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25-129
"真实"是30年代文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海派文学最常调用的资源和创作的合法性基础.不应该只囿于从审美角度去看待真实性的问题,而应通过探讨海派的真实观是如何被建构的,分析其弗洛伊德学说、"生物人"的预设、个人主义等思想根基,这样即可发现海派文学的"真实"观非但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真实"格格不入,而且也偏离了"五四"文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23-229
自传文学这一叙事文类既要求"真实",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虚构"成分,在"真实"与"虚构"间协调平衡是一个充满伦理选择的过程。对《安吉拉的灰烬》《吻》《说谎:一部隐喻式自传》三部颇具代表性的美国当代自传文学文本的分析表明:当"主观真实"比"历史真实"重要时,即使因各种原因"历史真实"出现偏差也不违伦理;当自传主真诚讲述时,即使讲述的"真实"人生故事不为主流社会规约所容,自传主的勇气依然值得赞赏;当自传主刻意在某一"历史事实"上语焉不详,甚至前后矛盾,但他/她以此建构出来的身份也许更加"真实"。与传统自传(文学)相比,美国当代自传文学屡屡突破真实/虚构、主观/客观之间的界限,以传达更加复杂的人生体验,这使当代自传文学的伦理问题更加微妙。  相似文献   

3.
外来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开始发挥重大影响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在文学发展历史上这正是"文学的自觉"时期。佛教追求现实背后的"诸法实相",提出不同于感官常识认识的另一种"真实"观念,对于文学创作,这种观念直接关系到如何区别"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实际也关系到如何认识"文学"的本质。佛教教理中有关真实、心性、形象、语言等观念、理论,其内涵多方面涉及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内容、思维方式与表现形式,推动了"文学的自觉",对于中国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发挥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这已成为我国文坛上的一句口头禅。然而,什么是文学真实?迄今也未形成为大家所公认的比较妥帖的解释。其所以如此,除了文学真实本身的复杂性而外,恐怕与理论渊源的歧义不无重要的关系。这就是,因东西方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的差异,而形成的对文学真实的不同价值取向。纵观我国与西方古代文论家对于文学真实问题的论述,不难看出,似乎存在着这样的差异,那就是:我国注重真情。《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副广为人知、有口皆碑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按照我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中的解释,所谓"…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对英国文学而言是一个文学发生转型的时代,女性主义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奥斯汀是其中一朵最芬芳的鲜花之一。她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以真实的女性体验为叙事基石,通过对传统文学中"美女"形象的颠覆与解构,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有血有肉的、本色真实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构建生发出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真实性,以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及其相互关系等,无疑都是关系到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问题。对此谈论颇多,我也想略陈管见。谈论文学的真实性,首先应该明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这两个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对  相似文献   

7.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独立性,定位失准.电子媒介的缺陷为文学留下了生存空间.文学可以运用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发挥文学的影响力,并通过写作主体的真切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满足人类追求精神自足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后哲学文化时代,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终极真理遭到普遍质疑,传统的文学真实观也在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瓦解.文学真实/真理的拯救之路是告别传统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走上以阐述存在意义为己任的存在论哲学的通途.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理论,从"此在-生存"、"共在-交往"、"存在-超越"三个层面可以为文学真实的生存之真、交往之真、存在之真找到本体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共同对象与主题.文学重在表现历史真实,史学则既要再现历史事实,也要表现历史真实.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是厘清史学与文学关系的核心概念.史学内在地包含文学,但史学并不因此失去客观性与科学性,历史真实的概念归根结底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林平 《天府新论》2010,(4):145-147
艺术真实是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学的生命,内蕴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揭示生活的内蕴以体现"历史理性",则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核心要求.杨牧是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通过对真相事理、历史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体现了生活内蕴的真实,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魅力,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座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文学是审美现代性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甚至抗议。它以一种深刻的精神的真实来否定和超越已经日益变得虚假的生活世界。为此,现代主义文学要把现实世界想象为离散的、碎片的、非中心、非和谐的等否定性的形式和意象,并以此来抗议现实世界的独裁。东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分别通过对"孤独而恐惧的人"和"性的人"与"政治的人"的描写,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提供了新的领域。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倾力于内向性领域,它将悖谬、梦幻、怪诞、反讽、变形等技巧与意向纳入自己的"领地",从而扭转了文学想象力拘泥于客体的"现实化"取向。现代主义者真正洞察到了现代文学想象力的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文学对"日常生活"的书写总体上呈现出一体化的面貌,"反日常生活"是其主导的书写方向。从人物形象的建构到生活空间的营造,从对性别的想象到对物质的阶级属性的归类,这一时期文学建构意识形态化的"日常生活"的话语策略是全方位的。不过,在政治允许的限度内,"十七年"文学中也存在一些真实的日常生活书写,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十七年"文学的日常生活书写,而且也意味着文学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书写可以对政治的构造起到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怡  李俊杰 《学术月刊》2015,(2):171-176
一、文学阅读的历程○李老师,您属于"60年代"出生的知识分子,这个"代际"的典型性,在您看来是不是您曾提到过的与某种意义上的"荒芜"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荒芜"背后,是不是还有某种层面上的"丰富",并最终在您的文学研究工作中起到一些特殊的作用呢?我所谓的"荒芜"不是一个比喻,它是真实的感受。我这代人开始读书是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我们国  相似文献   

14.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海登·怀特的"历史若文学"的思想从叙事层面上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血路>、<花腔>两部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此思想的回应.这提示我们不要再把文学当作是虚构、历史著作当作真实这样一种眼光来看待文学和历史,而要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新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来寻求二者有效对话和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一向将文学视为巨大而重要的事业。早在本世纪开始时,他就针对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出现的编造、杜撰、虚假以及空谈喊叫、观点直露、低级庸俗等问题,反复强调“文学是以其真实而才伟大的一种事业”。在文学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指出“文学是属于真实的领域”。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的不厌其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创新之作──评《真实的构造》周保欣吴秀明教授的新著《真实的构造》,是一部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富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对历史文学真实性的把握和界定比较准确。过去我们谈历史文学真实,总是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8.
“无厘头”叙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厘头"作为一种不乏新颖的艺术叙事,基本审美特征是于离奇、怪异、荒诞中显露某些社会历史真实。其生成于刘镇伟、周星驰的影视创作,延传到内地后则受到青年一代的关注,成为大学校园重要的文学书写选择。究其源流,除了形式上颇得鲁迅《故事新编》的真味外,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承接的是"新潮文学";而其间的"恶搞"走向,又主要源自日本漫画产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要裔族文学所承受的重压是美国主要裔族遭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真实写照。美国华裔文学中"赵健秀和汤亭亭之争"和美国黑人文学中"鲍德温对赖特的反目"是裔族作家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各裔族文学施加重负的环境里,在引领各裔族文学试图挤入主流文学并承担各裔族文学生存和发展重任的过程中因采纳不同的路线争议所致:前者表现为坚持裔族属性的二元对立还是二元融合;后者表现为坚持暴力反抗还是温和手段。承受重负的美国犹太文学引发了一批美国犹太作家对契约论的质疑,他们的质疑虽然含有号召犹太民族理性地、能动地看待上帝、反思自我的意图,但核心意图在于揭露宪法和法律形式比较健全的美国撕毁了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犹太民族之间的契约。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学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于它取材于历史生活,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因此自古以来即和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文学的“这一个”特性,是造成它的真实理论与一般文学的真实理论既相似又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品格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历史文学真实可以不受历史真实的规范和约束,并认定建立在它的“这一个”属性基础上的真实理论“并无前例”,只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