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处于职业变动过程中商业服务业女性员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职业群体。从过程视角出发,可以研究发现在职业生涯中有过商业服务业员工职业经历的商业服务业女性员工的职业变动相关状况,并依此可以推进女性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对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 ,其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而发生变化 :社会转型导致个人重新定位和社会资源重新配置 ,使当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凸显 ;社会转型导致外来异质文化的输入 ,多种文化交互并存 ,使当代中国女性价值取向从一元到多元 ,从封闭到开放 ;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唤醒并增强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转型的进程.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客观产物,观念混杂现象对意识形态安全态势产生影响:有可能带来人们身份感的模糊和方向感的迷失,进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普世价值”问题.化解问题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解构并超越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占领道德制高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4.
女性就业率低、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在我国一直受到关注.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性(宏观)因素和个体性(微观)因素两个层面.许多文献从传统的角度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而少有文献用数据建模的方法研究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本文分析女性就业的现状,并选取可能影响女性就业的一些因素,对其建立数学模型,以分析影响我国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西欧社会各阶层女性受教育状况普遍得到改善,贵族女性以修女院教育和家庭文化教育为主,中产阶级女性以家庭技能教育和学校文化教育为主,而社会底层女性则是学徒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一时期,西欧女性教育现状与此时期的社会变动密切相关,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领域涉及各行各业.但在职业发展上,尤其是在晋升道路上,依然存在较严重的性别歧视,女性常常被隔离在“玻璃天花板”之下.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传统社会观念导致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工作与家庭冲突给女性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压力、家庭和组织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等.应充分发挥女性的比较优势,在外界的支持和女性自身的努力下,冲破玻璃天花板,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全面实现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社会转型中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应该不只具有性别归位,而应有多重的社会定位.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女性社会化、塔吉克研究、女性民族志等方面的理论回顾,并强调了生活史、口述史和自传体等方法对进行女性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性.作者从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与政治参与、访谈与问卷等视角考察了新疆传统、现代、当代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的程度,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文化上的分析并给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流动人口职业发展状况"专题调查收集的数据对流动女性职业地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流动女性的职业地位普遍不高。通过多元回归估计和分析,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流动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受教育程度、是否掌握专业技能、成就动机、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顶端、进城务工时长、到过的打工地区数等是影响流动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主要因素。在此分析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流动女性职业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全成  封莹 《东岳论丛》2019,40(1):167-178
女性流动人口、尤其是青年女性流动人口的收入及影响因素,不仅事关国家的流动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事关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成败,是人口学、社会学应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尚缺乏基于最新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国家卫计委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婚姻生育、流动经历、性别四个维度深入分析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收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上四大因素均对青年女性流动人口的收入有着重要影响,能够较好地揭示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收入问题及其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就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控制是当今任何社会都需要的 ,尤其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更需要法律控制。如何建立和完善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有效法律控制机制 ,这是摆在当代中国社会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控制 ,要以调整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利益关系为基础 ,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为此 ,必须努力做到 :利益明晰化、利益市场化、利益制度化 ,并使之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法律控制的三个重要环节 ,以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实现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控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换的关键时期。社会体制的全面转轨、发展模式的现代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的重新构建 ,共同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画面。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也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转折 ,这一转折源于社会本身并通过现实生活表现出来 ,具体包括 :一是主体行为动机之现代转换 ;二是主体价值取向的人性复归 ;三是主体道德意识的觉醒 ;四是主体生活理念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员工职业流动造成知识流失,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识型员工职业流动,在中国特殊的经济文化情境下有其特殊的成因,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表现尤为明显。主要有:社会转型中的经济转型,人口、职业结构转型,地区发展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企业文化、竞争环境、知识型员工的社会网络、选择机会、成就需求的影响,从而形成职业流动。分析流动成因,以作为对企业提升员工留职管理能力的借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主要依据,从人口学视角对安徽省女性人口的人口因素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包括女性人口的规模、分布、年龄结构、出生、死亡和迁移,从而客观认识安徽省女性人口现状、问题、原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发展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从而也是一 种新文明观。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文明的转型,而转型的本质正是用可持续发展新文明取代 工业文明;当代人类面临着对现代化的扬弃,而承担起扬弃现代化使命的正是可持续发展新文 明。当代中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来限定、规范现代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照下,完成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新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社会转 型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5.
孙磊  张航空 《兰州学刊》2010,(5):99-102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2006年的调查数据,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女性劳动参与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年龄、孩子数量、家务劳动与个人收入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状况的重要因素。女性年龄越大,劳动参与越少;当孩子数量为两个的时候,其与女性劳动参与状况并不显著,当孩子数量为一个和三个及以上时则显著;家务劳动对女性劳动参与状况有负的影响;个人收入仍然是女性劳动参与的重要原因。而与父母同住和婚姻状况则对女性劳动参与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顺利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理性分析和适合的文化选择。应该说,从沉醉于僵化的传统农业文明意识中醒来,深刻反思传统社会的日常生活,以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相结合作为新文化模式的主题,以全球化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和方向,这是转型期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是以党、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为起点的整体性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引起的冲击和震荡难以避免地演化为政治压力和挑战。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变动构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基础变量、直接变量及中介变量。若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变量总体上内在协调地向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逻辑相契合的方向发展,则形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反之,则产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不稳定。构建导致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变量内在协调地向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逻辑相契合的方向发展的支撑体系,构成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持续的政治稳定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热门术语。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变动,其特征主要通过整体性、异质性、重叠性与形式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在所处历史方位、驱动机制、策略方针、主要内容、路径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环境问题——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发展了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认为当代中国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密切相关的。作者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方面与具体机制 ,指出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转型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放权让利改革和控制体系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体制转轨 ,以道德滑坡、消费主义兴起、行为短期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念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加剧了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 ,导致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具有特定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变的现代化转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层面的市场化、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文化层面的多元化、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在此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以效能化与民主化为目标取向,才能达致科学、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进行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