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茹 《管理世界》2023,(3):19-30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求,适时调整发展模式,推动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更加和谐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提升,制度和法治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性地位与认识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要求与粗放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公共性与主体参与不足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牢牢抓住结构绿色优化这个牛鼻子,构建激励共容、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从传统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相分割的发展形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形态转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增长新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当前和今后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徐兵 《经营管理者》2014,(31):216-217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科学发展的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强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现如今传统经济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先进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入自身和谐发展,生产力高度发展,先进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支撑、动力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毛毳 《经营管理者》2009,(15):278-278
在包装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人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不能仅从包装的保护和销售功能出发,还要应该从自然和生态出发,达到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即"绿色包装设计"。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美学思想引申出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思想。并用以指导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通过绿色理念引领走向可持续的新模式。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发展作为主色、亮色、底色,对于加快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湖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理性选择,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良方。生态环境危机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折射出严重的制度危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建有助于人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度文明,才能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机盎然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24):23-23
5月27日,海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以发展海南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热带岛屿风光、民族文化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优先发展为核心,以热带高效农业为支柱,对海南的农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出门见绿,推窗见景,浓郁的绿色围绕山城;留住每一个蓝天白云,让月亮和星星结伴归来;使重庆成为一个有着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今年初,世界银行在重庆市召开的空气质量圆桌会议上,一位参会代表用诗一样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绿色家园梦.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的今天,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人们的需求出发,绿色住宅、生态型社区都是现代人的主流选择。本文简要阐述了生态社区的基本理念,并结合绿色家庭的硬件、软件建设阐述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向。从而,建立一种舒适、健康、文明、高效益的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型社区。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中央关注"三农"的重要切入点,农业技术推广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新农村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认识生态价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质小区。  相似文献   

15.
闫建龙 《经营管理者》2009,(18):302-30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应有之义。面对现今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自然生态观是当务之急。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文明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马尾区作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在制造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背景下,响应国家号召进而实现制造业的循环化和先进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在剖析马尾区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马尾区循环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框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处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巍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346-34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在新时代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领导顺应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潮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态领导在决策中强调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等特征,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平衡、生态法治与领导责任相融合、生态权益与民主参与相契合,为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生态和谐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各方主体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绿色金融要争当服务、支持绿色转型的排头兵,就必须加快中国碳排放、碳交易市场建设和定价制度,稳定金融市场。在“双碳”的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也为金融学术界、业界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