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环境学兴起于上个世纪后半期的北美传播学界,这个学派主导了20世纪后半期传播学的媒介转向,开拓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并不是完全中性的,媒介的形式特性构成社会传播环境,媒介技术所提供的传播倾向对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人类的思想和社会文化的样态。将媒介环境学引入文学研究是对社会现实的呼应,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社会中,文学自身需要寻求能够解释当下复杂现象的理论,以期获得理性的思索,同时也是文学以及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和理论生长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邬焜 《青海社会科学》2000,(5):55-57,,48,
当我们具体展望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的时候 ,我们不能不对这一崭新的信息文明时代在人类的价值观领域所已经和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倍加关注。我们知道 ,新的信息社会文明是以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其技术前提的 ,计算机网络化乃是一种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的全新方式 ,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的诞生。正是这种网络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普及 ,有可能使人类价值观念模式的变革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人类的不同文明时代是以不同的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为其技术前提…  相似文献   

3.
喻国明  苏芳  杨雅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47-157+282
媒介技术发展重构了社会生态与传播图景,新的媒介技术开启了升维性实践与学科重构进程——传播理论与新兴社会现象之间的断裂以及传播学“十字路口”的困境呼唤传播学理论的迭代。传播学重构需以个人为基点,对个人认知、体验和关系进行中观、微观考察。文章尝试以行为科学作为支点,阐释“行为”范畴在传播个体与媒介环境中发挥的统摄性作用,论证以“行为”范畴表征传播中的个人的合理性,由此“行为传播学”呼之欲出。在学科构建的基本路径中,根据知识生产模式在行为科学的视域下找到学科研究的基本面向,并进一步通过可供性理论工具阐释行为传播的关键议题,为重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媒介即讯息" 一种现象学的媒介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即讯息"作为麦克卢汉的传世名言,向来为传播学界所称引.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一论点向我们揭示了作为"世界"本身而直观呈现出来的媒介本质.它的提出表明麦克卢汉凭借对媒介的现象学观照而从生存论层面阐发了其所富含的哲学意蕴,从而突破了传播学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传统思维,于后两者所持有的科学主义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媒介本质观之外,在有关媒介意义的问题上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途径,并由此通过提供一种面向人类一切经验的"思的可能性"而敞开了传播研究的思维视域.  相似文献   

5.
认知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感知模式的提出,在当下媒介技术高速更迭所带来的社会化转型趋势中,找到了更加契合的社会生态发展空间,在认知科学与传播学的范式融合中完成跨学科的体系重构。认知传播既可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行为的空间视角出发关照主体认知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探寻以认知为本质的传播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又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将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主体认知的本质规律用于解释传播现象及衡量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消费社会资本平台的当代传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勇 《北方论丛》2009,(1):58-61
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媒介的作用不只表现在观念层面,还体现在基础层面.在这一层面,媒介文化生产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和现实生产力.具体来说,媒介不仅身体力行作为资本操演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鼓动社会各领域文化纷纷向资本与消费文化靠拢,并把这种靠拢塑型为普遍的价值趋向.这种普遍性价值趋同效应可以结合传播学的"内爆"理论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杨雨 《甘肃社会科学》2006,6(4):149-153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传播活动本身就决定并解释着人类社会的一切其他活动,词的盛衰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婉约"作为词学批评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它的形成、提出和界定,反映了在不同的传播阶段,为适应不同的传播活动的形式和性质,词的创作和审美风尚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由此也决定了词学范畴的最终确立和词学理论的衍变.词在源起之初的传播媒介正是处于传播学意义上的第一阶段,即"示现的媒介系统"时期,这一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依靠"面对面"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直接进行交流来获取传播讯息,这一传播方式的娱乐性、即时性和随意性主要决定了词体形式上的"婉";当词进入传播媒介的第二阶段,即"再现的媒介系统"时期,主要依靠文人的案头创作和书面传播的词体逐渐被提升到"婉约"的高度,即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婉媚和谐,更要求内容上的微言大义,"言近旨远".正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决定并解释了词由起源于坊间歌楼的浅俗最终走向文人案头的典雅,成为与诗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8.
柳溪 《云梦学刊》2014,(5):126-128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理论教学的重要地位、媒介融合时代创新传播学理论教学的新视角,既为跨学科教学夯实了传播学理论基础,又用跨媒介教学贯彻传播学理论实践,创新传播学理论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型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舒咏平 《河北学刊》2003,23(2):131-136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知识的创新性,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主潮。在这样一个以“创新—传播”互动为木质的时代,既体现时代特征又横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传播学则凸现出如下特殊地位:其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性传播为具体体现方式,使得传播学成为必然的武器;其二,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则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传播;其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离不开传播这一根本途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传播学科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传播学的外延继续扩大;其研究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并形成诸多分支学科;原创性研究力度逐渐加大、大众传播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媒介研究;政治传播拓展为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崭新空间;广告学、公共关系的研究走向整合性的品牌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0.
