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际交往是指人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在整个大学阶段和此后漫长生活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人际交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人际交往问题一直是高校教育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人际交往障碍是指相互交往中出现了影响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流的因素,阻碍了正常的心理情感与行为的流通过程,人际交往陷入危机,但机能没有丧失,可以调整和改善。对于大学生而言,具体表…  相似文献   

2.
以一个大学生宿舍适应困难的偶遇咨询个案为例,探讨人本主义咨询方法在偶遇咨询个案中的运用。认为人本主义咨询方法的理念有助于工作者与偶遇案主建立信任和富有支持性的关系,结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辅导技巧有助于工作者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偶遇案主澄清自己的感受,探索自己的真实处境,从而更好地帮助案主反思自身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合理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的调试与疏导,分析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的内在形成机制,认为不合理的恋爱信念是引发失恋后情绪低落、自卑迷茫、心灰意冷甚至绝望轻生等不良情绪行为的直接原因,以合理信念取而代之是摆脱失恋心理危机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一例女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的个案介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爱情观的绝对化、概念化是造成内郁情绪的直接原因,合理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重视个人意志与理性选择的重要作用,引入系统论的视角与工作方法,能够协助大学生较具弹性的面对恋爱中的种种挫折与困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父母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和偏差愈来愈严重。本文以徐州市睢宁县Y村162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问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主要是安全感缺乏、性格与行为偏差、社会知识不足或扭曲造成的,小组工作可以在帮助儿童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宣泄不良情绪、形成正确认知、学习交往技巧等方面做些改善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开发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干预课程,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学者在天津和陕西泾阳分别以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开展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干预,取得丰硕成效,但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中国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具有可适用性尚待检验.笔者在Y市S小学以困境儿童这一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人群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设计小组干预方案,干预对象在人际交往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和情绪管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上取得明显干预效果,干预成效表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中国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干预具有同样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是两门密切相关的学问,揭示它们的异同之处很有必要.它们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产生背景相似;构成要素相似;都具有"心理性";都强调专业关系的重要性及助人者的品质;服务方式与手段相似;理论模式相似;服务领域相似等等.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理论基础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目标不同;专业化程度不同;服务对象来源不同;助人理念不同等等.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只有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才能更有效地为受助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人际交流的"合作原则",默认了美学、社会学、道德等一系列准则。在全社会对"诚信"的呼唤越来越强烈时,文章试图从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要求出发,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探讨"诚信原则"对人际言语交流活动的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的交往模式。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式,由于剥离了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被赋予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涵及新特征。通过分析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感性表征以及具体的感性特点,从而凸显人际交往从现实社会的理性向虚拟社会的感性回归的发展趋势。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对当下的虚拟社会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和谐虚拟人际关系的构建,进而对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QQ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我国拥有一亿多用户。本文从分析QQ语境的概念、特征入手,探讨QQ语境对人际传播的特殊影响,指出QQ语境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极重要因素,论述了QQ语境中人际交往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论人际沟通的乘法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时刻关注的大问题。提出了人际沟通的最佳效应是乘法效应的观点,进一步论述了人际沟通乘法效应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人际沟通的乘法效应,在阐述沟通必须学会学习、用心灵沟通、用爱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取得沟通的双赢,取得沟通乘法效应的六个秘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相对集中,为开展老年小组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南京X养老院老人开展小组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养老机构开展小组工作能够促进老人个体潜能的开发、提升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养老机构开展小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改龙”之说引发的辩论,分析了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概念。对于是否“改龙”这一学术命题的结论是:这两个概念虽非对等。但并不妨碍大多数西方人对于中国龙的认知,“龙”的英译“dragon”毋须更改;修正乃至废弃龙的形象则更属削足适履之举,指出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必要的跨文化知识积累和开放、宽容、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该院选取新生96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当代大学新生存在交谈、交友、接人待物、与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扰。开设人际辅助课程,利用咨询体系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