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承继皇位。当时,后金三面临敌:南有强敌明朝,西有叛服不定的蒙古,东有与之为敌的朝鲜。内部满、汉、蒙几十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聚集在辽河东、西。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满族统治者内部等等各种矛盾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后来,又数次入关掳掠了上百万人畜,辽东汉人一下子几倍于满人。如何稳定汉族人的民心几乎成为后金胜败存亡的关键。面对“邦家未固”的局面,皇太极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特别注重消弥和缓和辽东满汉民族间的矛盾。1626年(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即位的当年,就屡下谕旨,强调宽待辽东汉人,“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强调满汉一体  相似文献   

2.
对于努尔哈赤建立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是十分不满的,特别是对朝贺时四大贝勒与他南面并坐的局面更是无法容忍。所以他倾心仿照明朝大搞专制集权,以达到提高皇权,加强统治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被时人和后人严厉批评的降人知识分子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纷纷上疏,提出了合理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皇太极不但提高了皇权、巩固了君权、完善了各种制度和机构建设,而且使封建王朝体制日渐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皇太极称帝后,面对社会经济一度凋敝的现实,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提倡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安定了人民生活;为了缓和满汉民族间的矛盾,笼络汉族的官将和知识分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废止了“八家共理国政”的政治局面。文章以充分的事实,论证了皇太极本人颇有胆识,能顺应历史潮流,对促进满族社会的发展和清王朝的建立,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朝入关之前 ,清太宗皇太极为与明朝、蒙古角逐 ,依靠满洲贵族之“八家”与八旗 ,对汉族、蒙古族之入金 (清 )者 ,实行“恩养”政策 ,为争取异族上层的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虽然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无法化解的矛盾 ,但对清朝成功开国之贡献 ,仍是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明清议和中,因为清处于进攻地位,清的态度是关键。由于清的既定国策是推翻明朝,夺取全中国的统治权,所以崇德以前清提出议和,只是为了争取时间,为进攻明朝作充分准备;崇德以后,清的实力大大加强,更急于灭明,皇太极准许议和的一些表示,完全是虚与周旋的一种手腕。此时明朝军民只有起来抵御外来侵犯,才能体现出民族气节。因而肯定杨嗣昌主和、否定卢象升主战,是失之偏执。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7,(4):66-70
发型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间文化等的变迁,而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服饰博物馆的实物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可知:明朝女子的发型是由拘谨而转变典雅,由简单到复杂;清朝满汉女子的发型开始各自保留自己的特点,之后共存融合。  相似文献   

7.
皇太极继位之后,极力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把东北蒙古族封建主、汉族地主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头面人物吸收到后金(清)统治机构中来,汉族官僚、地主,在后金(清)的政权机构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皇太极在富有封建统治经验的汉宫们的辅佐下,对努尔哈赤制定的一些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政策,进行了大胆的厘正,采取种种措施加速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繁荣封建经济;清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的残余,限制满族旧贵族,加强封建君主集权制;迅速扩大势力,加紧同明朝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皇太极统治时期的后金政权与努尔哈赤时的后金政权相比较,已发生了许多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清军入关后 ,军纪严明 ,并全盘接受汉族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模糊了满汉民族矛盾 ,招降明朝官吏 ,依旧录用 ,使地方秩序很快得到恢复 ,为清王朝在关内创立政权奠定了基础。然而 ,其野蛮的圈地令等政策 ,对中国北方的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仁宣之治",他在一批老臣的支持和帮助下,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全面恢复了明代的社会经济,使明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虽然他在某些方面也造成了许多危机和隐患,但从总体上看,朱瞻基仍不失为一个值得肯定的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荑,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对崇祯帝的评价历来存有歧见。本文认为,崇祯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他为挽救明朝免于覆亡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他在用人制度上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值得重视和肯定的。至于明朝的灭亡,客观原因是根本的,当时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中兴之主。当然,崇祯帝对于亡国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方面,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明王朝的悲剧,因为在他身上,充分地表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历代皇帝的致命弱点,即君尊臣卑,刚愎自用,猜忌多疑。  相似文献   

15.
<正> 王船山以君臣为大伦,为明朝君主奋斗到最后一息,说明——在明清交替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王船山的以君臣为大伦的忠君观念,成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核.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为明朝君主呕心沥血直至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王船山看来,要解决社会由乱到治的问题.关键在于臣民必须忠君,在于严格地维持封建宗法君臣的关系。因此,不管君主坏到何等程度,臣民只有救君失误之责任,而无咒君、辱君甚至反君之道理.就是说,即使是暴君在位,也只能听其自亡。他说:  相似文献   

16.
论清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收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治者重视学习和吸取汉文化 ,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质。在入关以前 ,他们从汉文化中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以明朝为鉴 ,健全国家体制 ,并从中寻求统治经验。入主中原后 ,他们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汉文化 ,进一步寻求治国方略。同时为了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 ,他们从传统的汉文化中千方百计为其入承大统寻找历史根据。随着他们汉文化水平的提高 ,不仅树立并巩固了他们的统治威信 ,也淡化了“异族”统治者的形象 ,为其驾驭具有悠久历史、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国创造了条件。清统治者学习并吸取汉文化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 :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满族人的汉文化素质 ,缩小了满汉的民族差别 ,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7.
略论明代中央外交专职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明  何兰娟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45-147,151
明朝建立后 ,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 ,外交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明朝政府在与诸番国以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打交道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外交制度。通过分析明朝时期主管外交的中央机构———礼部及其下属机构主客司和行人司、鸿胪寺等的职能 ,归纳总结明朝时期的外交特色  相似文献   

18.
明朝对日本实行的贸易政策,围绕着被动依赖日本方面抑制倭寇活动或主动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刚开始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企图通过外交活动来抑制倭寇的侵扰,但由于双方对朝贡贸易的理解不一样,遂引发了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并一直维持到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19.
关于满族形成的若干问题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治边思想与政策 ,制约与影响着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此是满族形成的外部条件 ,而女真社会内部的深刻变革 ,则是推动满族形成的真正内在动力 ,皇太极对全东北地区的统一 ,则标志着满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0.
《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二年(1628)三月廿五日,皇太极收到的王子登从皮岛捎回的信(载日本东洋文库译本《满文老档》太宗1,151—157页),其前半部与后半部内容不衔接,时间相距一年,据考订发现,应是两封信。后金(清)镶黄旗副将王子登,于天聪元年九月下旬被后金汗皇太极派往皮岛,诈以逃回明朝官员的身份,为后金刺探情报,并以所谓“停战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