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事新办     
去年五月下旬的一天,宁夏泾源县泾河源公社厐东大队第一生产队的一些社员,都熙熙攘攘地来到第二生产队。第二生产队是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庄,他们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看贫农社员马天财和拜洋心新式结婚的。当他们来到马天财家门口,院里、屋里已经拥满了人。二队的社员一见一队的社员来了,都自动让出来,请他们进新房参观。一进屋门,正中堂高高悬挂着毛主席的象,两边贴着红光闪闪的对联:“翻了身不忘共产党,办喜事感谢毛主席”。周围墙上还贴了些图片和贺词。真是喜气洋洋。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新媳妇来了!”大家目光都集中在门口,只见新娘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王悦1990年人口普查,锡伯族有172847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霍城、巩留、塔城等县,在东北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以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也有散居的锡伯族。“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族源、族称 ,历来为各民族学者与史家所重视 ,观点也不相异同。本文从地名信息的活化石角度探讨了锡伯族名称的语源。认为锡伯族称其语源即蒙古语之“锡窝尔” ,其语义亦即“森林”  相似文献   

4.
以骁勇膘悍、聪慧勤劳著称的锡伯族,全国共有10万多人。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外,其余分布在辽宁省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等地。农历4月18日,是锡伯族西迁的纪念日,也称“怀祖节”、“西迁节”、“怀亲节”。这个节日的形成,有一段悲壮、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故乡”游     
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张顺乘火车北上,约半天路程,就到了沈阳。我们这数十名大连工学院的学生直奔太平寺,开始了我们这些新疆籍锡伯族后代盼望已久的回“故多”探亲活动。来到坐落在和平区皇寺路一侧的太平寺,只见左前方醒目地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满文镌刻着“万世永存”。不由得令人肃然……太平寺,俗称锡伯族人民的家庙。每年4月18日,东北的锡伯族人民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以表对祖先卫国戍边的光辉业绩的敬仰,对居住在万里之遥西北边陲的锡伯族同胞的深深怀念。步入家庙,墙壁上一段“锡伯族源与迁徙”的文字吸引了我们。上面记叙了我们祖先的迁徙历史,二  相似文献   

6.
“四一八” 节,是锡伯族土生土长的重大节日,“四一八” 意识在他们的全民中扎根很深.我在童年时代就年年参加这个节日,知道这是祭祀奥莫希玛玛(子孙娘娘)的日子.可现在,有关的介绍文字,都把它称为“西迁节”,把它的由来完全归结到锡伯族西迁的这一历史事件上.我认为,这个定论有以偏概全之象,把它产生的年代定死在1764年,抵消了它与锡伯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5日,由沈阳市民委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主题展开了讨论。沈阳市委、市民委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对于锡伯族西迁的原因,史界有着不同的猜测和说法。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员安振泰从历史描述和文献句稽两方面,以翔实的史料指出:锡伯族西迁是伟大的爱国之举而非“分而治之”之说,锡伯族人应该对祖先的西迁表示自豪。研讨会上,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何晓芳研究员认为:恰逢锡伯族西迁240周年…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是一种最早形成的广泛的宗教现象,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成为土著民族的普遍信仰,特别是在鲜卑后裔锡伯族中更是将萨满教内容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长期沿袭于民间的萨满教活动,蕴涵着许多古朴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透过锡伯族的萨满教来浅析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性与相容性。一、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哲学思想锡伯族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音转为锡伯”,①学术研究中现已形成了“鲜卑学”,o锡伯族的祖居地在嫩江上游的大…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2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锡伯族乡政府。兴隆台是锡伯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有锡伯族3,300多人。在庆祝乡政府成立的大会上,乡长关余安说:“锡伯族乡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引言锡伯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承认的“少数民族”。他们以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为原住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散居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全国各地,有8.3万余人口。近年来,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以及锡伯族本身希望编写本民族历史的愿望,出版了诸多关于锡伯族历史的著作。前者的代表著作是作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八日(农历四月十八日),我们哥俩有幸参加了市民委召开的“哈市锡伯族首届“四、一八”西迁纪念日座谈会”,会中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深深地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锡伯族西迁至今已二百二十余年,它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长河中一股小小的细流,但是,它在锡伯族的民族史和清史研究中,确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弄清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人多地少,长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坝区能不能很快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富裕起来?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塘公社三年来的变化,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水塘公社是一个布依、苗、仡佬、汉等民族杂居区,多数社员居住在田坝上,每人平均只有几分地,过去由于不准搞多种经营,大量劳动力浪费,社员温饱都成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社党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稳步增产粮食的基础上,大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西迁改写和创造了锡伯族的历史,对锡伯族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迁的壮举不仅锻炼了锡伯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质,也给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而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环境又使西迁新疆的锡伯族不仅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还在与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对本民族的文化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王杰的英雄事迹传到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青芜州公社寨头堡大队后,人们奔走相告,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民日报》社论、《解放军报》社论、王杰日记……社员们纷纷表示学习王杰,要象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样,把功夫下在“用”字上,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  相似文献   

16.
斐特克呐琴     
斐特克呐琴,是由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青年琴师彭德,在“冬布尔”基础上改革制造的。“冬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它的琴头和按指扳似三弦,共鸣又象冬布拉,用山羊肠作弦。这种乐器一般只用于舞蹈的伴奏,通常只能演奏十来支曲子。而斐特克呐琴音域宽,音量大,弹法灵活,其音色既有三弦、琵琶、热瓦甫的优点,又具有本身雄浑、激越的独特之处。斐特克呐琴的外型与装饰别具风味。琴的音孔和虚饰图案搭配在一起,构成一盆牡丹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雷山县黄里公社脚尧生产队,是住在雷公山上最高的一个山寨,终年云雾缭绕,很少见到太阳。过去这里虎狼横行,农业生产一直很低,所以人们称它为“老虎窝”、“穷山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队的15户苗、彝、汉族社员实行了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利用自然优势,开垦新田,  相似文献   

18.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不断迁徙的少数民族之一,四次历史大迁徙不仅是改写民族历史的壮举,更伴随着锡伯族文化的迁移和改变.200多年后的今天,迁徙的锡伯族与留守东北的锡伯族繁衍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锡伯族文化.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探讨"四次迁徙"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忠录,佟中明锡伯族是我国阿尔泰语系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萨滴教作为锡伯族的一种原始世界观、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文化,在民间广泛相传,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聚居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民间仍流行...  相似文献   

20.
我们来到甘肃省著名干旱地带的永靖县山区采访,所到之处,家家安居乐业,户户喜气洋洋。人们高兴地说,过去这一带农民有“三愁”:“吃也愁,穿也愁,烧的更比吃穿愁。”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三愁”变成了“三喜”;去年实行包产到户,庄稼获得好收成,曾经吃了十多年供应粮的社队开始不愁吃、不愁穿,这是两件喜事。如今社员家家又用上了太阳灶,用它烧水煮饭,不再为缺柴少烧发愁,这是第三件喜事。当地群众口口声声感谢党的好政策,还漫起“花儿”表达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