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投资入户、购房落户、人才引进、土地换社保和积分入户等模式。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市民化成本较高;镶嵌在户口中的各种社会福利尚未被完全剥离,弱化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很多城市户籍改革的出发点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弱化了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降低城市落户门槛、剥离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福利、改革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未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国务院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并以居住证为载体逐步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居民。这意味着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户籍障碍被彻底消除,同时也把农民工城市化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即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完善、城乡文化意识不相融。而突破这些难点的路径就是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完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规避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产生,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研究表明,当前特大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严重受损。通过利用SPSS软件统计发现是否拥有本地户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因此,要想解决特大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着手构建户籍制度改革体系,综合运用户籍政策和就业政策来满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由户籍制度衍生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就是“国民待遇”非均等化,这使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获得平等的国民待遇,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对此,应坚持以迁徙自由化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户籍制度的环境,使其进一步法制化,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工课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涉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的发展也随之加快。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工市民化现象。现有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农民工市民化,因此,户籍制度亟待改革。改革后的户籍制度有利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又反作用于户籍制度,有利于户籍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城市建设和繁荣农村的双重职责。对我国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体制、观念、立法等方面原因,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界对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具体而言,讨论主要集中在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价值与意义、参与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等方面。已有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未能很好地揭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进步方面,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动态分析不够;对不同区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比较分析明显不足;有关农民工政治参与内涵的理解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等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按一定的目标和步骤,坚持推进城镇化、以人为本、政策配套等原则,积极探索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人口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问题的持续存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既不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不利于发展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的现代农业。而从就业、劳动权益、居住、户籍等方面给予进城农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问题的持续存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既不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不利于发展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的现代农业。而从就业、劳动权益、居住、户籍等方面给予进城农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某区的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状况,并对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具有矛盾性,城市归属感程度较高,但是层次较低,交往意愿因子、乡土回忆因子、城市生活适应因子、态度因子、参与性因子、自我社会认同因子是影响其城市归属感程度高低的社会性因素,但是以户籍制度为载体而形成的教育、城市管理等制度性排斥因素却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环境。尽管多年来户籍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等级身份、劳动力资源浪费、人户分离及一人多户等,这根源于我国以“城市中心主义”为发展理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要加紧完善户籍立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户籍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以推进我国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经历了从盲流到新市民、新居民的一系列身份演化过程. 它不仅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的认识变化,而且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和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化,形成了素质论、移民论、社会层级/阶级论、制度论和多重歧视论等研究进路. 这些研究进路为理解农民工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总体来说,当前有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人口素质、户籍制度、权利等单一维度上,无法对农民工问题形成全面的理解. 农民工问题反映在资格、权利、行动、认同等复合维度上. 20世纪90年代初从西方引入的公民身份( citizenship)是一个包含成员资格、权利、行动、认同等复合含义的范畴. 从公民身份的视角来研究农民工问题,有助于对之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农民工问题大量涌现,国务院研究室就解决农民工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涌向城市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获得平等分享一定社会资源的权利。因此,必须给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革新和执法力度等手段,把农民工纳入健康有序的社会规范体系之中。这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建设三个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出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环境的探究,进行了对改善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必须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创建安全的劳动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及其构建农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实现农民工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现阶段,我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轻重缓急的步骤,充分考虑农民工的需要,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半城镇化作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影响因素集中在制度、土地、劳动力和资本4个维度。其中,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管理制度是农民工半城镇化的制度根源,导致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失衡;农村土地的财产功能和保障功能强化了农民工对土地的依赖,土地的财政功能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文化程度偏低和职业技能匮乏使农民工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其增长缓慢的收入水平与不断增长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背景下,对农民工半城镇化问题进行多维审视,通过保障和提高农民工的收益和工资待遇,完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多元分担机制,来解决农民工半城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