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雍陶佚诗看《十抄诗》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域外汉籍文献对我国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韩国唐诗选本《十抄诗》,其中包含大量中晚唐佚诗 ,对唐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珍贵材料迄今尚未披露 ,现将其辑为一篇 ,校勘异文 ,并进行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3.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其中25位诗人有一半以上没有文集存世,有些诗人仅有数首诗歌存世,但在域外汉籍中还保存着不少的江西诗派新资料,如《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有2位江西诗人的佚诗,《续新编分类诸家诗集》则有11位诗人的29首佚诗,为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的江西诗派佚诗。域外汉籍除了有巨大的辑佚价值外,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联珠诗格》对人选的诗歌都有编者蔡正孙的评点,可与同时代方回《瀛奎律髓》评点及刘辰翁的诗歌评点相并观。《联珠诗格》有朝鲜学者徐居正等人的《增注》,这些注释既释事又释意,是东亚学术史上最早的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之作。日本汉籍宇都宫由的《锦绣段详注》及月舟寿桂《续锦绣段抄》中有十数首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注释详而精审。总之,这些域外汉籍中所见的江湖诗人新资料,可以丰富人们对江西诗派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与谢野晶子的长诗《君莫死》长久以来被当作“反战诗”受到世人关注。但从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诗歌之道”“尊皇之道”以及政治立场分析,她的《君莫死》只是一首真情流露的“心声”诗作,甚至算不上厌战诗。对与谢野晶子的这首诗,应该放到她的整个创作当中加以判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朱熹《诗序辨说》在《诗序》作者问题上一方面肯定汉代毛公之前已有很久的流传,一方面又说《诗序》起初出于汉儒之手、乃后人所为,显然自相矛盾。这是因为他既要破除《诗序》的权威,论证其不可信;同时又认为《序》亦不可全废。朱熹虽不一概否定《诗序》,但其疑《序》反《序》的倾向却是十分明显。《诗序辨说》分别从妄生美刺、望文生义、《诗经》的使用场合、《诗序》本身逻辑矛盾以及一些训诂和文字方面的错误等几个方面辩驳了《诗序》之失。同时朱熹的《诗序辨说》又体现出了有破有立的特点,对男女之地位、君臣之关系以及《诗经》中涉及情爱之诗都有很好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方于的诗集《玄英先生集》初编时为十卷,成书于其去世不久,录诗三百七十余首.宋以后有多种刻本、抄本,但其诗至宋代渐有散佚与误收,经宋、明、清几代学者的考订、辑补,现存最为完整的版本为清御定《全唐诗》本.《全唐诗》中所收方干诗作,除去已经前代学者考证为误收的十首外,其本集中重出一首,还有与贯休、戴叔伦、杜荀鹤重出而不能确定作者的五首,以及不能确定作者的一个断句,按目前考订成果,方干现存诗作三百四十首,断句五个.  相似文献   

8.
北宋著名学者邵雍自称其诗有三千首,而现存其诗集《伊川击壤集》不同版本均仅有一千五百多首,还应有一千五百首,但未见其中。明清时期的文集、笔记和目录记载了邵雍另一部不为学界所知的著作———《前定数》,书前共有两序,其一为邵雍之孙邵博所书。该书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易数内容,而我们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前定数》,其诗共存一千四百九十三首。两者相加诗的数量不仅与邵雍所称相一致,而且《前定数》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与《伊川击壤集》和《皇极经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保”之讹。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儒家经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荀子》不仅大量征引《诗》等儒家经典,在征引及诠释过程中将儒家的实用精神投射进去,这使得他的经典诠释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在用《诗》时所提出的"隆礼义而杀《诗》、《书》"及"为其人以处之"的观点,是对其道德实践与经世致用实践性品格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主要表现在书名、房名、人名、联语、谶语、佛语、诗事、诗篇、诗句中蕴含着无限的唐诗情怀,或借用,或点化,或集句,或摘句,或写意……将令人百读不厌的唐诗妙句镶嵌或“隐匿”其中,增添了《红楼梦》阅读、欣赏、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唐汝询乃明代著名唐诗选家,也是晚明诗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他出生于世代业儒之家,虽自幼目盲,却于无明处看世界,发愤著书,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所。其品行坚毅,学问淹博,著有《唐诗解》《编蓬集》《姑蔑集》等,其中尤以前者能切入作者之苦心孤诣,传其灵心慧识,感动激发人意,具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并且三人对西昆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余十四位诗人在西昆体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全唐诗”编暴史上,明代的《盾诗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葱义。然由,由丁臂多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关注不够。偶见有学者对其编者吴瑭稍有考释,亦是讹误迭出。通过对吴氏的字号里贯、学历仕进及刻书活动进行考辨,可以知道:《唐诗纪》的编者吴瑁字孟白,徽州歙县人,寓居白下,曾游学南雍.于金陵辑刻书籍多种。明代著名的刻坊“西爽堂”并非吴璀所创建,将其堂主昊仲虚与昊塘视为一人,尚不足为证。吴瑁为保存古籍善本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左思《咏史》八首,冠绝千古,备受后人推崇。文章通过对唐前"咏史"诗体(诗题、诗风和诗材)纵向发展的剖析和比较,力图阐释左思《咏史》八首在"通变"和创新方面的艺术成就。进而指出,左思不仅在继承前人艺术特质的过程中有所突破,而且开创了"咏史"诗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初唐是一个诗的时代,诗歌的功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众多类型的诗歌中, 李峤的《杂咏诗》尤为与众不同。它无论在形式、内容、体系及风格上,还是在传播、版本 、注释方面都独具特色。而这皆源于《杂咏诗》作为启蒙教材的独特的创作目的。只有将这 组诗视为启蒙教材,其各种独特性才均能获得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给予《 杂咏诗》新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7.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选择是从宗旨、体裁、音节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中"宗旨"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裁、音节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美的因素,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尽善尽美"文学观的更具体的规定.沈德潜在自身所处的学术背景中,从宗旨和审美特征两方面对唐诗进行"别裁",将"鲸鱼碧海"、"巨刃摩天"的高格壮响确认为唐诗的主流美学特征,并对以李、杜为宗的唐诗艺术个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立足儒家传统文学观,<唐诗别裁集>以其新颖风貌在唐诗编选领域奠定了自身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9.
明代高棅选编《唐诗品汇》,录韦庄诗二十三首。将其与《才调集》《万首唐人绝句》《唐诗鼓吹》《全唐诗》等比勘,发现若干异文,惜前贤时俊多罗列异同而鲜加是非优劣之按断,故文章从其涉及之史地因革、名物制度、文字演变、音韵发展等方面考量,分析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  相似文献   

20.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文献学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面世为研治清代文学提供了莫大便利,同时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如作者信息缺失、书名著录错误、作者姓名错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