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来源于先王的治国经验尤其是文王的治国方略,周公将其进一步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升华,最后形成思想理论。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五点:一,敬德保民;二,明德慎罚;三,任人唯贤,宽容诚信;四,提倡孝友,以固政权;五,制礼作乐,加强文化建设,使人们逐渐由他律转为自律。周公的治国思想对后世直至今天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公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先哲 ,其思想确有独到之处 ,概要言之 ,即是顺天应时、适宜兴替的变革思想 ;借鉴历史、推陈出新的创造思想 ;深谋远虑、防患未然的忧患思想 ;一统天下、井然有序的管理思想 ;公而忘私、身体力行的楷模思想。这些思想不但在殷周社会转型之际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1):26-32
周公是一位极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内涵丰富,对先秦诸子及后代思想、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周公谈人性,提出"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的重要命题。他的人性论偏于性善无不善,强调后天"习"的重要性、人的主动性。周公强调"心论"。他所说的"心"的内涵,包括忧患意识、敬,重视"心"尤多于重视外物、礼仪。他也极重视君王之心、贵族之心:尽心办事,不可贪图安逸。他强调心、教育、爱物三者的关系:长辈好好教导后辈,爱惜"土产",就能改善心。他认为环境对人性起重要作用,他重视教育、教化。可见,周公的"心"是人文心、历史心,而不是个人之私心。  相似文献   

4.
周公建立的以"德"、"孝"为核心价值的伦理道德体系、以"礼"、"乐"为载体的社交礼仪制度,以及"德治"、"仁政"的政治模式构成了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基本框架,并直接为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成为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和历史发展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晋后期,诸王及诸胡的战争惨烈而频繁,终致两都毁弃,西晋灭亡。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引起东晋统治者强烈的兴亡之思。遗落世务、旷放闲逸成了东晋世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社会上也盛行清谈之风。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东晋诗人郭璞在他的诗文中尤其是在他的赠答诗和游仙诗中反复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超脱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百川 《社区》2011,(29):18-19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贤相.他的美名穿越漫漫三千余年岁月。成为后世所有辅佐君王者永恒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忧患”为切入点,通过阐释白居易关注时事的民生意识;讽恶直谏的直刺精神;对生命意义体验后流露出的痛楚情结,以及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出”与“处”的矛盾心理。认为白居易的忧患情结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结构体,这也使得他的思想愈加深沉、愈加成熟了。  相似文献   

9.
史学思想的发展与时代思潮历来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史学思想必须结合时代思潮。时代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学术思潮,哲学是学术思潮的重要内容,如唐代的新春秋学对当时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德才兼备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较系统的法律主张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卓越的刑法思想体系完备,内容充满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先进性,标志着我国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尤其是他提出的“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理论,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的主张,充满睿智和人性的光辉,对后世充满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当今法治与社会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牧野之战克商后,周人仍面临稳固东方统治、纲纪天下重任,武王为此欲营建洛邑,但两年后病死,重任落在周公身上。周公采取了救乱、克殷、践奄等措施,尤其是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应的政治礼乐文化措施,巩固了周人统治,奠定了其政治文化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周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他的思想言论主要记录在《周书》诸诰中。他对儒家、道家都产生影响。他被尊为“元圣”,对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儒家宗师产生重大的影响。周公一生平乱、封建、制礼作乐,他在政治论 (修身说、君臣关系说、理想政治说、革命说、民本说)、礼意比礼仪重要说、家庭伦理说、天命观、人性观等方面对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大学》及《中庸》等在不同面向、不同层次产生影响,对塑造儒家学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周公在维护西周政权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是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以笃厚仁孝、多才多艺著称,从父王处理政务或征战,才干过人.武王继位后,他任辅佐大臣,在灭殷建周中立下汗马功劳.武王崩,成王年少,局势不稳.周公临危受命,摄政称王,维护和巩固周王朝统一政权.他在大功告成后,又还政于成王,成为流芳百代的社稷大臣.  相似文献   

14.
关天区第一张文化名片是周公仁政,周公仁政的提法不能被周公德政的提法所取代。因为,仁字首出于周公:《尚书·金縢》中就有仁字,是周公在祈祷武王康复并愿代死的愿文中,自称予仁若考能。周公仁政的全民性,不仅体现在周族及联军各族内部仁政的全民族性,而且也体现在对周族及联军各族外部人群如殷人的一定的全民性。周公仁政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眼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高,是党中央以人为本国策的中国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5.
周公称王辨     
周公是否称王,在封建时代曾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史家多有认为周公曾经称王者,果如此,史书记载的很多地方就不能自圆其说.要辨清这一问题,就需要考证康叔封及其儿子康伯髡是否被混淆了.据考证,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康叔的《康诰》,有可能是写给康叔的儿子康伯的,这是周公未及称王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郑玄的经学思想中,如何根据经文的记载,构建一个完整的周公郊祀祭天的理论体系,是郑玄经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郑玄通过发明经义,阐述了以“天有六天”“郊丘为二”为主要特征的周公郊祀礼。而这一礼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郊祀礼中的始祖的存在,是统三统的思想基础。郊祀礼中的感生说,使郑玄理解的历史世系不同于《史记》。同时,周公的郊祀礼,是孝治天下的最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选择,也与其天纵生知之圣的主观气质分不开,这在少年周公身上已初现端倪。周公身处殷周鼎革之际,少时即浸润于周原早期文化,朝读《书》百篇,汲汲于殷商先进文化与传统历史文献,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文、武二圣的熏染下,周公少时即表现出超人的政治远见。在辅佐父兄灭殷的过程中,周公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及武王崩,成王幼弱,历史将周公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其制礼作乐,顺天应时,在政治上构建了异于夏商的封建宗法制,同时亦型塑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使华夏文明升进至礼乐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炜在自己的创作中,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近乎疼痛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建构了厚重而高远的精神和思想大厦。回归自然作为张炜思想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反复传达着作家返回生存以及生命本真状态的努力方向。在发展主义至上的时代,他追问的是关于生命的本原和精神性存在,以及人类可能抵达的精神高度。在失落中寻找,在寻找中追问,不仅向旷野大地寻找生命的现世家园,还向历史文化和自然哲学寻找生命的终极家园。张炜饱含忧患意识,以超越世俗的洞见,为我们营造了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生命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