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7,(8)
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利益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和国家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来源除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实践以及家庭的家风家教等。梳理和归纳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对于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在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新的内涵,使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三 《学术论坛》2005,(7):8-11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为民"群众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精神实质是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为民"群众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确群众观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搞好社会管理的思想认识基础,但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屡屡表现出以下错误的群众观:视领导或自己为"父母官"、高高在上;视群众个体如草芥、如无物,肆意妄为;视群众团体为刁民、为暴民,排斥对抗。影响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群众观的原因很多,但自我、人际和群体三种认知偏差是更深层的认知根源。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可以采取一些心理学方法减少认知偏差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概念,科学分析并界定了领袖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群众致富观,提出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和创造的观点,提出了群众利益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提出了群众监督的思想。邓小平的这些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邓小平群众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群众观是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根本性的部分。在深刻批判和根本翻转以往哲学的群众观的过程中,马克思超越"哲学家的世界"将目光转向"群众的世界",并以此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域。马克思以"群众原则"根本区分了"消灭哲学"的两种方式,以"群众原则"确定了自身哲学的基本走向,以"群众原则"确立了自身哲学的历史原则、实践原则和整体原则的基本规定和现实根基,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通过根本变革"群众的世界"来实现人的解放,必然成为马克思的群众观的基本诉求。"未来哲学"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抽象哲学,而是包含着哲学并把哲学之外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纳入其中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科学",其表现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回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群众观。这一群众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南方谈话,是第一阶段,形成了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为核心、以"改革"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第二阶段,形成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执政"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第三阶段,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的群众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是第四阶段,正在形成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核心、以"圆梦"为主题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9.
以勒庞等人著作的中译为标志,西方群众心理学在辛亥和"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广为接受,逐渐进入近代国人的"知识仓库",成为其社会政治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思想资源。近代中国的群众论述,深受群众心理学和唯物史观两大对立传统的影响,前者将群众视为理性缺失、道德沦丧的暴民或乌合之众,后者认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由此,群众论述逐渐呈现出二元分化的格局,代表消极群众观的"群众心理"与代表积极群众观的"群众运动"既相互对抗又彼此交融,对近代中国政治变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以人为本"的科学执政观初步彰显,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执政观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的历史选择,其关键是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毛泽东不仅阐发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而且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法,体现了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生动的辩证法。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是毛泽东群众观与群众路线工作法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特征的变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角度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3.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唯物史观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命题 ,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活水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特别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 ,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风险防控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风险防控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宝库.研究和分析习近平新时代风险防控思想,深入把握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对新时代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与挑战,特别是对当下做好新型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工作具有重大的思想指引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为基础,融入中华民族"交往"之美德,立足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实践提出来的。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初心,以"两个共同体"为驱动,凸显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新格局。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交往的理论,承载起中国人民对伟大"中国梦"的自信,是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凌志 《理论界》2006,3(4):30-31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群众观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散见于该时期他的著作、讲话、信札中。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奠定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民主平等正义理论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价值支撑,而辩证唯物主义为其提供方法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也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深刻界定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提出"德法共治"的战略主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它的核心内容为“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这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始终。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人民的共同富裕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坚持把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依靠实践与依靠群众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实践观的有机统一;坚持把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  相似文献   

19.
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宗旨,也是作为中国原创意义革命精神的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这种科学认识始于井冈山时期我党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基本原理,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特殊实践,紧密围绕"发动群众组织军事"的中心任务,以代表广大工农群众利益为价值取向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初步形成,也是对井冈山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浩 《理论界》2013,(12):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历代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