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是社会科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创立科学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这是中外诸多学者的共识。人力产权研究是马克思产权理论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其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对全球财富的攫取和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干扰异化。人力产权研究承接马克思产权理论,对人力产权范畴的内涵及其实现制度的人力产权型与资本产权型研究,进一步打通了马克思人的异化复归理论由哲学高度的抽象到现实产权制度变革的通道,在范畴体系和基本原理两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超越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产权理论为指导,而不应也不能以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联系马克思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理论形态、理论展开过程,并对该过程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文字和图形形式的梳理。目的在于揭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并便于加深对它的理解。马克思以对所有制的研究为切入点,通对财产所有权的全面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产权理论。该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运用抽象和实证两种方法分析了产权制度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生、调整、效率以及变迁。形成了科学完整、逻辑清晰的马克思产权理论。同时与马克思所有制及所有权理论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诺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关于制度变迁的动力观是一种仅仅基于微观层面分析的理论,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而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探索产权制度变迁的最根本的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对制度变革的客观要求,也就是生产力与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4.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和核心,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过分强调公平有损效率的实现,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既能坚持公平,也能体现效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分析可见,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提高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第一定律,同时也是指导公共项目公私合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论文针对我国实施PPP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公平与效率为理论依据,剖析PPP项目公共资源的产权排他性、公平规则与合作效率的责任制度外延性,从合理安排公平规则、提升合作效率和明晰责任三个维度探索PPP项目的统一制度内涵,提出以政府与企业合作价值最优为原则,构建我国PPP项目中明晰的政府与企业责任逻辑框架,从而有效推进我国PPP项目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兼顾公平与效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最佳农地产权制度选择所应实现的目标。世界上农地产权制度一般都经历了村共有土地制度、领主所有土地制度和个人私有土地制度三个时期,而现代农地制度则经历了耕者有其田和规模经营两个阶段。美国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农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资源约束,同时,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效统一或实际上的统一是一种历史趋势。历史经验和理论论证了私有农地产权的效率,以及适度的私有产权对生态环境具有的较强保护作用。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应实行"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个二元农地产权制度,一方面,它具有和私有产权一样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具有最终的控制权,这应是一个兴利除弊、利国利民的最佳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邓小平从经济哲学的新视野对这一主题进行思考。认为社会主义本质 ,既是经济上的高效率 ,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价值观 ,表现在经济效率和价值公平的统一。同时 ,还认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经济的高效率和社会价值观的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马克思完整、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产权的本质、产权的权能结构及产权权利的统一与分离等内容。坚持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借鉴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成果,发展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12)
马克思辩证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充分体现。从文本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分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形态由于内在的经济矛盾导致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转变又复辟君主制这一完整过程。阐明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要义:一种社会形态会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先前社会关系成为新社会的一部分,既对立又统一。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人类社会以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为前提不断地前进和发展。马克思对历史问题的精确解读,有助于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给予正确的理论回答。  相似文献   

10.
转轨国家采取多种不同路径实行了产权变革.实践表明,从一种制度转向另一种新制度所经由的路径也是一种制度.这种路径性质的制度,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元制度",即生成新制度的制度.从各国产权变革的实际进程看,这种"元制度"大都是经过各国政府精心设计的,所谓制度的"纯粹自发演化",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制度并非可以任意设计,它受各种因素所制约.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看,转轨国家推进产权变革的这些"元制度"也有值得评论之处,以便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马克思各个时期理论文本中的生态学思想,本文再现和构建出了马克思生态理论的逻辑结构:"以‘自然概念'为基石性概念和分析的逻辑起点,以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为逻辑主线,以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变革为逻辑主线展开的中介环节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2.
统一效率与公平从而破解目前中国经济治理困局的核心是有效保护产权。中国经济的效率与公平之所以遭受严重威胁,在于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有效保护产权能够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增进物质资本质量,累积人力资本,推动技术进步;也能够实现财产获取权利、财产积累机会及财产交换规则的平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应更加强调保护产权,创新理论,正确认识保护私人产权与共同富裕的逻辑统一,汇聚尊重产权尤其是私人产权的公共意识;改革法律体系,全方位地保护各种形态与各项功能的产权,彻底平等地保护各种所有制属性的产权,尤其在宪法领域应破除对私人产权的所有制歧视。  相似文献   

13.
刘荣材 《兰州学刊》2006,46(9):131-134
在马克思看来,产权和产权制度不是抽象的、永恒的和凝固不变的概念,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动态化概念。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关于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是按照两条相互联系的主线来进行的。一是考察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或产权形式的制度变迁,一是考察了产权权能从统一到分离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追溯历史必然性观念发展的历史渊源 ,阐明马克思历史必然性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必然性观念上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关键 ;是揭示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性的内在关联 ,探讨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性质及其哲学前提和历史观基础的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归根到底源于并归结为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实质、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深入探讨和深度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观与其"实践的人道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是解决上述思想矛盾及其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对马克思价值观的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的探讨,离不开对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研究范式转换、思想前提变革、思维方式转变和历史观念变革的考察与研究,其实质是深刻理解与科学评价马克思之改变世界的哲学范式、实践的人道主义之思想前提、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正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观点为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历史观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和直接目的是达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性,这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制度的效率,效率主要表现在制度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上,如果过分强调公平性使养老金制度陷入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是对大多数人的一种不公平.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构成的中国养老金制度,在总体上形成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他们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彻底贯彻唯物论的问题,即用唯物论思想去克服根深蒂固的唯心史观,完成社会历史观的变革。为此,他们在同形形色色的历史唯心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写下许多著作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在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论战的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世界观的主要原则,着重阐明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  相似文献   

19.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科斯定理———进行系统考察后可以发现,科斯定理对经济理论的贡献有三大方面:一是“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将交易正式纳入经济分析之中;二是科斯定理明确地揭示了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得出了产权界定状况决定资源配置结果这一反传统的结论;三是强调了外部性和制度设计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看,科斯定理和博弈论共同反映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斯定理对经济理论贡献卓著,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缺陷:一是方法论的矛盾,二是效率标准的贫困,三是分配理论的缺位与公平问题的回避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经典模式展开;而是以人类(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选取意识形态的某一具体形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制度演化中嵌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思路,自然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诠释。本文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思考,并试图扩展开来,探索其对我国改革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