立各自的学派,为各自学派代表的阶级和政治集团提供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根据,在他们的论辩文章中,都十分注意汲取《诗三百》的比兴手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先秦经典诸子散文六部,对其颜色词范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颜色词的搭配对象,对颜色词的语义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发现先秦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和认知特点:从语法上看,表现为颜色名词大量出现、颜色动词逐渐增加、颜色词受到副词修饰。从认知上看,表现为六大颜色范畴基本成型、颜色认知体现出不均衡态势、典型颜色凸显、对白、黑、红三种颜色的认知更显精细、颜色词隐喻更具体生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名辩思潮与先秦诸子散文的美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名辩思潮这种影响在先秦散文的美感特征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聂永华 《南都学坛》2004,24(4):65-71
春秋战国,处士横议,诸家蜂起,由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诸子百家的高谈阔论和无羁的争辩,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的个性和文辞共同造就了一代散文的辉煌。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文化运动的强力裹挟下,研究观念和方法出现了时代性转型,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先秦诸子研究呈现出新的风貌,涌现出一大批颇具现代意义的成果。就文学与散文艺术研究而言,学界就其繁荣原因、发展演进、文学性及其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回顾诸子散文的百年研究历程,分析其得失,探讨新的发展路向,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在阐明哲学主张的同时,往往引譬设喻,其目的很少直指艺术,却流露出极为深刻的艺术思想,影响并左右了中国艺术思想体系的确立和审美特征的形成。梳理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对艺术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艺术思想发生发展的脉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先秦说理散文成就的体现,诸子散文在很大程度上从哲学、历史、宗教著作中脱离出来,具有了鲜明的文学特征。而其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特殊政治、文化环境外,也与前代的文学影响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尚书》记言文的成熟,也就不可能出现诸子散文的繁荣局面。从论点和论证结构的鲜明严谨、论据和论证手法的生动形象、对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叹词的使用与人物个性色彩的表现四个方面,具体揭示《尚书》散文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影响,说明诸子散文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所以能够开创一个散文辉煌时代,是与对《尚书》散文的学习借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诙谐与机智,是中国古典喜剧中极其活跃的喜剧性因素,深入考察这两种喜剧因素,可以使中国古典喜剧研究更切近喜剧性审美特征的内在规定,同时也能更切合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实际,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中国古典喜剧的某些特征。正是鉴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中国古典喜剧中诙谐与机智因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赞美和汇歌女性的艺术创作具有渊源的历史。由于母系社会对女性的崇拜,早在2~4万年以前就出现了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众多篇什中,涉及女性的诗篇俯拾皆是。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形象”。在中国,成熟最早的抒情诗,以及以后的‘婚恋题材”的诗篇,女性形象可谓触目皆是,风姿各具。据朱自清先生引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的研究》一文称:“经他认为有关妇女问题的共八十五篇,……照谢先生的计算,有关妇女的诗,竟占了《国风》和《二南》的一半了’。正是这些鲜活生动,各具情态的女性形象的介入…  相似文献   

19.
诸子散文是否属文学范畴,是一个需认真辨析的问题.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并未做出积极的努力,其论证为主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文学散文造成负面影响;诸子散文思想丰富,思维活跃,但它们却放弃了深入探讨的学术精神,在世俗化中徘徊,这对中国文学长期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深邃伟大的思想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这一命题,与西方否定性喜剧相反,中国古典喜剧基于对生活的肯定,其基本类型是贬恶扬善、畅想“团圆”和微言刺上.哲学基础与审美形态是圆周性思维与评判式冲突,在“团圆”之趣中表现出顽强性与顽固性的抗争,唱出正义战胜邪恶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