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本次评价从4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以及注重声誉影响。对全国2 524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地区本科教育竞争力的差异较大,排名相对稳定;一流大学排名变化较小,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的投入和产出明显增加,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各类高校应突出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提高专业优秀率。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新形势下,国家对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工作高度重视.因此,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有必要根据其自身的工作重点、特点及其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具有实效性的措施,科学有序的推进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工作的健康发展,推进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构建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全国778所本科高校的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再从“平台”“区域”“类型”“投入-产出”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结果表明: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其中,平台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也往往较强;综合、理工、师范类高校是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尤其是综合类高校的表现较突出;同时,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越高的投入能够得到越高的产出.最后,文章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资源配置等内容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中国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2016年中国945所本科院校的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和478个专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近3年的数据对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实力层次分布明显,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大洗牌,经过了初期艰难的创业阶段,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后,可持续发展课题提上了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日程.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分四个方面阐述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教学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建设稳定优化的专职教师队伍;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2000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校从九龙坡区袁家岗整体搬迁入驻渝北空港仁睦滩新校区。学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9-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中国科教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商引资服务效能评价与功能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服务效能与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并对中国东部七个发达城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服务效能是招商引资活动的第一竞争力,服务质量、服务政策、服务机制、服务体系与服务效果直接决定着招商引资的服务效能.政府与企业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正视服务水平,找出服务差距,实现招商方式转变,是规范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与功能转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28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联合完成的“2009年度广东企业竞争力评估”课题成果发布暨广东企业竞争力研讨会在广东社科院召开,“2009年度广东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竞争力”10强排名出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因此,探讨和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引高职院校不断完善评估体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零售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对比研究我国各区域零售产业竞争力,文章在构建零售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2-2014年零售产业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横向比较而言,仅有部分东部省份位于极度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东中部省份位于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西部省份位于缺乏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从纵向发展角度来看,全国各省份零售业竞争力水平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零售业竞争力提升幅度差异明显.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近似;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小.研究结论有助于明确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差距,对提升我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教学上凸显特色,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民办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绩效薪酬在激励教师积极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设计具有强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的“985”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DEA模型对32所"985"高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校之间的科研资源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分布是极不均衡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三者均DEA有效的高校有17所,其中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研竞争力最强;有14所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现象。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的改革中,基于DEA的绩效评价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高校之间资源配置效率做系统的比较,并提出改进策略反馈到高校战略管理改革之中,有效提高高校的科研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应根据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学校齐抓共管的态势,从而促进其自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改革制度顶层设计中"破冰"与"重构"的二力平衡点应该是加快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转变,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成功转型及执行是推动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高职院校改革中应围绕管理模式转变的首位战略主题,坚持"四个匹配"的转变原则,厘清高职院校内外部权限关系,保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地位,并加强高职院校管理内涵标准体系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成功落地,增强了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和管理执行力,最终推动高职院校全面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策略,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为个案进行策略分析,并通过中外高校教师管理历史的对比提出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国际化高职师资队伍,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更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6.
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发展地方高职教育的一项策略。但合并关系到新学院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必然在教职工思想上产生一定的波动,如何做好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党委和思政人员面前的一项大事。通过加强领导、宣传、引导、协调和学习,来提高认识,从而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提高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辽宁省区域金融竞争力水平,借鉴国内外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的即有成果,构建了区域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东北三省金融竞争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金融竞争力在东北三省中处于“领先水平”,并且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提出将沈阳建成东北三省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自主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是否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技能型人才供给问题,决定着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因此,以产业结构发展、院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强化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性研究,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供数据层面的客观依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生改善不仅是个体的幸福追求,更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期待。然而,"逃离"式的民生改善,突显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民族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民族地区的民生改善除了有着与一般贫困地区的共性之外,文化差异是其面临的特殊问题。他者视角、外来角色的民生改善只能是低效的。在县域经济与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县域高职院校服务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成为可能。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县域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但距应然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县域高职院校数量少、服务定位不够精准以及毕业生的外向输出三个方面。因此,参与民生改善的相关主体需共同为之努力:政府以差异补偿助推美好生活;高职院校坚持服务县域民生改善的办学定位;企业积极参与高职办学,以实现利益共享;个体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民生改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