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价格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创新在于全面阐述了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微观经济机制,特别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分层次、分情景实证分析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引发可再生能源消费变动的行业效应及总效力。通过大时间尺度的历史观察及微观机制分析得到,当前可再生能源仍处于政府补贴阶段,可再生能源价格无法完全实现与化石能源的"正面竞争"。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显示:(1)从结构效应看,煤炭价格上涨主要对传统行业的能源转型产生影响,而石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交通业及现代工业。(2)从总效应看,一次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小于终端能源。(3)政府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新冠病毒疫情下,化石能源价格呈非正常下跌趋势,使可再生能源成本竞争力存在下降风险,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和必要的价格管制措施,确保短期政策行为与中长期能源规划目标相一致,持续推进国家能源转型。此外,当前疫情对能源供需的冲击或将由短期间接效应转化为长期直接影响,国家层面的合作与对话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价格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核心影响因素,较高的化石能源价格与相对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价格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石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替代性与制造业中资本与能源替代性类同,化石能源价格每上涨10%,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18%左右,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10%,将会促进其利用率提高70%,但两种替代弹性升降趋势不同,据此提出逐步开征化石能源税、灵活调整补贴幅度、适时淡出可再生能源补贴、完善融资体系、改革配套环境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可再生能源外部性的合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效的激励政策是,通过价格、补贴和强制消费等手段刺激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纵观世界各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模式在控制成本、创造需求、降低风险及稳定性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而政策的激励效果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根据现实的能源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政策模式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近年来利用增速快,但也存在着整体利用率低、地域和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现阶段,中国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应以固定上网电价制模式为主,将可再生能源利用数量作为基本目标,促进技术创新,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这对中国建设低碳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47-53
清洁能源价格竞争力的核心为成本,能源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成本的条件下,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在0.63—1.18元/kwh间,风力发电的成本在0.43—0.56元/kwh间,均高于火力发电的0.32元/kwh,表明清洁能源缺乏价格竞争力。如果把火力发电所产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成本货币化,风力发电将具备一定的价格竞争力,部分地区的光伏发电仍需补贴。建议配合我国"十三五"期间税制改革方向,优化环境成本货币化的路径,逐步降低清洁能源补贴,对传统能源征收环境税,促进清洁能源技术进步,降低清洁能源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集群剩余整体分解模型出发,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通过重复博弈规避交易主体"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从而获取成本剩余溢出效应的途径,并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交易中的监控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模型设计,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监控成本节约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不具有的新功能,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间通过重复博弈和集群内部的信誉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从而实现产业集群成本节约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石油工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当前国内石油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链上游大肆吞噬产业链下游利润,盈利水平分化加剧.中国石油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波动基本趋同,但中游的汽油价格反映滞后,整个产业链没有达到价格波动的一致性.美国石油工业产业链内部价格波动的趋同性非常显著,总体上价格波动是趋同的.当期汽油价格的波动与上一期和上两期原油价格渡动都基本没有相关性,只与当期的原油价格波动密切相关.下一步应重点关注石油工业产业链的中游,完善成品油市场.尽旱与国际市场接轨,使成品油定价完全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对劳资关系的研究通常基于两种维度:一种基于契约关系,决定劳资双方的责权利归属;一种基于财产关系,决定劳资双方的财产让渡。理论上,成本收益机制、声誉效用机制和信任机制的作用能够促进劳资契约的有效自我执行。然而由于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以及履约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劳资契约的自我执行存在着效率缺失。而政府以第三方的身份,通过建立或引导建立"格式化"的劳资契约,进而对劳资契约的相关属性进行监测、证实并予以明确定价,使得更多可观测的变量写进契约,更有利于保证劳动者的契约权益,从而提高劳资契约自我执行的效率,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财政补贴困境和保障性收购制度困境。在绿色能源革命背景下,要引入民间资本解决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开发利用的资金需求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落实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固定电价制度,以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重构《可再生能源法》,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基础上设计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以通过对化石能源发电商、电网企业、大型能源消费企业课以强制性配额义务,对投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进行绿色证书管理,在市场机制下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王芳 《云南社会科学》2016,(4):58-61,187
随着产业整合与结构升级的加速,产业链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竞争组合模式。价格是市场经济引导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基本变量,其变动会传导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产业链环节中的各个企业。尤其是受竞争环境、调整成本、产品特性、成本构成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导致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产业链价格调整存在着非对称性。目前中国产业链中企业间的价格协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价格协作意识不强、行业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来优化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价格协作。  相似文献   

10.
