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镇邦 《中国藏学》2006,(1):99-104
长篇小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上个世纪90年代,三位藏族青年作家的三部长篇小说先后出版、获奖,引起中国文坛强烈的反响。本文对这三部作品所展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景观和艺术思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阐释这三部作品,总结作家的创作经验, 对于推动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提高长篇小说创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翎 《西藏研究》2003,(4):72-80
藏族的石刻可谓是藏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种无处不在的“天堂符号” ,书写了雪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大量佛教、苯教的石刻作品不仅是藏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 ,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本文从石刻分布、石材、用途、造像来源等八个方面介绍藏族的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3.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章从藏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传播与继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藏族文学的三段体艺术形式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与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思维形式有关,本文着重以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中存在的三段体艺术形式,探讨了其结构形式、艺术风格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藏族民间宗教艺术形式--"唐卡"的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兼顾藏民族文化整体的前提下,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藏族特有的民间宗教艺术形式--"唐卡"给予了一定的审美解析.  相似文献   

6.
图案艺术在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中无处不有,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他们对美和善的追求。作为一种装饰、实用艺术,藏族纺织品的装饰图案反映了藏族人民审美情趣的组成内容和特征取向。 藏族纺织品装饰图案主要来源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形象和几何原理纹样,包括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现象(日月星云水石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组合器物纹样、几何纹样(含变形文字)等。这些图案以单独、组合、角隅、边饰、散点、连续、规则条格等形式进行配置,在藏族工艺美术传统纹样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春燕 《西藏研究》2013,(1):76-80
康巴藏族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它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形式反映出藏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再现了康巴藏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的要点有二(一)进一步研究明代藏族史的意义;(二)对明代藏族史研究的回顾。由此揭示出在当今深入研究明代藏族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亦至为明显;同时,明代藏族史的研究还有待于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9.
藏族音乐艺术的自然传承是与民间宗教活动、寺院密切相关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播媒体对日常生活的不断介入以及民族融合的加剧,促使藏族人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悄然蜕变.在此背景下,就藏族民间音乐艺术保护与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条约、方法,结合目前已经实施的措施,就其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新思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弦子和热巴是藏族音乐歌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热爱家园、歌颂家园、热爱生活、赞美生活,讴歌时代人民文艺创造的成果,是藏族歌舞艺术中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古丝绸之路在漫长宏阔的时空中,留下了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丰富遗产,也开启了艺术地表达多样文化和沟通人类情感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和当代价值。新的丝绸之路文学艺术的倡导和创造,有可能打破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的中心—边缘秩序逻辑和边缘依附中心思维定式,发现和挖掘各民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达的特点和成就,重建丝绸之路文化精神。跨越地域、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界限而共生共融,审美地表达和平与发展的信念,维护文化多样和包容差异,和而不同,消弭隔阂,弘扬人类的真善美,矫正全球化和科技主义产生的副作用,是丝绸之路文化的艺术表达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2.
纵观人类戏剧,其轨迹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宗教戏剧阶段;一个是世俗戏剧阶段。传统藏戏始终没有彻底摆脱宗教祭祀的内容,实现其完全的世俗化,而是长期停留在从宗教戏向世俗戏转化的阶段上,在形态上就表现出融宗教祭祀性与世俗娱乐性为一体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3.
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长虹 《中国藏学》2002,(4):147-152
近年来 ,藏学研究在学科领域方面至少有两大热点是很值得关注的 ,一个是建立在日益丰富的田野资料基础上的西藏考古研究 ,另一个是以藏传佛教艺术为主要对象的西藏艺术研究。关于考古学与艺术史学 ,在西方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上 ,历来被认为是关联性及兼容性都十分突出的相近学科领域。而关于西藏考古与艺术史的关系 ,杜齐 ( Giuseppe Tucci)教授早年曾说过一段对后人颇具启迪意义的话 :“在某种程度上 ,扩大大家公认的‘考古’一词的含义是有必要的。就我们的目的而言 ,考古不仅仅包括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我们所拥有的、如此有限的考古资料的…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在热贡的传播及艺术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霞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64-168
热贡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在热贡的传播而产生发展的,本文通过长期对热贡艺术的田野考察,爬梳了热贡艺术产生前青海美术创作的状态,重点探析了藏传佛教在热贡的传播对热贡艺术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自然崇拜、始祖崇拜、师公教、娅汪女神四个研究专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已有成果,探讨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独特价值,对比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与全国民间信仰研究在研究动态和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研究有以下发展趋向:继续深化对民间信仰"壮族模式"的研究、加强对壮族民间信仰复兴和再造的研究力度、注重对民间信仰仪式实践的考察;并认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6.
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作为极具藏民族传统特色的绘画遗迹和绘画艺术样式,虽然在特征、类型、产生时代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相同的地域性和内在延绵的精神倾向又使二者之间在产生原因、表现题材及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等艺术属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解读和研析这些相似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和体味藏民族绘画艺术动态的嬗变轨迹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夏敏 《西藏研究》2002,(1):77-82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气氛熏染下,“他们早已视宗教信仰为生活习惯、人生准则,是须臾不可缺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少的东西”。①社会上层和僧侣阶层的体系化的藏传佛教传至民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的世俗化。在佛教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中,百姓歌谣的唱诵常常…  相似文献   

18.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的传布,悄然渗透入青海藏族民歌之中,不仅成为民歌的重要内容,还影响着民歌的叙事方式,强化其社会道德规劝的功能.但,青海藏族民歌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也反作用于藏传佛教,起到了促进藏传佛教民间化、大众化的作用,更成为藏传佛教自身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