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毅 《北方论丛》2000,(2):86-88
国民党政府初建时期,采取了计划经济政策,实行经济改革,以巩固新政权,抗战开始时,其经济政策转变为战时经济政策,以适应战时之需要。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战时统治经济的不断垄断,官僚资本不断扩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  相似文献   

2.
马英九从政多年,党政历练丰富,作为台湾政坛极其显要的政治人物,其对两岸关系极为重视,特别是出任台湾地方领导人并担任国民党主席后,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着重就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实质内涵、政策特点、作用影响和发展趋势,作一粗浅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纵观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大致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两岸定位与台湾前途,为其制定两岸政策的政治理论基础,起主导与决定作用;二是政策与执行层次,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为指导实践,是从属性的。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虽然属于后者,但其制定与调整也是在上述两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4.
周良书  汪华 《学术界》2006,(3):177-180
1927年国民党上海市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劳工权益的法规和条例。这既是国民党国家对大革命时向劳工所作各项承诺的兑现,同时它也反映了新政权有利用这些劳动法规来安抚劳工、控制社会的政治企图。然而这些新政策所持有“保障”与“控制”的双重性质,也种下了它最终失败的根由。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台湾所谓的“总统”大选,民进党胜选成为执政党,其大陆政策随之进行调整。本文主要根据该党上台后的情况,着重就其大陆政策的制约因素、主要特点及未来走向提出一些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是一个百年老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影响。1949年后,盘踞台湾,统治了台湾半个世纪,主导了台湾的发展和繁荣。就国民党在台湾的几十年而言,国民党的中心思想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渐进演变过程。尤其是在蒋经国去世以后,随着岛内外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国民党台湾化、本土化,其中心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1949年前国民党土地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1 2年 8月 2 5日国民党在北京成立之初 ,其《党纲》就明确地提出了通过平均地权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土地政策。以后国民党一直把民生主义作为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 ,又曾通过在部分地区实行减租减息并颁布一系列土地法案试图解决中国农村土地问题。但由于连年战争以及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阶级本质 ,上述政策从来就没有认真实施和执行过 ,而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地租居高不下、土地兼并严重等状况 ,严重制约和限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一系列重大政策选择的错误及其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是导致国民党大陆政权迅速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1927年的清党反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场运动所造成的后果为日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衰微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两党土地问题的合作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政治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是两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影响着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走向;在抗战时期两党土地政策上,共产党通过又联合又斗争,迫使国民党作出某些转变,使国共两党土地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术》2007,(5)
俾斯麦在任宰相二十年间,从普法战争后德国的国际环境出发,采取自制政策,大搞均势外交,建立了大陆同盟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德国的安全与稳定,维持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总体上,大陆政策的推行是成功的,但其中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所出现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使国民党面临着和平民主或内战独裁的两难选择。最终,基于党派及其私人的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对于共产党力量的低估,国民党选择了内战政策。这一错误的政策选择,使国民党政权很快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丧尽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的奋斗目标,自建党伊始就不断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实际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进党及陈水扁以分化台湾 ,同时也分离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危险策略取得台湾的执政权。其继续执政必须面对直接影响岛内民众生计、生活方式与政治前景的两岸关系。尤其是在台湾经济必须依靠大陆腹地才能步上“长多”轨道的现实之下 ,如何选择两岸经贸政策 ,成为岛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对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回顾中总结其特性 ,并对未来的走势作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学锋 《学术研究》2006,2(5):99-103
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而军队数量则有增无减。为缓解财政压力,推动军事近代化进程,清政府对军费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虽然有些迟滞,但其发展趋势是符合军事近代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前后积极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其工业化构想集中体现在民生主义学说和《实业计划》之中。他不仅在宏观上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避免垄断和贫富分化的主张,还在《实业计划》中具体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孙中山逝世后,执政的国民党宣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其工业发展政策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构想大体相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另一层面看,其过分强调发展国营工业,虽然避免了私人资本垄断之弊,但国家垄断业已形成。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国工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乔幼梅 《文史哲》2008,(2):93-103
金朝女真统治者对于契丹、奚等族,长期以打击和同化政策为主;对汉族的政策,则存在着一个由入主中原之初十余年间的压迫、打击和排斥,到与南宋媾和之后转向主动学习、仿效、交流和融合的演变过程,从而全面实现了体制性的变革,终于融入了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其变革、融合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辽、元。  相似文献   

17.
黄文华 《天府新论》2005,(Z1):260-262
从抗战胜利到国民党统治彻底崩溃的四年多时间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战的最终爆发,伪国大的召开,民盟的被解散,人民的反内战,直到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社会的舆论始终关注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舆论的分析、褒贬、扬抑在客观上对大众有着导向的作用,对国民党的看法由"国民党的反动派"到"国民党反动派",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过程和政治原因,也是在这种逐渐明朗的舆论下,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最终陷入孤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政策演变中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是统一的;非公有制经济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放宽市场的准入领域;非公有制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平等化;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立法相对滞后,导致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秩序混乱、管理体制不健全和产权属性不清晰等问题,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试图揭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陷入困境的政策根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治下青年运动历经“清党”、“暂停”、“整理”等多个阶段,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国民党方面也一直试图从青年团体组织结构入手,寻求彻底解决青年问题之途径。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将今后青年运动限定在“学校以内之自治生活”。国民党青年运动政策的这一转变使得青年学生的活动范围被限于校内而不至形成区域乃至全国联合,从而对“五四”以来青年运动的既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就其实施情况而言,这一青年运动新政又使得国民党方面陷入更为深层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