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宏道(1568—1610)崛起于晚明文坛,高擎反复古主义的旗帜,使当时文坛出现了新的生机。如果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核心的“公安派”是当时文坛新思潮的领袖,而袁宏道则是“三袁”中的灵魂。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是“公安派”的理论纲领。他还身体力行为实践这个主张作出榜样,有力地推动了文坛的思想解放和创作的繁荣。他那清新婉丽的山水诗文,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为人称颂。散文大家张岱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袁宏道可与郦道元、柳宗元相媲美,可  相似文献   

2.
公安派是明代万历时期激烈抨击拟古风气的著名文学流派,它以代表作家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世居湖北公安而得名。袁氏三兄弟中,以袁宏道声名最著,文学成就最高。而在袁宏道众多的作品中,山水游记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重视,研究者、评论者甚众。其实,他的为数不多的传记文亦颇具特色。袁宏道所作传记文只有四篇:《徐文长传》。《醉臾传》、《王氏两节妇传》和《拙效传》。在《徐文长传》这篇传记中,作者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使得徐文长这个做世不群,多才多艺而又一生坎坷的“奇人”形象跃然纸上。《醉臾传》的主人公是一个无名无姓…  相似文献   

3.
晚明士夫祥学作为禅学的世俗化形态对于晚明文化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这种禅学形态加以认真的探讨,因而对它的较之于宗门禅学的特点也就一向缺乏明晰而深入的认识。考察晚明士夫禅学,袁宏道的禅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个案,因为袁宏道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其禅学思想强烈地表现出晚明士夫禅学的普遍特征。他把祥学思维贯彻到以性情自适为主要方式的自身存在之中①,他的禅学是佛理的彻底存在化和宗教的完全世俗化的产物,是最为典型的士夫祥学。然而袁宏道禅学并非表现为一个凝固不变的形态,潜动于其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4.
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在游观自然山水时,形成了注重主情反理的世俗游乐、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推崇"文心与水机"合一的独特的旅游文化观。这种旅游文化观,如果仅仅从时代风尚和思想渊源等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袁宏道与自然山水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在与自然山水的视域融合的过程中,其独特的旅游文化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宋俊玲 《江汉论坛》2004,(3):99-101
八股文是代圣贤立言的举业文体,袁宏道是一个性灵诗人,他虽然不是八股文大家,然而他与八股文的关系却也值得我们研究。以往常常是从袁宏道诗文理论的角度来谈及他对八股文的称许,而缺乏将这一理论问题还原到万历时的历史语境中,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袁宏道对八股文的态度。本文拟就这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袁宏道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晚明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读注中遒劲苍老,以郦为骨;深远淡泊,以柳为肤;灵动俊快,以袁为修眉灿目."(<琅嫘文集·跋寓山注二>)这是以北魏郦道元、唐代柳宗元、和晚明袁宏道,作为我国山水游记发展的代表作家,并概括他们的风格特点,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7.
王维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游记文与山水田园诗相辅相成,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文的魅力:形式自由随意,散体化倾向明显,在盛唐骈体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淡淡的人文关怀;勾勒出唯美而不失现实的王维式的理想家园。王维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启迪了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散体化的有意尝试,对于中唐古文运动,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袁宏道在明万历二十六年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佛学思想上由禅宗转向净土,在心学思想上由左派趋向右派,人生观也由纵恣转向端谨,这时期的思想是袁宏道思想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钟惺主张诗歌抒发作者真实独特的性情之言,积极响应了袁宏道的"性灵说",但受明末复古和性灵两种文学思潮嬗变、时局动荡以及王学变迁等因素影响,钟惺"真诗精神"说与袁宏道"独抒性灵"说又存在差异。以古今言,钟惺突破了七子派和公安派存古今诗歌之异的思维模式,转求古今诗歌之同;以个性言,袁宏道倾向于肯定真心真性,属于自然个性论;钟惺则将超脱世俗的精神气质和孤行独往的性格力量视为真诗精神,属于艺术个性论。  相似文献   

10.
袁宏道是公安派领袖和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采用“活的文化还原法”对其进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格特征、心理结构和心态历程的动态描述,必将有助于把握晚明士人的整体精神风貌。本文描述拟以其性情的自适为轴心而以其话语的自相悖异为切入点。一、自是自非的悖异话语“独抒性灵”的言谈态度使袁宏道的话语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综合起来看,其前后之言却常常相互抵触,究其原因,我们以为他的性情自适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袁宏道的一生,是不停地追求自适的一生。他时时难禁“好适之心”,屡屡激赏“适世”之人,频频称道“闲适”为“世间第一便…  相似文献   

11.
《花阵绮言》,书首有“仙隐石公编次”字样。仙隐石公,乃袁中郎宏道;又《花阵绮言题词》一则,亦署“楚人袁宏道题”。查《袁中郎全集》,无此题词,或系坊贾编成,冒名沽利所为。全书共十二集。第一卷,《三奇合传》;第二卷,第三卷,《花神三妙》;第四卷,第五卷,《天缘奇遇》;第六卷,第七卷,《钟情丽集》;第八卷,《娇红双美》;第九卷,第十卷,《金谷怀春》;第十一卷,第十二卷,《觅莲雅集》。此书所辑文字均错综出入于明何大伦本《燕居笔记》和无名氏《绣谷春容》,《国色天香》,《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书,皆为万历  相似文献   

