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里的乡亲     
老母亲常对我说,不要忘记和慢待了根蔓相连的乡亲。 我居住的城市离老家不足400里地。父母解放前赤手空拳来这座城市谋生,与三、五家老乡患难与共,走过了艰辛的岁月。到我们这一辈,关系也走得很近。前些年每逢春节,我们哥俩大年初一总要去这几家城里的乡亲拜年。只是这两年世事烦扰,我未顾上登门,总觉心里缺欠了点什么。于是,今年春节,我特意抽出半天时间陪母亲去给两家长辈乡亲拜年。  相似文献   

2.
1945年,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住在延安枣园村。大年初一这一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毛主席一大早便吩咐警卫团的同志做好准备",一会儿给老乡拜年去"。过去,每年春节的第二天,当地老百姓总是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挎着一篮篮大红枣来给中央领导同志拜年。"来而无往非礼也"。毛泽东向周恩来建议:"今年赶个早儿,  相似文献   

3.
少女日记     
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今天我又开始了拜年,第一站是外婆家。其实,准确地来说,我是跟着父母去拜年。虽说,现在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但是,传统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弃,在我们家看来,上门给长辈拜年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温情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在狗年之际向全球华人拜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书面祝辞向英国华人拜年、亚洲多个国家沉浸在新春的气氛中、大年初一成为纽约法定假日。春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作为春节发祥地的中国人如此自豪,春节文化浸染在世界众多角落让我们有了浓浓的文化自信。 从4000年的历史中走来,到曾经遭受的;中击与迷失,再到反思与疾呼,今天又孕生出和谐文化、谅解文化、感息文化、迎新文化的多元综合体,春节,正开始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强大魅力,也让世界开始为华夏文化同声喝彩。  相似文献   

5.
春节,俗称大年初一,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传统的庆祝活动通常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祭祖、扫尘;除夕要贴门神、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节日中还有给孩子压岁钱、舞狮子、耍  相似文献   

6.
周立德  南溪 《新少年》2023,(Z1):34-37
<正>同学们知道吗,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跟语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哦。本期,老师总结了以下四类,一起来学习吧!成语里的春节春节期间,亲友见面要说拜年话,很多拜年话都是成语,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相似文献   

7.
春节到了,总少不了逛庙会。这总让我想起50年代年年春节逛厂甸儿的乐事来。那时我才10多岁,按照当时过年的习惯,小孩子们过年都有新衣服穿。我们家孩子穿的多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新鞋。大年初一,我总会早早从被窝里爬出来,第一个给长辈拜  相似文献   

8.
法苑     
《社区》2004,(2)
家庭如何防盗、防抢黑龙江省漠河市读者郝素云来信问:春节过年时,我们住所附近发生了一起家庭被盗事件,虽然破了案,但是大家都很紧张。请问,应如何做到家庭防盗、防抢?答:当您外出时要锁好防盗门,晚上不回家时,要将窗户关好,如果您家的大门还没有安装防盗设施,请尽快安装防盗门  相似文献   

9.
拜年-三管齐下 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礼节,以往拜年 长辈们都要给晚辈包“红包”,既浪费钱又 庸俗。现在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方 式不断改进:如果拜年双方都是网民,可 以发“伊妹儿”拜年,简便快捷;如果是  相似文献   

10.
袁邡 《百姓生活》2013,(10):58-58
每逢喜迎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灯笼,贴上大红的对联。在我们家,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门上贴的对联,都是他亲手写的。我们家是中医世家,到父亲已是祖传4代,他医术甚高,医治了很多病人。有时候,父亲给穷人看病不收钱。他曾对我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人要多做善事,医德好、对百姓态度好是医道家训。父亲除了医术精湛,他还有很好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读文史经典,通晓天文地理,精通书法绘画。  相似文献   

11.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也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与家风     
我写的“晚景如春老来福”在今年第一期《山西老年》发表以后,好多相识的老同志一见面就说:“你的孩子们真好,你真幸福!”过春节时,来我家拜年作客的人,无一不提及此事,几乎成了一正月谈论的话题。 鉴于大家对我这个家庭的家教与家风比较感兴趣;又因为今年是国际家庭年,因此就这个问题我再和大伙儿唠唠。  相似文献   

13.
喝茶忆往事     
王涛 《社区》2010,(23):48-48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沂蒙山区看望一个多年朋友的老父亲。 也许是朋友早就给家打过电话的缘故,远远地在去朋友父亲家的路上,我就发现了那翘首企盼的身影。也许是离外多年的缘故,见到朋友的父亲,心里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也似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的伫立街头,  相似文献   

14.
老父九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我的老父亲今年90岁了岁月荏苒。90年的风霜染白了父亲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背佝偻了,腿也弯了,走路不再大步流星。但他一点儿也不服老,偏要做出一些让我们又好气又好笑的事儿来。比如说,他听力差了,却偏爱接电话。一次学校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找我,父亲抢着接电话问:“你是谁﹖”对方答:“我是中学。”父亲便唤我说:“一个姓宗的人找你”还有一次有人打电话找我,我明明就坐在房间里,父亲却说我不在。我从房里跑到客厅接电话时,他已经把电话挂了。原来他听错了名字,以为别人找我妹妹。这样的事多了,我们就不让他去接电话,他…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个叫李新的书生,除夕前一天忽然想到自己大年初二要去岳父家拜年,可是没有礼帽不雅观,于是便要妻子去好友刘明家借一顶。因为按风俗,除夕和大年初一是不能向人家借东西的。妻子去了一会儿却空着手回来了。李新好生奇怪,难道好友连一顶礼帽也不肯借吗?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6,(11)
9旬老父的来信亦杰我过70岁生日时,收到了95岁老父亲写来的信。这是我离开父亲和家乡到外地工作50年来,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亲笔信。我非常惊讶,父亲岁数这么大,还是个文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了,今年过这个年最像过年。”一位北京市民这句绕口令般的感慨代表了无数人的心声。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竹,人们感到,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中国的春节文化也在打动着世界。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在海外一年比一年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着“过年”,今年更有多国政府首脑出面,高规格地向世界华人拜年。人们日益将春节看作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蕴含的传统价值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专家提出,应该对春节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大年初一,数…  相似文献   

18.
临猗县政协常委阎自勉,今年62岁。26年来,他奉养舅母胜亲娘,誉满乡间。 阎自勉祖籍永济县,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小年纪便与哥哥沿街乞讨,饱尝人间辛酸。8岁那年,自勉随父亲到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的舅父家拜年,膝下无儿无女但生活可达温饱的舅父舅母戏言要留自勉做儿子,饿怕了的小自勉欣然应允。下午当父亲要领他回家时,他歪着小脑袋说:“舅舅要我给他做儿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从此,他正式成为舅父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秦苏梅是一个好女儿”,长治公路分局的老干部都这样称赞她。苏梅70余岁的父亲童少年时代就加入儿童团、农会,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兵打仗,南征北战,多次立功受奖,是党的老干部。苏梅从小生长在革命家庭,受父亲革命思想的熏陶,深知中国革命来之不易,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年轻人必须尊重关心老干部,自己或要加倍孝敬老父亲。  相似文献   

20.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