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门寺因藏有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成为震动朝野的大事。本文经过大量史料分析指出:法门寺佛骨的崇高地位是僧俗共同宣传于唐初制造出来的“轰动效应”,此后形成惯例,佛骨因此担负了政治和宗教双重功能,人们对佛骨的崇拜心理实际上类似于巫术崇拜。  相似文献   

2.
素有“皇家寺院”之称的法门寺由于得到唐朝皇帝的大力扶持,显得与李唐王朝的关系非同一般。本文主要阐述了法门寺在唐朝兴盛的原因及表现,说明唐王朝对法门寺的扶持实质上是李唐王朝统治者对佛教的利用,进而指出:佛教是李唐王朝的治国之术。  相似文献   

3.
古代保辜制度考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辜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发轫于奴隶制的西周,发展与完善于封建社会唐王朝,清末修律时方被废除。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法律制度,尽管含有法律推定做法及定罪量刑方面的不精确性,但它由于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精义,适合于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和国情,对现代刑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佛骨表》反映了韩愈崇儒排佛思想中的身体关切。表文的叙事体现出强烈的驱邪焦虑。百姓狂热奉养佛骨的自残行为,君王因奉养佛骨而寿夭,都令韩愈认为佛骨具有邪祟之力。韩愈高度重视身体在儒者履道中的意义,认为弘扬儒道应以充分尊重和彰显儒士的身体力量为基础,健康的身体和旺盛充沛的生命力,是履践道义的保证,而佛骨令人身残寿短的邪祟之力,则会导致华夏风俗教化的隳败。历史上围绕《论佛骨表》是“表”还是“疏”多有争论,通过辨明此文为“表”,联系“表”文注重书写“忠君心曲”、注重君臣伦常之情表达的文体特征,可以进一步理解,对君王身体的关切,是此表重要的出发点。韩愈期望保护君王之身体免受侵害,进而维护华夏道德教化之根基不被动摇。韩愈谏迎佛骨所蕴含的身体关切,对进一步观察唐代儒佛冲突的复杂内涵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珊 《百姓生活》2010,(6):62-64
名扬海内外的佛教名寺法门寺,是东汉时期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建塔、又因塔而建寺所形成的佛教寺院,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它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离宝鸡市90公里,北依岐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华夏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唐史官制度承前启后,影响巨大.在此期间,史官正式定名,且有了明确的职责,优厚的待遇,集体协作的修史形式.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史学史上史官制度化新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7.
朝集制度与进奏制度分别是唐代前后期中央与地方保持行政联系的制度之一。从产生背景看,唐代朝集制度是对两汉上计制度的继承,而进奏制度则是唐代现实政治的产物;从人员构成看,朝集使一般由诸州都督、刺史或上佐兼任,而进奏官一般为藩镇使府幕职担任;从主要职能看,朝集使主要是参加朝廷的礼仪活动及应对地方官吏的考课,而进奏院主要是负责传递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从实际作用看,朝集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进奏院在沟通中央与地方行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唐代史馆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在前代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修撰前代史和本朝史的正式修史机构。宰相监修显示了政府对史馆修史的重视,加强了对修史工作的监控。史料征集的制度化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史书修撰的质量。唐代史馆制度经历代仿效,对中国史书修撰和史籍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时期的宰相制度,是在唐玄宗时期建立的宰相独断制的基础上演变的,其演变方向,主要有二:一是皇权通过健全宰相内部互相制约的功能,主要是建立了延英殿议政制度,来避免相权太重的弊病,二是主要在宦官系统中建立对行政系统直接干预和控制的枢密使制度,来达到控御相权的目的。结果是使得中晚唐时期的相权日益陷入不健全和不完整的境地,导致中央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和国力的日渐衰颓。  相似文献   

10.
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并无从公有到私有的逐步转化过程.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在公有意识形态和私有现实的碰撞中发生诸多扭曲."均田制"不是唐代存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学术观点而非唐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宋代"田制不立"中的田制,并不是"均田制"之后的一种土地分配或者管理制度.从整体上看,唐宋时期地权也没有大幅度的集中,大土地所有制更没有高度的膨胀.小农占有土地均在50亩上下波动,平均规模相似,差别不大.在经营上,租佃制是业、佃、官三方都能接受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唐宋土地制度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转变,其根本性质一致,唐宋之间是自然性的延续而不是断裂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唐代前期,中央集权,军队战斗力强大,武官管理制度严密完备.《考课令》是唐代前期武官考课制度的基本法源,考课的管理机构是尚书省吏部及其内设机构考功司,主要负责考核四品及以下的武官,三品以上的武官由皇帝亲自或者派专人负责考课,考课的军官主要分布在南衙十六卫、边防镇戍军、北衙禁军,考课的主要内容有考课时间、程序、标准、考第等.武官考课制度总体上得到贯彻执行,对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政治稳定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大蒙古汗国建国初期,基于蒙古社会早期财产权的普遍私有制,大蒙古汗国早期的工商业几乎都是属于私营性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私营工商业经济自由发展的政策与法令;这一时期的有些政策、法令甚至对整个元代的工商业经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幕府制度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具体研究中 ,史论必须建立在史料整理和利用的基础上 ,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不断深入 ,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唐王朝在治吏的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的治吏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日常工作制度,明晰官吏的职责;二是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权力的制约;三是健全法律制度,严惩官吏的腐败行为.这些做法对于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唐代瑕疵担保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 ,债权立法确立了诚信原则 ,具体到买卖关系中 ,表现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瑕疵担保制度。唐代的瑕疵担保制度 ,由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瑕疵担保两部分构成。唐代的瑕疵担保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事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人事制度通过作用于当时文人的心态而对该时期的文学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主要有科举制、举荐制和入幕三种,这些制度使唐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一种对自我和现实的充分自信。  相似文献   

17.
唐代坊市制度是中国历代坊市制度发展的顶峰。坊市制度是一种人为的格局,而不是城市自然发展的产物,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唐代坊市制度的某些规定虽然不如后代"自由",但不论是从它的历史继承与发展,还是从城市的防御、管理、服务功能,以及从维护治安和市场秩序的稳定上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直诉制度是指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控告人可超出一般受诉官司和申诉程序,向最高统治者或特定机构申诉冤情的一种非常规诉讼制度。它在古代平反冤狱,保证司法公正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唐朝直诉制度的理冤职能不强,主要是作为统治者广开言路、招贤能的一种途径。唐代对直诉所做出的种种规定,是造成此制度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先秦禅让制、世卿制、两汉任子、察举和辟除征召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举措方式不断演进。至隋,科举选官制已创立,至唐,更蓬勃发展。科举选官适应当时经济、社会要求,是新的上层建筑,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是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门荫,是官僚子弟凭藉父祖官位或家世而入仕的一种制度,又称"任子",溯自西汉任子制,延续至唐并未因为科举的存在而迅速萎靡而致消亡。相反,它在唐各阶段得到统治者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为科举的重要补充,在唐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人们习惯对具有新生意义的科举制大加肯定,对其他方式视而不见或见而不重甚至贬抑,实在有违历史公理。本文试就唐代门荫选官制度在唐代存在的必然性及地位加以浅要分析,不足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