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互动中,“数智”科技是它们与先进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界面和通道,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是新文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文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建立“四新”与“数智”科技互动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应建构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的七大议题,即目标与使命、内涵与特征、方向与重点、学科治理、教学创新、学术创新以及新文科教育共同体并应基于中国传统“道、法、术、器、势”思维框架提出基于七大议题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整体梳理,构建基于七大议题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系统地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草根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动融合,为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管理和新闻传播创新提供新的模式。研究立足宁波的实践与探索,在分析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推进三大微博主体融合的路径为:地方政府应有经营政务微博的理念及制度保障、政务微博要善于利用微博设置议题、传统媒体的融合报道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微博信用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1956—2012年间的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对我国党报党代会报道进行分析。通过《人民日报》报道信源、报道议题和报道类型的历时与横向分析,发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对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过去单一型政治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松动和面临转型;同时,其新闻框架分析显示,党代会报道与政府议题能够形成互动,并对政府议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无烟北京》《澎湃新闻》两个微信公众号四年来控烟报道的内容分析,揭示新媒体控烟报道符号形式、内容框架、报道议题、行为主体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控烟报道中健康信念理论使用的特点、规律与局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报道内容,互动形式,新闻评论等方面优化新媒体控烟报道的内容呈现;根据受众特点细化威胁信息,增强感受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围绕女性主体性视角,聚焦不同属性媒体建构女性农民工形象的话语实践,探讨了新闻文本呈现女性农民工形象的总体特征和社会逻辑。通过对2000—2019年广东省和江苏省4份代表性报纸女性农民工议题新闻报道(N=2485)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媒体形象建构呈现出“主体性缺失”和“结构性弱势”两大特点。从报道数量上看,女性农民工议题的重要性经历了高峰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的动态变化。较之农民工整体,国内主流报纸对女性农民工“低度再现”。从媒体形象上看,尽管女性农民工行为形象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提升,但“主体性缺失”的受苦受难者和被关爱者仍占比61.09%,价值形象总体上趋于客观平衡。党政机关报和都市报在女性农民工媒体形象和新闻结构框架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差异彰显着形塑文本的社会结构性要素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活动属于一种隐喻认知框架下的交流,通过对现实世界识别、构建与理解,确立活动内容与方式:新闻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强调性识别,事实的意义就是“选择它表达意义”,隐喻塑造新闻意义的相对性,关注普遍性主题或原则;新闻通过隐喻系统来构建认知框架,此物与彼物、结构与强调、生发与传染、部分与整体,影响着传播者的价值判断;新闻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建构理解,新闻话语符号既能为受众提供身份认同,又能为当下提供合法化身份,是一种“意象景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内在规律包括新闻的形成规律与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形成规律包含如下内容:新闻与事实之间体现为一定的可以把握的关系,所报道的事实应当确有新闻价值,对事实的报道应当不失真,新闻要确实有“新”可“闻”。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传者三者协调互动的产物。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结为:传者受到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传者与受传者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双向交流,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五个县级融媒体“零距离”公众号的乡村振兴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新闻报道框架进行提炼和研究后发现,“零距离”公众号乡村振兴报道有以下特点:把握党媒定位,内容紧贴中央,积极弘扬主旋律;生态振兴议题多、文化议题少;原创内容多;报道体裁失衡;互动反馈不足;话语框架单一等。针对性地提出丰富报道体裁,通过可视化加强文化振兴报道,注重对具体人、事与群体的典型报道等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媒介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外新闻传媒最新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媒介融合发展对于新闻资源开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播类新闻是消息类新闻中最权威最具政治意味的一个类别。本文以《湖南新闻联播》为个案,从重大主题报道、品牌评论、宣传片效应、观众互动及记者主持等方面剖析了它的品牌建构过程,试图为联播类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新闻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而新闻是不能策划的。策划的所谓新闻,其实不是新闻,而是广告活动或公共关系活动;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又完全不同,新闻炒作属于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有它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及注重传播技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 ,其变革的原因在于 :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 ,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很重要的题材,是中西媒体重要的报道内容。由于中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以及媒体的发达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媒体的新闻理念、报道角度、报道立场等也有所不同,反应到会议新闻中,就呈现出报道本位、报道思维、报道篇幅、报道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媒体在会议新闻报道方面相对成熟,而我国还相对薄弱,如何取长补短,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创新当前的会议报道,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应当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众媒介对网游青少年形象呈现刻板化,将其形塑为“施暴者”与“受害者”,已然影响了公众对网游青少年的认知和网游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影响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净化网游青少年游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同时,有必要重塑网游青少年的媒介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介自觉遵从“保引并重”的报道原则、坚持“责任首位”的媒介旨趣和优化“从严把关”的媒介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选择贯穿了新闻传播的始终。可以说新闻报道是选择的产物.不同的媒体定位会表现为不同的新闻选择,反过来新闻选择又造就了媒体的鲜明个性和特征,新闻角度和报道方式的选择是媒体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本文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为例探讨新闻选择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播领域 ,因特网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 ,作为第四媒体正异军突起 ,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同传统媒体相比 ,因特网具有多媒体、个性化、双向交互、实时传送、极大丰富、全球传播等特点 ,这正是它优于传统媒体的品质。传统媒体面对因特网的挑战 ,必须顺应形势 ,改革创新 ,扬长避短 ,争取自己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 ,关键是调整心态 ,把自己由信息发布者变为信息提供者 ,真正确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核心是运用现代技术 ,革新传播方式 ,积极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传播时代,面对民意喷涌与市场竞争,市场化党报创新出深度报道这一独门利器。在新媒体环境下,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市场化党报深度报道也受到宣传逻辑、市场逻辑、新闻逻辑等多种制约。市场化党报在深度报道领域深耕探索,在两舆论场互动中呈现出民本化报道趋向,在市场化导向下也催生出以中性题材、故事化讲述为主的报道模式,在新闻呈现方面,“受众观”驱动下实现了版面形式从易读到悦读的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