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认识论范畴内提出了图式理论,用以协调感性与知性;同时,康德在其关学中也运用了图式概念,这一点却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康德美学中的图式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协调功能,二是典范功能.图式作为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和美学范畴,为我们考察康德及其之后的美学和艺术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论康德的图式学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式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性概念之一,在批判的认识论乃至整个批判的体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康德逝世以后的整个十九世纪,这一概念并没有象时空形式、知性范畴、二律背反等等那样受到研究者的应有重视.本世纪初叶以来,由于人文精神的重大转折,直观的镜式认识论的局限性日益显露,主体的先在认识结构即某种形式的认识中介的存在重新被提了出来,并在新的哲学背景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增殖了更加具体的内涵.我们在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以及发生认识论等学说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形.尽管后来的这些哲学流派的用语与康德井不完全一致,但其思想实质都是一脉相承的。图式学 说的复活,说明这一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它确实抓注了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有必要再深入一步加以研究。本文将首先阐释康德的图式概念,并从当代视角加以审视,然后简略地概述图式学说在当代的发展,并从中得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图式(Schema),又译图型、范型、格局、构架,它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个概念的最初历史形态,要追溯到康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知性图式说。这一学说构成了他的认识论的骨干,同时,这也是他认识论体系的一个关节点。但是,在以往的康德研究中,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4.
康德尊严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康德在继承古典优越性的意义上使用尊严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理性存在者所拥有一种绝对价值和内在价值。前者是一种源始意义上的尊严,表现出平等性的属性;后者是一种实现了意义上的尊严,表现出差异性的属性。尊严的根据在于自律。可以说,康德的尊严观在尊严思想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沟通古典与现代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康德道德个性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伦理学是西方近代两大伦理学流派之一的义务论伦理学最典型的体系,他的道德个性论亦独树一帜。本文力图通过对其个性理论的审查,揭示其结构、内容及其历史局限性,以求印证个性发展的基本的伦理学结论。(-)如同其逮密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个性论就其思维方法而言也是以理性为桥基。在《实践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就奠定了这一基础,并以之拱托道德个性结构,理智个性和经验个性的关系正以之为依归的。康德认为,好的个性、道德个性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个性,理性个性取决于每一个理性主体所具有的认识和履行道…  相似文献   

6.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自从人类把眼光由自然收回内心,开始进行哲学的自我反思,就一直在探索这个既令人激动而又叫人迷惑的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康德面对这一问题,为了求得自然的奥秘和人生的直谛,全面解剖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以自由为轴心,以人为目的,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真善美的哲学体系,透彻地回答了究竟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本文拟从道德个体的角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吕妍凝 《理论界》2011,(9):93-96
道德建设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环境危机、公德缺失等道德问题逐渐浮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试图从康德道德哲学中吸取能为我国道德建设所用的积极因素,从道德法则的先验性、人是目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批判式继承和发展康德的自律原则,从而使我国各项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进行下去,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8.
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对传统自然法概念的改造,即从"自然法则"转移到"自然法权"(自然权利),使之从一种外在束缚的法规引申为一种内在自由的自身立法(自律),从而归结到道德上来.康德把外在法律视为引向内在道德的一个桥梁,并在其中运用了第三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的原理,使自然法则成为道德法则的一个"模型"(Typus),把传统道德建立于法律之上的模式颠倒为将法律建立于道德之上的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这一革命仍然不彻底.  相似文献   