12.
雷建平 《兰州学刊》2004,(3):233-234
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由于中期以前在文坛上形成的以拟古主义为代表的创作 ,使文学的发展出现了种种弊端。晚明文人袁宏道以自己的创作和文学主张 ,从形式到内容 ,对前明以来文坛形成的陈规陋习进行了坚决全面的批判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充斥着归隐思想 ,表明了作者对黑暗社会和腐败政局的强烈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黄开发 《学术研究》2022,(1):150-160
中国传统文章体制在近代受到西方纯文学观念的冲击而崩塌,以纯文学散文为本位的体类概念系统开始形成。根据现代散文的特点,依据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文体要素所占的比重,可以把现当代散文体类概念系统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作为文类概念的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第二级是文体概念,可分为随笔、记叙抒情散文、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三种文体;第三级是体式概念,每种文体之下都有具体的样式。提升散文的纯文学品位一直是现代散文艺术追求持续不断的内驱力。百年来,散文作家主要从小说和诗歌两个方面汲取资源,强化现代汉语散文的纯文学素质。但早在1930年代,散文的纯文学化趋势就引起了鲁迅、周作人的忧思。近年来,纯文学散文观念也受到了从事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研究的学者的批评和质疑。纯文学观念是促成中国散文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极大促进了人们对散文体类的认识,提高了散文的生产力和表现力,然而,如果依循一些"艺术散文"提倡者的设想来清理散文的门户,过度进行虚构,很容易降低散文的"即物性"与"逻辑性",弱化散文快速因应和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李贽到袁宏道、袁中道,再到钱谦益,是晚明文学思想演进的主脉.晚明文人扬弃儒教,崇尚禅风,李贽的童心说以真空说为基础,内涵无相、无念、无住的禅宗要义;袁宏道的性灵说以童子情趣为范式,濡染着冲决束缚的狂禅色彩;钱谦益藉教悟宗,以华严、唯识学演绎创作原理.他们衣钵相承的宗教情怀和环环相扣的佛禅文思,涤荡了明代中叶的复古与儒家心学两大思潮,构成文学精神的新基底,为晚明文学抹上浓郁的佛禅色彩.  相似文献   

15.
袁宏道“性灵”诗学的核心是对“新声”的标举,前后经历了由魏晋“新声”向时兴“新曲”的转变。袁宏道早期作品《敝箧集》接武魏晋“新声”,反映出以折衷、调和的方式改良复古派流弊的积极尝试。其取径虽不出复古派畛域,却力图弥补其取“格调”不取“声情”之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诗歌“性灵”不足之弊。入吴后,袁宏道对“新声”的关注由魏晋转向今人时曲,选择以《劈破玉》《打枣竿》等闾巷新声作为取法对象,以“今”驳“古”,却不可避免地出现“泥今之过”。袁宏道诗学策略的前后调整,与其吴中经历的赏曲经验密切相关,既是应对复古诗学话语权力的求变之策,也是晚明宗尚“新声”文人趣味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山水是艺术永恒的源泉,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道法自然,山水启蒙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几乎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山水本身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比任何艺术品更伟大。比任何一本书都更启迪艺术家。山有神而水有灵,王维称其水墨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董其昌称:"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诗人袁宏道说:"师森罗万象,不师古人。"以山水为师,是众多伟大的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共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袁宏道的性情自适论中的三个概念"性灵"、"真"、"趣"进行了深入阐发,从而揭示其自然性灵论的本质,认为它是袁宏道士夫狂禅在文论领域的全面推衍及其一己性情自适的文学理论化表现,其旨趣只在支持本然性情的文学自适,因而具有本然性、非理性与反理性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级模式》(见《兰州学刊》1981年第4期)一文中,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三级模式的概念,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第一级社会主义模式;列宁、斯大林所建立的第二级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实践中的第三级社会主义模式。现就第三级社会主义模式的内容和质的规定性作初步探讨。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即我们所说的第一级社会主义模式)的蓝图: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共同占有,社会通过它的代表——国家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整个社会是一个生产的主体,由社会根据生产资料,特别是根据劳动力来按排  相似文献   

19.
明万历年间,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党派斗争剧烈。袁宏道精明强干,做官清廉公正,这就难免与当时腐败的社会政治发生矛盾。但由于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本身的软弱性,一旦碰了钉子,便想遁迹山林,置身是非之外,去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他一生性情洒脱,喜爱山水,每每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文学上,他是公安派的领袖之一,主张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诗文要发人所不能发。他的散文往往能因情写景,文笔秀逸,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满井游记》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一开始写道:  相似文献   

20.
葛聪颖 《理论界》2007,(6):223-224
作为一部历史叙事散文著作,《左传》有着与虚构叙事文学作品不同的叙述特点,就其对女性人物的叙述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以事带人,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进行叙述;第二,定论视角,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解释的动因环节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