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国力和全部综合国力的渗透性要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作为文化力的基础的科技与教育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文化力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具体指标上还是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促进小康社会的文化力建设,要求我们在加强主导文化建设,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越经济范畴的信息时代,文化的巨大作用正日益突显.文化已经溶入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发展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中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主要是物质生活水平的小康,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小康。21世纪中国将要建设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中国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念的阐明、目标的确立、阶段的明确,论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文化自觉的必然性、必要性、规律性,以及文化自觉的各方面的性质、作用等,以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文化发展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的扩展和作用的凸现,是“小康”走向“全面”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内含的文化兼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过程与实现建设目标、发挥文化作用与积累文化成果的统一。建设上,文化的主导思想必须鲜明,民族精神应深刻蕴涵,科技和教育要紧紧依托,整合与创新亟待实现。而文化要做大,惟有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手段,先进文化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现阶段要做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手段,先进文化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现阶段要做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理念;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对综合国力的提升或抑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国家文化力是综合国力中一国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本质是“人化”的作用力,它的作用表现为对“人”的用,通过“人”参与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表现出来。国家文化、国家文化的表现和传播的载体是国家文化力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论“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电视文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文化力,是文化力的核心.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它在引导文化、拉动经济、化育民众等方面的能动作用,又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李纯 《金陵瞭望》2009,(6):65-66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力以一种核心力量的作用显现出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价值观,彰显企业文化力的外在标志是满足用户心灵消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我们的祖先把追求"小康"、"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在现代化大潮中,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我国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战略地位及其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制定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隐藏于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应特别注意人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尺度”的论述,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在文化修养的三个来源中,中国传统文化当是其主要来源。文明的继承性将推动中国重新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特征要求实现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即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求文化力的拉动和规范,必须强化政府文化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以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以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价值追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条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又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中国社会现状,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