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不发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服务性行业的价格不合理,使价格杠杆起了逆向调节的作用。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劳动占主要地位,直接或间接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它既包括传统的服务业,如商业、饮食业、仓储租赁、交通运输等直接为商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1 0 0多年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但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关于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公共服务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生产劳动是人类一切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社会性活动 ,作为政府公务员等从事的公共服务性劳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也能创造价值。其劳动产品主要有精神产品 ,如政策、法规等 ;也有无形的服务活动 ,如提供咨询、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等 ;还有物质产品 ,如兴办公益事业等。这些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的产品并非“免费午餐” ,而是以税收的形式获得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社会生产作为标志着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唯物史观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理解为社会生产的同义语,忽视了精神生产等其他社会生产形式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同时也不能科学地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劳动三要素具有物质和信息的双重维度结构的理论揭示的是:在劳动三要素中同时就包含着物质和信息的两个方面的规定.人类创造的主观信息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只有当人们把所创造的主观信息作为实现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寻求客观实现时,才有一个是否违背客观规律的问题.精神生产的对象是观念信息,而不是物质.“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物质生产”这两个提法并不等价,与“信息生产”相对的是“物质生产”,而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包亚钧(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系讲师)我国近几年来以社会服务劳动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否相悖?马克...  相似文献   

6.
论妇女的家庭劳动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严峻就业形势之后,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就业理论、就业政策提出了质疑,其中,也包括妇女的就业问题.一、妇女、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和家庭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曾发挥、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其伟大的作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人类社会能够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两种物质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的生产.显然,没有这种生产,人类无是法生存的.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妇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比无疑是居第一位的.人类自身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妇女.他们为此付出的精力、时间、心血是无法估量的.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把生育看作是妇女的事,是家庭的私事.从而抹煞了妇女生育的社会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外历史比较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在尚未全面完成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下,具有从就业形态上提前跨入后工业社会,并依此彻底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可行性。支持这一可行性研判的主要结论:一是我国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部门为主的新兴生产服务业,以及社会个人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就业拓展空间,这将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高速增长提供现实可行性;二是制造业迂回生产所衍生的众多服务性就业岗位的涌现,将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量的高速增长提供现实可行性;三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就业的加速转移及其所呈现的结构调整态势,将为我国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以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扩张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贯将人类自身的生产纳入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范畴,将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并列作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对妇女在人类自身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们却没有将妇女的生育活动看作是劳动,也没有论及女性生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价值的实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生产。因此一切经济关系都应该到社会生产中去寻找基础和解释。基于此认识,文章提出劳动过程的一般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知识,是对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的拓广。文章具体分析这些要素,特别是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其与人的关系,提出每种社会生产都有一个第一要素或决定性要素。它决定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是首要产业。文章最后就劳动过程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变化解释了社会形态的演变。知识成为生产过程的决定要素将开创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是指属于非物质生产的部门和产业。即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物质生产服务的各类社会服务事业。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金融、交通和通讯、城市公用设施、服务以及旅游业等。 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再生产理论中,使用了两大部类的概念。这个概念将所有需要的物质资料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它是按物质资料在需要构成中的地位来分的,各个产业部门是按生产物质资料的工艺组织的方法和特点来分的。这是马克思的天才创造,是科学的分类法,同时也是一种概括性相当强、高度抽象的比例概念。两大部类的比例是最根本的、基础的东西,它属于产业结构。把握住两大部类的比例,也就找到了一个基本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又是最起码的平衡条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发展观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政治表达和具体贯彻,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拓展和贯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思想和人类自身生产与社会发展观演进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服务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 ,劳动价值论遇到了新挑战。争论的焦点在于 :是否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 ?我认为 ,三大产业的所有劳动 ,无论是工农业劳动 ,还是服务劳动 ,只要它们能创造出用于交换的使用价值 (不论是实物形式的还是非实物形式的 ) ,就创造价值。第三产业劳动也创造价值的论点可以根据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按照非实物劳动成果———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服务产品的价值的线路来论证①。否认第三产业劳动也创造价值的观点 ,关键是看不到非实物产品和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存在。人类的经济实践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认为法律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不是像资产阶级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永恒理性的反映,是恒定不变的社会法则,法律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变化与法律自身内在逻辑相互作用决定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的特点是由那个时代的物质生产劳动方式决定的。法律发展演化的具体轨迹是法律自身内在逻辑与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各种文化现象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政策入手,试析其理论原因。在理论上,我们曾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第三产业的大多数部门只消耗社会财富,不能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认识过份强调了第三产业劳动不生产物质产品,却忽视了它能够提供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事实上,第三产业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也能够以其效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面包可以驱除饥饿;洗浴可以清身爽体;看戏可以带来美感享受,等等。无论是以哪种形式满足人们的需要,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使用价值。第三产业劳动在创造特殊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形成了价值,也就是花费在劳务生产和精神生产上的凝结在“服务”之中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它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价格。  相似文献   

16.
重温马克思《资本论》四卷,生产劳动的定义是从劳动者对社会生产的关系中得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看,生产剩余价值和为资本增值服务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则受雇于资本的商业劳动和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而从简单劳动过程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仅适用于产品生产的社会。斯密在划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时发生了二重性的错误,同一种劳动按两个定义来界定,既可以是生产劳动又可以是非生产劳动。我国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正统”观念,恰恰落入了斯密的窠臼。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马克思逝世以来,人类已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个世纪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两大革命引起:一是科学技术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由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革命不仅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了生产的社会化、自动化,而且在生产方式方面引起了一场极为深刻的管理革命。由于物质生产日益自动化,生产劳动已分为两大职能:一种职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直接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操纵机器、生产工具的职能;一种是以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8.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服务形式满足各种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以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流通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与产业化,是新的社会大分工。尤其以知识信息服务为基本内容的新兴服务业,完全与信息时代的相联系.是知识信息的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青海省也应对第三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战略选择,从经济社会系统战略发展的高度,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和前提,实际地推进第三产业及其产业科技的发展。一、青海第三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现状改革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只有人类自身生产而没有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类社会或只有物质资料生产而没有人类自身生产的人类社会都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两种社会生产的同时存在,才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社会重视了物质资料生产的价值和补偿,忽略了全社会所必需并受益的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补偿。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各方都在呼唤人们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妇女的生育价值!并努力寻求科学可行的办法,以解决妇女生育价值的社会补偿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些粗浅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0.
劳动时间的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就存在着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并日趋复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要想获得与满足人类社会各种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必须分别付出与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相适应的社会劳动量,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