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成才需要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人际环境的构建取决于人际环境成员素质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和青年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和谐人际,决定着人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的质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爱心与诚心是和谐人际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与凝聚剂。如何用爱心与诚心营造和谐人际,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吴志雄  骆祥添 《人才瞭望》2016,(24):208-209
人际信任是Rotter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大学阶段是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情况的调查,了解其人际信任的现状,并探讨影响的相关因素,旨在帮助他们了解人际信任的情况,进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也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20世纪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本文运用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来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人际意义。为了研究奥巴马就职演讲的风格意义,并找出演讲者要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本文从语气,情态,人称代词和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篇演讲。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强调“幸福感”的时代。当中国经济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人开始追求“和谐”和“幸福”了。“‘心安何处’叩问温饱之后的中国人,嗡然震颤每个渴望幸福的灵魂。”最新一期《南风窗》“中国人,心安何处”专题的这个“策划人语”,让人万分感慨。  相似文献   

6.
香港《南华早报》6月14日发表题为《中国的全球领袖在哪里》的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均取得惊人成就,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候选人中未能出现中国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人际网络是很重要的非公开情报源,在竞争情报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获取、分析和利用情报环节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人际网络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在情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才交流》2007,(8):37-37
P.G.A.M.Christiaens先生为荷兰Christiaens Group公司总裁,曾先后10次来华指导食用菌产业项目.是世界食用菌行业较有名望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7月3日-6日,乌鲁木齐县正式开展实施荷兰“蘑菇培养科隧道发酵技术”项目,P.G.A.M.Christiaens成为该项目受聘专家。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在现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体现在历史进程、经济发展、宗教信仰、风俗礼仪、人际距离等方方面面。人际距离对跨文化交际起着本源性的影响,它的概念可分为空间、社会、文化、心理距离方面,通过逐一分析其特点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得出只有承认文化差异,努力适应异文化才能够减少国际交际摩擦和误解,最终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根据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有三大纯理论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的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人际意义,即互动的和态度的。"互动的"指话语中所有与读者和读者互动有关的方面。"态度的"指话语中所有与读者或作者对话语的态度评价有关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和谐包容,和平共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目前,全世界存在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制度等,他们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不同的政治经济。我们应该可以在这些不同模式下和平共处,和谐共存,而不应该追求同一模式。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用自己的模式要求或约束别人,而是追求全人类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促进个性成熟、心理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言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根据西方人际吸引规律,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提出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十种基本途径,并作了系统阐述和解析。希望通能为学者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提供理论参考,为人们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方式,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培波 《人才开发》2001,(12):38-39
人际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各自观念、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对立过程。它是任何组织都要面对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难题。对企业来说,人际冲突因程度和原因不同有两方面效应。一方面,过激的人际冲突会造成员工问关系紧张,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低下。最终有可能使企业陷于生产经营的困境。另一方面,若人际冲突作为个人或企业竞争的动力,那么其消极影响就可能降到最小,并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因而,人际冲突是作为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关键取决于企业如何对人际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近日.项目管理协会(PMI)和经济学家信息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不仅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很多的国家都缺乏有技能的专业人士,全球性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调查还显示,中国的人才呈现出独有的高流动性特点.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成本。PMI首席执行官贝格雷先生(Gregory Balestrero)在媒体见面会上阐述了这一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PMI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构建促进领导干部成才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优秀领导干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园人际环境是社会人际文化在校园空间内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是社会人际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人际环境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设施规划、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6,(2):84-84
一个企业就是一支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关键的4个因素——领导、沟通、销售、人际互动——决定着团队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党建工作是高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龙头.党内和谐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动力机制。党内和谐首先表现为党内关系的和谐.研究者黄明哲认为.党内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党组织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各个层次之间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组织之间围绕党员权利和义务所产生的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党组织成员共同的政治信仰、规范的正式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本文综述了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一些应用,如对商业包装话语、历史话语和自传话语的分析,并提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进一步认识态度的人际性、评价手段识别中语境因素的重要性、对评价作为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的划分以及评价与语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外交战略新思路——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建设和谐世界,这一外交新主张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既富有时代特征,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于中国近中期的外交政策乃至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势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本文试着从哲学的角度对"和谐世界"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和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