走向传播哲学--提供一个传播学的学科反思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琼林 《人文杂志》2005,(2):139-144
在传播学百年的学科演进历程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学术交锋莫过于欧洲批判理论与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冲突.这两大学派在传播学方法论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但这一冲突之后,经验主义方法论依然主宰传播学研究领域,而很少人去重寻批判理论之精髓,它所展示的人文型方法论之可能性,以及传播学研究的哲学思考向度.传播哲学的意义在于它显示了深远的学科建构的潜在资源.传播哲学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决定着传播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姜子龙  曹萌 《理论界》2005,(9):192-193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制性、物质性实践;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汤景泰 《兰州学刊》2007,(9):133-136
作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网络传播研究在2006年继续拓展、深化。研究者针对网络媒介的基本属性、网络与社会文化发展、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冲击、网络舆论与网络语言、网络伦理与法规、网络管理、网络与传统媒介关系、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网络应用类型等理论问题,重点展开了讨论;在关于网络实务的研究中,网络新闻、网络广告以及一些新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是研究重点;对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网络"恶搞"成为2006年倍受关注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迥然不同的地方。本文从传播技术和手段、社会功能、媒介发展等三个角度作了系统分析,说明网络传播的整合性和创新性。网络传播既包含了大众传播的特性,又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的特点和形式。网络传播是对以往各种传播方式的汇聚融合和创新,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打造集地域特色、创意设计、产业品牌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是当前我国城市和乡村开发设计文创街区的聚焦目标和实践方向。文创街区全产业链条中关于街区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的问题则往往成为薄弱环节。本文尝试运用美国城市研究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讨论文创街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地方美学实践空间的形态内涵,并将文创街区的"场景"定位作为建构其媒介形象的认知前提。同时运用传播学的"场景"概念,将文创街区纳入虚拟的"入口场景",通过场景的"再场景化"探讨文创街区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类传播具有本体上的复杂性,复杂性亦是传播学发展的驱动力。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社会,复杂性科学持续改变着传播研究的计算方法,计算传播学正是以复杂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向结果。本文深入探讨了传播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和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计算演化,将复杂性转向理解为计算传播学的发生逻辑。计算传播学在学科源头上就引入了复杂性科学的范式思想,它在认识论上所秉持的便是一种复杂性观点,大数据计算在本质上是对复杂性的计算处理,“复杂性-计算”的不断交织驱动了传播研究的计算转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非弱势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珊  莫兴伟 《天府新论》2013,(1):97-100
城乡二元式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化,使农村弱势群体在话语权分配模式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发挥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增强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以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的表达空间,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应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受众进行旨在提高其参与媒介传播的素养的教育,以拓展其政治参与能力,并加快农村弱势群体"个体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宋庄的变迁和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经产生的研究文献中,从文化产业的路径进行研究的较为多见,其次是以社会学和文化学视角的分析解读.以"宋庄现象"的丰富性,对宋庄的研究还有更为多样的学术可能性,以传播学的视角对其中的某些领域和现象进行解读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宋庄画家聚集区从出现起,就具有了媒介的性征,这是可以用传播学视角对其进行考察的直接原因,也是宋庄不同于其它聚集区的独特之处.不仅如此,画家群落在传播中的某些现象甚至可以丰富我们对媒介研究的视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点在宋庄画家聚集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它打破了时空的区隔,构建了互动式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人肉搜索"作为这种交流方式的典型样态,不但构型了独特的传播交往关系,并且,其传播效果还广泛介入社会现实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本文联系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理论,从信息和信息主体两个维度分析了"人肉搜索"如何构建了这种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并对"人肉搜索"的正外部性——即它如何提供公民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推动参与式民主的进程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关于"网络暴力"及网络监管、引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问世半个世纪前的发展传播理论一直属于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从宏观角度把国际传播划分为"传播和发展范式"、"文化帝国主义"范式、"文化多元主义"范式或全球化范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粗略的线性分析,归纳出发展传播理论的路径转换,即从强调媒介传播效果的功能主义模式逐渐过渡到重视社会主体参与性质的社会属性模式.前者充满现代化的诱导和国家主义的想像,后者蕴含多元现代性的反思和主体间性的期盼,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相平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引入“信息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播学所揭示的原理也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为这些原理不仅在信息传播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了尽快缩小我们在这一学科与领先国家的差距,首先必须将当代传播学研究的情况在我国予以传播。本文将对当代传播学及其效果分析的历史走向给予分析,以帮助人们了解传播学的概貌并从中获得深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