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剖析股票回购的一般动因及我国股票回购的特殊动因--国有资本运营假说.通过对国有资本的目的及我国国有资本运营现状的分析,强调股票回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对我国国有资本目的的实现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就如何发挥股票回购的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上股票回购理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动因、法律规范等角度介绍了发达国家及地区业已形成的有关股票回购的理论与制度;其次探讨了股票回购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意义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回购做出了归纳分析,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寻求中国在此问题上如何与国际接轨;最后,针对我国股票回购的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析股票回购的方式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流通在外的股票以一定价格购回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在西方国家,常用的股票回购方式有公开市场回购、现金要约回购、协议回购和可转让出售权四种。本文对股票回购方式及其对上市公司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来说,可产生节税效应,也可增加投资的灵活性;同时认为股票回购是带有调整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目的的一种融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股票回购,因其在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股权结构,改善资本结构和提升股东权益价值方面的积极效应,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文章从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现状分析入手,对股票回购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时应该先衡量公司自身的情况,进而避免风险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回购稳定股市的经验比比皆是。面对我国股市的下跌,股票回购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从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与效应着手,研究天音控股(000829)股票回购的案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我国A股市场形势严峻,股票回购难以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股票回购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顽疾.我国有关"股抵债"及股份回购的立法还不成熟,应该借鉴发达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从"股抵债"的主体、客体、价格、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股票回购逐步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回购案例日益增多。本文运用基于GARCH模型的事件研究法,对从1994年至2010年的61例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股票回购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我国股票回购信息泄漏现象明显;以及根据股票回购类型的不同,我国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A股市场发生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为对象,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回购对象,其市场反应有着显著差异;回购规模、回购时机、财务杠杆、公司治理结构等影响因素对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有正向影响。基于此,上市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行为时需要强化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考虑,确保股票回购产生良性、正向反应;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全方位监管;投资者则要树立较为理性、稳健的投资原则,避免盲目投机。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用于企业核心人力资源激励的重要方式,日益引起管理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实行股票期权的现状和相应的立法现状。在分析国外相关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定基础上,结合最近修订通过的新《公司法》对股票期权的规定,分析其对我国公司、投资者、薪酬制度以及公司治理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票回购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有效途径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它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优化资本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股票回购产生的原因,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并对我国实行股票回购及库藏股制度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股份回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股份回购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其中的不足和模糊之处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求完善的现实,指出股份回购的研究将更多地侧重和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及经济逻辑上的推演分析等方法。认为我国公司法应拓宽股份回购的法定适用情形,进一步明确股份回购的适用条件。同时,应当防止股份回购制度成为权宜使用的政策性工具,并应当禁止那些并不明显具有正当性的股份回购。为平衡股份回购相关各方的权益,应根据不同的回购事由,分别确立不同的股份回购的定价原则或方法。在回购方式上应主要采取拍卖式要约回购。对已回购但未注销的股份应确定其股东权处于中止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新《公司法》中破解"公司僵局"制度安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论述了“公司僵局”的定义,破解了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及各国的相关立法与制度,着重探讨了我国实践中公司僵局的类型、新《公司法》中解决“公司僵局”的制度安排,立法争议以及司法实践中解决公司僵局诉讼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司僵局”是一个描述公司政治与利益冲突的形象词汇。为保护股东利益,有效破解公司僵局状态,欧美国家都在有关立法与司法制度中作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并未直接提出“公司僵局”的概念,但新《公司法》中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股份回购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实际上确立了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经济后果通常表现在市场效应、财务效应等方面,一般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和财务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变化,并且向外界投资者传递一定的信号。中美两国资本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股份回购在经济后果表现上不尽相同。文章拟对中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经济后果进行比较研究及差异原因探析,旨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实践提供借鉴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是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化、流动化的必然产物,它涉及委托代理行为和征集行为。我国现行有关委托书征集的立法主要是委托授权的内容,而征集行为欠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在考察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完善我国有关委托书征集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在股份回购中,由于公司大股东和管理者占有信息优势,往往借此进行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故需要法律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有效规范,而我国证券法并未将公司股份回购行为作为应披露的重大事件,且未要求公司披露股份回购的具体细节,这很容易使管理者和大股东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谋取私利,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危害公正的证券交易秩序,故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以回购制度为中心,通过分析相关国家立法例,探讨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制度的利弊,认为其优点在于扩大公司自主权,促进股票流转,缺点在于容易造成公司资本空洞,扰乱股票市场秩序。同时探讨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限制与例外,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上收购事件中涉及的征求委托书、信息披露、大宗股权的转让、强制收购豁免等问题的剖析,指出我国现有证券法规的遗漏与不足,并就立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