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报告从青年思想观念变迁的纬度,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山东青年思想道德状况大样本调查结果(1996年万名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1999年2400名青少年信仰状况调查:2003年8000名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和2008年3000名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状况调查的最新数据,以同期全国调查数据为参照,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读书札记的形式梳理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一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应持的态度。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基于现实条件的分析与解读。同样,也应从不同角度以多学科的方式提出健全措施,要引导道德观念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成长要保持关注、反思、陪伴的态度,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社区文化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文化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提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只停留在学校教育之中,社区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和重要阵地,应当建设以青少年为主体参与者的社区文化,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都市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中国都市青少年,在新!日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一方面,在总体上呈现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步伐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水平,其主流和本质更加清晰、蓬勃向上;另一方面,近年来上海、北京对于青少年状况及代际问题的多项大型调查报告显示:在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中客观上也存在着种种道德的困惑,更有一部分青年的道德素质下降,出现了一些与现代化进程相修、与精神文明建设不一致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在深入分析、揭示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  相似文献   

5.
南方沿海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广东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及现代公民建设、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革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对策建议.①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引起了全党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用“思想道德建设”的概念取代长期使用的“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已经蕴涵了对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主体作用的肯定。本课题通过研究青少年的本质特征及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分析了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青少年主体作用缺失的原因,论证了道德实践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载体的依据,探索了我国青少年道德实践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也是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校园节日文化以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其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由学生参与的文化、体育、思想教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校园节日文化的开展,有利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参与性,“寓教于乐”。通过对PQ学校的调查研究表明:校园节日文化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思想道德和健全的心理,是提高高中生思想道德、智力、心理等德育水平较好快捷的方式,是构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明朗的.他们对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充满信心;在公民基本思想道德观念上表现较高的价值认同,保持着较高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的理想;在个人发展上呈现出多样的目标追求,表现出理性务实、折衷整合、开放宽容、多元自我、多变流动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过分重视个人利益。缺乏必要的是非界线,思想道德观念不稳定和多变,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等问题。调查结果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改进和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正成为社会共识。前不久我们在上海地区开展的对11-18岁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当代都市青少年成长遭遇了不少困惑。 1.社会公德的困惑与年龄同步增长 青少年对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规范产生了认同困惑,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持肯定评价的达15.2%,表示“难评价”的为29.8%;对“骑自行车不交税”作肯定评价的达16.3%,难评价的为21%;对“穿马路不看红绿灯”表认同的为11%,难评价的为18.3%;对“在公共场所喧哗”与“乘车不买票”持肯定与难评价态度的分别为24.6%和23.2%;对“乱扔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阿坝州红色文化资源,探讨红色文化在藏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果反思这些年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忽视了什么内容,笔者认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忽视了廉洁教育。廉洁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思想道德教育又被列在各类素质教育的首位,这本是人所共知、毫无争议的。但是,我们以往却总是这样认定,廉洁是对执掌权力的人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它包括:在拉动消费需求、繁荣经济的同时,如何将消费伦理观念的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培育良好的人生心态,正确地进行人生定位?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扶正”功能,让网络中出现更多的为青少年所欢迎的形式和内容?作者提出了从大众文化入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即要突破传统的将大众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的观念;加强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联动;德法并举有效监督大众传媒的运行;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文化的因素最值得我们研究。犯罪是行为人对社会主文化的背叛,是反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青少年犯罪与传统文化、文化断裂、文化冲突、不良文化、反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文化,即由历史沿革而来的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开创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体系,主张性善论,告诫人们应当具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这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促进…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其整体素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青少年社会公德、理想信仰困惑,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中小学生存在非正常缀学现象,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独生子女成长出现新情况等。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改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法,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各种社会生活素质的培养,提高青少年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在具体工作中,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出多层面性、多元性、社会相关性、务实性和年龄差异性等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和特点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关照,注意区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层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系统整合,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提高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中尤其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本文在2006年7月对2040名上海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大学生荣辱观思想状况特点,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并着力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为适应其发展变化,满足其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势在必行。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与上海颇多相似之处,其青少年指标体系对上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较沪港青少年发展指标的异同,设置符合青少年所处生命历程特征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动态把握上海青少年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高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上海青少年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主要需求与成长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黑龙江省4693名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状况调研为依据,认为儿童在学习新知、扩大交往、表现自我、尽情玩乐、得到关爱和理解等方面具有强烈的需求。同时,提出由家庭、学校和社区构成的儿童的主要成长环境在需求供给上存在着严重缺位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处于文化真空的青少年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失去了生活目标,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生活”,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青少年由于家庭破裂失去父母的关爱而加入到犯罪团伙中去.对这些走上歧途的青少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犯罪的根源,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