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台反应.选用(NH4)2S2O8、FeCl3、H2O2-FeSO4、KMnO4等不同引发剂作比较,结果表明过硫酸按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引发剂,其最佳反应条件是丙烯酸浓度为1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对所得共聚物的吸水量及保水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剂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溶胀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MMA与SBS的接枝聚合物(SBS-g-MMA)。MMA的接枝率达26.3%。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DSC以及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增大,接枝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引发剂,MMA、BA、AA的加入量,加入顺序及反应温度对氯丁橡胶与MMA、BA、AA接枝聚合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所配制的三元接枝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为6.6KN/m.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表征手段及改性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分别在铈离子体系、正丁基锂引发体系、过渡金属离子乙酰丙酮铜(Ⅱ)或焦磷酸络锰(Ⅲ)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乙烯基单体发生接枝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位浓度、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利用FT—IR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技反应,利用TEM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庆原油的物性特征,在降凝机理的指导下,以EVA与烷基马来酰亚胺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原油降凝剂。以目标物的降凝幅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出合适的合成条件:当EVA与十八烷基马来酰亚胺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0,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的量为2.5%,聚合时间为6h,聚合温度为90℃时,聚合物的降凝效果最好,即目标物加量为100mg/kg时凝点降低15℃。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脂肪族胺、马来酸酐和十八烷基马来酰亚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脂肪族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八烷基马来酰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EVA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确实存在,接枝率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水分散介质中,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分散稳定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苯甲酰(BP0)混合物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三元共聚物微球.讨论了醇-水比例、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及稳定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了微球成膜性能及其在人工模拟胃液中的溶解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铈盐引发下用淀粉与丙烯酰胺共聚并进行部分交联得接技共聚物(CS-g-PAM),继之与多聚甲醛和偏重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交联淀粉-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CS-g-SPAM).该树脂具有高吸水性,其吸水性受反应条件、单体配比、交联度、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1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磁性微粉表面通过偶联剂(A-151)引发苯乙烯(St)聚合,研究了反应温度、偶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用SEM、RA-IR等方法对磁性微粉表面聚苯乙烯粒子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改性前后磁性微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等微波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苯乙烯通过偶联剂(A-151)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在磁性微粉表面,形成一层高电阻率的有机薄膜,在复磁导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磁性微粉的复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