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问题是产业链中节点企业利益分配的关键问题。上游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业链中间产品价格使其利润增加,下游企业总是尽量压低中间产品价格而使其成本降低,双方最终交易价格将通过谈判机制来解决。基于机械学公差与配合理论提出的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模型对于产业链中节点企业确定中间产品定价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物流、能流、碳流代谢之上的园区实物型投入-产出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揭示出中微观循环产业链确实能够推高园区经济的碳排放强度,其被推高的程度可以用过度循环系数来表征。要使园区经济的循环与低碳协调发展,降低过度循环系数,除了要选择综合效应最优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碳排放权交易、碳税等政策措施外,还需要强化社会大循环链建设、提高园区的发电和能源利用效率、突破园区技术中存在的碳锁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供水价格规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在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前提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能够激励供水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机制。尽管中国经济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与英美等国存在差异,但美国的收益率规制有助于实现供水企业合理的利润水平,英国的价格上限规制能够激励企业提高效率,这两方面都应是中国城市供水价格规制改革的借鉴重点。中国城市供水价格的成本加成规制机制,应在科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充分结合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重点在完善定价目标、科学确定供水成本、合理设定企业利润、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强化公众监督、实施差别定价以及实施激励性价格规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以实现供水价格规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立法提出了相关要求,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现行能源法律制度与实现“双碳”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能源基本法顶层制度设计缺乏统筹性、化石能源单行法碳约束制度设计缺乏明确性、非化石能源单行法低碳激励制度设计缺乏完整性、二次能源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制度设计缺乏现代性。比较借鉴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配额制)、德国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制度、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美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日本能源节约制度等国家或地区低碳能源立法经验,“双碳”目标下中国低碳能源法律制度创新,应以“双碳”价值融入为核心,创新能源基本法原则设计,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作为能源法核心价值;以约束性规则为核心,创新化石能源单行法制度设计,相关化石能源单行法明确规定碳约束制度;以激励性规则为核心,创新非化石能源单行法制度设计,相关非化石能源单行法明确规定碳激励制度;以体制改革为核心,革新二次能源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制度设计,立足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规制电力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以法治创新为核心,促进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性衔接,重点包括促进...  相似文献   

14.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市场机制扭曲、补贴空间变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应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优势,建立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以国家收储和种粮直接补贴为配套手段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目标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旨在熨平粮价波动的市场风险;保留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以均衡城乡居民收入;重新定位政府粮食收储功能,确保口粮安全。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并为粮食目标价格实施创造条件,粮食补贴政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采取"两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转移定价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司内部组织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借用这种机制可以构建一个双企业(生态企业和非生态企业)及其对应的两种产品(生态产品和非生态产品)之间的转移定价模型,即对非生态产品或企业进行征税,而给予生态产品或企业以补贴,使二者在价格上保持一致。正外部效应的作用使生态产品在等价格的条件下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促使其生产规模扩大。在生产扩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下,生态企业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亏损额减少,政府补贴也就逐步减少;而非生态企业的运行则恰好相反。这个过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使污染产品的供给数量越来越少,生态产品的供给越来越多,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也逐步让位给市场的自主竞争。这既符合政府生态经济开发的战略导向,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9):36-45
水产品契约系统经营效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品契约价格、履约时刻签约水产品市场售价、签约渔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自然气候条件是影响整个水产品契约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水产品契约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受制于签约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机制和订单价格机制,还取决于签约渔户有效产出能力、水产加工制成品市场效益和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包括理性对象选择机制、契约科学定价机制、水产技术支撑机制、高效组织运行机制、风险分类保障机制和有效监督协调机制等在内的水产品契约规模化推广保障机制,能够有效促进订单渔业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机制经历了从西方石油公司定价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定价,再到现行的与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挂钩定价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定价机制下,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中东国家一方面通过配额制度能够直接影响基准油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分割对亚洲国家实施差别定价.本文认为,我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时拓展双方在贸易、投资、文化等领域的往来与交流,尤其是要注重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关系,这有助于缓解我国原油进口所支付的溢价成本.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交易制的实施有助于碳减排和缓解能源短缺,但并非所有配额制都能成功实现配额义务的目标。通过对国际上最典型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在配额交易方案中的目标设计、可再生能源种类规定、配额义务主体指定、核准的可交易的绿电证书的发放、上缴、储存年限及价格上限的规定、奖惩措施和配套政策设计等构成配额制的重要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了成功的要素和失败的教训。为我国未来实施配额制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辉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56-165
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平竞争的要求与法治政府的建设,促使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产业调控模式。从资金补贴到积分制的转变,展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在理念、机制和方法等多方面的进步。除了需克服长期资金补贴形成的路径依赖外,积分制调控还存在着权利交易机制设计尚不成熟、组织与监督成本较高、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和隐患。宏观调控法治化要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控的积分制完善路径是:提升积分制调控的立法层级并构建调控内容的合理性审查制度;合理应对资金补贴形成的"双刃剑"效应,以分级限额和价格调节为核心完善积分交易规则;在组织和监督环节向行业协会合理分权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和信用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怀政  严田 《学术探索》2023,(2):90-101
中国经常被动接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而蒙受巨大损失,因而助推中国原油期货加快融入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运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期货、阿曼原油现货三个市场之间的均值溢出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而阐释INE原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发现:(1)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与阿曼原油现货市场存在双向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但二者对INE原油期货市场存在双向均值溢出和单向波动溢出效应。(2)从均值溢出强度看,布伦特原油期货最大,阿曼原油现货次之,INE原油期货最小;从波动溢出强度看,阿曼原油现货对INE原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布伦特原油期货对INE原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3)阿曼原油现货价格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联动性;INE原油期货价格能够锚定布伦特原油基准价,呈现双向均值溢出,但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尚未充分凸显。进而,文章从促进原油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提升亚太地区原油期货定价引导能力与原油国际定价权,完善原油期货规制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