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 ,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 ,体现出了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 ,建立了以礼乐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其对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和美育作用的理论的重视 ,为中国古代教育充分运用艺术及美感形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 ,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 ,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 ,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 ,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寓教于乐” ,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而情感在“乐”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显现 ,所以情感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情感是审美的中介因素 ,没有情感 ,就没有审美感受。语文教材是以语文为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 ,就总体作用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审美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孔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教育史和美学史的资料的分析整理 ,阐述了孔子关于“审美教育”的涵义、形式、内容以及“审美教育”中的人格魅力等观点。旨在说明孔子的许多美育观点 ,在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育,既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能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协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之”的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学习创造最佳效益。实际上,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设计中无不蕴含着美学的因素.只不过有的执教者是自觉的,有的执教者不自觉罢了。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近代,而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则早已有之。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的内容,其中的“乐”实际上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即审美教育。孔子的教育理论是当时条件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而重视美育的思想则是其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蔡元培,力主美育应是整个教育内容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部  相似文献   

6.
一、孔子的审美观关于孔子美育思想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孔子本人也缺乏完整的阐述。但是,从散见在《论语》和其他一些有关著作的记述中,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他的美育思想的端倪。综观一部《论语》的记载,孔子的基本审美观点如下:(一)“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将美育视为情感教育的传统观点,虽然注意到了美育的情感特征,但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审美规定性。本文强调,美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在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大社会情感中,美育的焦点集中在审美情感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8.
远见卓识的决定 翻开中国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有着美育(即审美教育)传统的。以孔夫子教育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教育,提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把“乐”放在第二位,而“乐,纯属美育。孔子认为要治好一个国家,礼可以安上治民,乐可以移风易俗,它们相辅相成。后来荀子、王夫之、王国维都提出过美育的主张。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非常重视美育,他主张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提出“敦重乐教,提倡美育”。“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  相似文献   

9.
浅谈席勒的美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是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第一人 ,他的美育观是丰富而深刻的。席勒认为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辩证统一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条件 ;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斗争结合的产物 ;它能使人达到自由的本性。席勒的美育观虽存在着局限性 ,但它对促进美育理论的完善 ,对今天我们进行美育实践 (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三位一体 )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它是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学,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何谓美育?蔡元培先生曾作过简洁明白的说明,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这样谈过:“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可见,美育的核心在于触发其情感、陶冶其心灵的情感教育。优秀的散文总是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是语言艺术的珍品,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诗歌的美育是以诗歌为审美对象开展审美教育,以审美为主要手段来感受诗歌,这其实就是孔子的"诗教"。本文从孔子"兴、观、群、怨"四大功能探讨了诗歌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立场,通过审美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照,以满足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期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目的、合规律地渗透于教育对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是德育美育两者相得益彰的人文关怀;从现实逻辑来看,是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来看,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开展需从“信道”“亲师”“谋术”“境化”四个方面着手,优化“以美育人”的教育内容、加强“以美育人”的队伍建设、更新“以美育人”的教育方法、营造“以美育人”的教育环境,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和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引起了许多启蒙学者的关注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礼乐治国” ,将艺术教育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手段。孔子曰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诗和乐就是艺术 ,他认为人的道德品质要从文学艺术开始 ,以礼为准绳 ,最后体现音乐修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具的和谐统一 ,主张并在前苏联广泛实践了由课堂艺术教育、创造审美环境、加强审美实践三项活动的美育教育”。美国教育家哈·曼说 :“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死板平述的教育 ,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创始者之一。在西方近现代特别是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救亡图存”时代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他以启蒙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坚持以人性、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意识为切入点来考察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与人的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指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突出强调美学的育人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美育”是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获得人生自由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性的生理卫生的科学知识教育。另一个是关于性的道德修养和审美修养。前者属于性的智育范畴;后者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其内容亦可分为两个方面,即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性与审美”指的是性的审美教育。性的审美情感教育,就是要把性的问题提高到美的高度来认识,使性意识及其行为方式、评价能力向纯洁高尚的美的情操升华。性的审美情感教育理应属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美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性冲动的升华恩格斯说:“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以审美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指引,通过描述实际教学中的沉浸式教学场景,总结美育教学经验和规律。该教学实践证明了“美育是体验型教育”,“必须通过师生的情感共鸣来达成效果”,“其教育过程是即时发生”等美育教学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追求多感官参与、强调现场感染力和学生即时感受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在美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分析沉浸式教学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认为数字移动媒体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方兴未艾的元宇宙构想,将为未来的沉浸式审美教育提供更多可能,为新时代的工程美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加强审美教育 ,主旨在于“育人”。审美教育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应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高校审美教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熏陶性三大特征 ;美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活动加强审美教育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孔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强调以仁为核心的美育理念,重视美育的伦理功能,同时 也注意到美育在审美和智育等方面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审美教育虽然有着固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中和协调”、“陶冶情性”的美育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中必须体现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以及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感染性、情感动人性与娱乐性;必须从开阔学生视野入手,多方位地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