9.
"表象"概念与"先天"概念一样是构成《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基本概念。在该书及《逻辑学讲义》、《注解和片段》中,康德都把表象作为原始概念使用,并且存在对表象的不同分类。康德表象说的整分论实质反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表象(观念)的类图画论实质,这在近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康德试图通过组合来说明"表象与对象相关"和其他基本问题时,发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漏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荀子与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分析和比较,从两位哲人都关注的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以及道德义务四个方面探索他们道德教育思想的同与异,从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 近代认识论理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既先假定了认识对象是自在存在的,然后再说人的认识必须符合这种不依赖于认识的自在之物。这在逻辑上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为要认识指出某种不依赖于认识的东西,不等于要人说出某种说不出的东西吗?但是,如果根本不承认有不依赖于认识的外物存在,认识不都成了主观随意性的产物了吗?科学不都成为不可能的了吗?因此,康德认为要重新探讨科学是如何可能的,其中也包括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至善"通常被理解为"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即德性及其与幸福的统一。但除此以外,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四种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批评黑格姆霍兹关于认识问题的观点时指出:“在康德后一百年,企图从理性的批判和从认识工具的研究去确定思惟所能达到的范围,是没有任何必要的。……从我们的思惟己经探究到的和每天还在探究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惟所能探究到的东西。这在量上和质上是已经足够的了。相反地,对思惟形式、逻辑范畴的研究,是很有益的和很必要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第60节中曾认为,对于鉴赏判断本身,是不能进行批判、把它分为要素和方法论的。“因为没有美的科学,也不能有”。”候的艺术的创造,涉及技术性的东西,“只有手法,没有方法”[’1,老师教学生从事艺术创造,只是在唤醒他的潜在的创造力,而不能把自己的范例当作标准来确立创作的原理。因此,美的鉴赏和创造是没有方法论可言的。但是,由鉴赏的评判所发出的愉快,毕竟是普遍有效的。主体知解力与想象力协调的判断能力则是可以评判的。虽然鉴赏判断不存在方法论问题,而主体对于审美判断力本身的评判,却是有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提出的"先验自由"在实践理性中成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实践自由"即"自由意志"了.而康德认为自由就是一个先天的自我意识,而且对于一个实践理性的自身意识与积极的自由概念是完全同一的.表明了"自我意识"在他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至高地位.通过对纯粹自我意识(或先验统觉)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的论述表明不管是它的认识功能还是实践功能都是在进行着综合统一的或建构着的我的总体意识中的,这种进行着建构与统一的意识是一种意识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康德赵仲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表现。然而一种称得上是划时代的哲学思潮,却井不将自己封闭在产生它的某个特定的时代框架里,而是透过哲学家敏锐的目光去洞察时代,预测着时代的发展与未来。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还对以往及同时代有过影响的各种观点做出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康德将限制知性概念使用的感性之形式和纯粹的条件称为概念的图型;在范畴和出现之间,知性的进程即出现如何包摄于范畴之下或范畴如何应用于出现的过程就是纯粹知性的图型法. "知性纯粹概念图型法"展示了主体建构客体的方式,是对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扬弃,其中蕴藏着康德认识论的全部秘密.康德的图型说为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语言哲学、解释学等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思想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康德先验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康德先验哲学的提出、概念辨析和认识主体辨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康德哲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其先验性,并给以适当评价.认为康德的先验性的真正含义是指先天的认识逻辑形式是使认识能力得以顺利发挥的逻辑前提条件,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这种先天逻辑形式在时间上先于经验之意.同时指出承认认识主体的先验性是康德创立其先验哲学的重要依据,并着重论述了认识主体之认识能力的先验性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晓芒 《江淮论坛》2023,(3):25-33+2
康德和黑格尔都把法哲学的基点置于人生而具有的自由之上,并认为自由意志的自律是内在的自由,法哲学则处理自由意志之间、“我的”与“你的”之间的外在自由的普遍性关系。不同的是,康德致力于从法的现实形态中揭示出底下的自由意志的理念,黑格尔则描述了主观内在的自由意志实现为客观法权的现实过程。康德以经验的现象为“模型”而对彼岸的自由法则提供类比,这种类比不是科学认知,而只是道德理想的展示;黑格尔则从自然状态中将“第二自然”的法权状态发展出来,形成精神哲学的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最终则在历史主义的客观进程中将国家神化,鼓吹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充当“历史法庭”的裁判者。因此,康德的“永久和平”的“目的王国”虽然不具现实有效的可操作性,但作为永恒的人类理想而提供了人际关系以及国家间关系的公平正义的评判标准,对现实具有批判意义;黑格尔历史观中的道德虚无主义则取消了一切正义标准,最终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国家神学。  相似文献   

20.
元太宗十三年(1241),窝阔台正式下令设立太医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医药管理机构,自此有了医药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与医药相关的法律条例,我们称之为"医法"。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元代没有形成独立的医法机构,在医法上也一直存在边实行边补充、调整的现象。但不管怎样,它是元代法律系统的一个环节,也是元代医史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