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对于传统市场经济而言,生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体制代表了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尽管资本主义国家最先提出生态市场经济一词,但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具有的自私本性决定其并不能体现生态市场经济的内在理念,相反,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与生态市场经济的真正融合.鉴于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加剧,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我国的生态市场经济,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运用和总结过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更是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路径的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其中,政治文明不仅是人类文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其他三个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生态文明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4.
5.
6.
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同时也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深刻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运行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7.
8.
高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进一步深化.生态消费的理念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始终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此从生态消费的内涵入手,阐述了生态消费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生态消费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北京"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更是引起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世界的绿色运动中开始兴起,由此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本·阿格尔所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把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归结为消费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由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合理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钰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65-169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又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于制度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理念、理论建设发展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既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又要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第一类属于政府监管性制度;第二类是以市场主体交易的形式来实施的制度;第三类属于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各种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试点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要从社会主义各种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指向宏观层面的文明形态变革,而且塑造微观层面的全新人民主体性生活方式。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实现美好生活具有高度内在契合性,二者辩证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目标。从主体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复归人民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确证人民在美好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从历史维度看,党领导人民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不断丰富。从价值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呈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旨趣。从实践维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为实践指引,通达美好生活的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文明在社会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中居前提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前提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生态生产力突出了生产力的生态维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内在契合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加剧,迫切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态危机暴露出西方现代化模式和工业文明范式的不可持续性,西方社会推行的各种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现代化实践因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作为资本主义危机当代形式的生态危机,无法召唤文明范式绿色化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特定的理论特质、范式结构和实践向度,从而彰显为文明变革的主导范式。应主动激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变革力和愿景引领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17.
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因此,探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它的认识论基础,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物质和精神、一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自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向前推进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价值关系契合是指不同性质的价值关系形成相互促进的合理结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在全社会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横向自主选择的社会网络结构。社会主义力量和因素应通过强化与构建社会主义价值关系与商品价值关系的契合结构发挥引导、调控、规约的作用。社会主义价值关系与商品价值关系的契合主要通过人的价值关系、使用价值关系、商品价值关系相互作用表现出来。在这三种价值关系相互作用的“环节”发挥社会主义价值关系的作用,可以形成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无处不在,从类型上说有哲学层面的思想观念矛盾、政府层面的制度指向矛盾、环保层面的操作行为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的产生,与主客二分的思维导向相关、与好坏并存的实际结果相关、与主观片面的发展观念相关、与群体行为的终极悖反相关、与社会主体的利益博弈相关;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