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于社会需要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而且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生产与需要脱节的现象也极为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并用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人民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建筑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首先就要满足人民住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家比较公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经济学界多数同志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是,这个表述是不是很完善,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本经济规律,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和内容,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这里我们看到,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讲是社会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斯大林在表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但是,只要我们追问一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性”究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一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 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消费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我国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个人消费是个大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证保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①说到底,就是要满足我国十亿人民的生活消费需要。对此,我们想就我国个人消费领域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高速度的含义及速度间的对比问题生产高速度地发展这一问题,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必需以高速度来发展社会生产;否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这一要求,便无法实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的经济竞赛中,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速度问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人民民主的国家里,其经济方面的任务必须是赶上和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列宁说:"或者是灭亡,或者是赶上并超过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就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都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普遍规律,并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无论哪种社会,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劳动报酬牵动的,所以劳动报酬的分配原则是推动生产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作了明确的论断:“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同志的这一论断,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贡献。但它是否完整和全面?是否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全部内涵?这却是值得斟酌  相似文献   

10.
(一) 社会生产目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范畴?尽管许多文章都说它是一个反映不同社会形态各自所特有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的范畴,但并不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从1979年底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那场大讨论,可以看出这一点。在1979年底开展的大讨论中,许多同志是在基本赞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的前提下,把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高涨乃根源於它的发展符合於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要求。反过来,为了这一要求亦更必须用不断完善的办法进行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没有社会主义的累积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经济就无法发展,更谈不到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苏联共产党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就提出了伟大的建设计划,列宁把这些计划看成为党的第二纲领,是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现代技术基础上面伟大的经济纲领。苏联经过几次斯大林五年计划的伟大建设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共产主义建设使它在经济上技术上都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囿于某些经典著作的个别定义的约束,我国固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这个概念,经济学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完全赞同的,有补充的,认为“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区分为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和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有的认为,应明确区分“最终目的”和“中间目的”,云云。我们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企业作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的直接生产目的是利润。二者各自的要求不同。然而社会生产目的又必须借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要求企业为它服务,这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产生了矛盾。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同社会生产目的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省经济学会于八○年十二月中旬在兰州举行了第二次年会,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会上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此进行了讨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斯大林关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系指物质资料生产,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视消费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篇短文,不准备一般地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主要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经济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对于贯彻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要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要,就必须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也只有高速度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劳动者的这种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维持生存的需要,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的需要,以及享受科学和艺术的一切成果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特别是对那些质量好、使用价值高,更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有益于体力、智力全面发展,使劳动者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资料的需要越来越大。社会主义生产,要“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要“使全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国内外阶级敌人时刻妄图破坏和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断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