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桂英 《船山学刊》2009,(4):223-226
川端康成执着于女性特别是少女形象的表现和塑造。对其笔下的女性表现出特有的迷恋和执着,对她们倾注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寄寓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川端康成的《山音》即表现出女性崇拜这一主题。女性崇拜代表着对一种纯真的自然的情感、一种真诚的爱的渴望,一种对生命的幢憬,是一种对人的精神的救赎,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意识。这种女性崇拜源于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也是川端康成对自己孤儿根性的一种解脱和拯救。  相似文献   

2.
为精神美照亮的聊斋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芳 《东岳论丛》2002,23(5):90-93
描写女性优美的精神世界进而显示出独特的美 ,是《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重要特质 ,也是小说家蒲松龄对中国小说的重要贡献。宦娘表现了男女之间柏拉图式的爱 ;阿绣既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双美共一夫”而是美的执着追求者 ;婴宁是生命力的象征和芳草美人的比喻 ;黄英表现出近代文明的气息和商品经济对传统思想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江格尔>与<荷马史诗>在对女性社会生活角色的认识上表现出相似性一方面忽视女性的自主意识,漠视其话语权,使之成为被物化的群体;一方面又恐惧、崇拜女性的能力,对她们进行超凡化叙述.在对女性的束缚要求上,两部史诗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前者是东方式的严厉,后者则呈现西方式的相对宽松.对女性角色地位的描述,折射出古代蒙古人与古希腊人相似又相异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女性是带领追逐时尚变化与时髦流行的时尚者,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女性在服装消费、饰品消费、鲜花消费、化妆品消费、香药消费以及出游消费等方面均表现出对时尚与新奇的强烈追求.这一趋势表现出了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时尚潮流系由青楼妓女引领的导向.女性时尚消费对拉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及特定生产、流通体制的形成发挥了最原始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洁是新时期一位重要作家.多年来,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执着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顽强追求,在追求的道路上有曲折,有反复,也有变奏,但其基本精神始终未变.这是张洁的创作理想,也是张洁创作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6.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璋瑢 《学术研究》2004,5(9):88-93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 教会的女性观。教会的女性观主要渊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禁欲主义的内容 ;二是犹太教、基督教 (尤其是保罗的观点 )中对女性的负面评价。 2 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马利亚成为理想女性的代名词 ,使得女性不再是等同于夏娃 (堕落女性 )的单一形象。 3 骑士爱情。骑士爱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 ,正是在这种全新的两性关系中培养出了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骑士传统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7.
刘征 《学术界》2015,(2):187-192,327
近三十年来的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1〕创作成果丰富。总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分别为:小说主题的演变过程表现出女作家创作心态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的转变;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出作家对第三世界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新世纪以来马华女性小说表现方式的革新展示出作家艺术水准的提升。纵观三十年来的马华女性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们在华文写作上的执着与坚守、认真与努力,也可以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但她们用热忱之心共同描绘的南洋之花已经开始在马华文坛悄悄盛放。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受其崇尚女性美的影响,读者往往更多关注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意无意地忽视男性形象.当我们按照性别关系划分后来探析女性和男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作家塑造他们的意图时便会发现,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女性形象的陪衬、配角抑或道具,更是表现女性美的重要手段;他们具有惆怅的心境、充溢的空虚和孤独,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自觉地将她们的作品装裱在童话模式的镜框中,沿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但这一传统经典童话模式被两位作家重新审视,并予以修正和颠覆,她们对其原型意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充和变形,浸润了女作家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重建女性人格的积极探索,从而开辟出女性话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杨秀芝 《云梦学刊》2012,33(1):87-89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美学也是由男性的历史之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男权中心主义需要的,这种男性的美学表现出对病弱女体的偏爱。新时期女性作家重构了女性身体的美学范式。这一美学重构是通过女性身体的健美与男性身体的丑弱对比.以新的眼光设置女性身体描写的空间来实现的。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传达出女性建构新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从性别文化视角看,《荆楚岁时记》对南朝荆楚地区的岁时节日女性民俗有生动记录,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民间人神信仰、女红在岁时风俗中的呈现以及女性在岁时节日的游戏娱乐三个方面。这些女性民俗顺应天时,遵从节令,一方面体现出荆楚习俗沿革中的稳定性,同时在传承中又有新质融入,其仪式性、纪念性和娱乐性带有浓厚的荆楚地域风采;另一方面,这些民俗在展示南朝女性的岁时节日生活原貌时,还呈现出信仰人神、崇拜粪肥、珍爱生命、祈福消灾、劝课农桑、重视女红、乞巧优胜、祓禊江渚、喜好娱乐、热爱游戏等丰厚的文化意蕴。两者的融合,表现出荆楚女性在岁时节日区别于日常的生活样貌、身心状态和文化内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南朝女性史关于岁时节日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萌 《中州学刊》2004,(4):101-105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掀起了以"保国保种"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思潮有利于女性走上社会,但过于强调女性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女性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先觉的女性也认同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贤母良妻主义等救国观念,但仍有部分女性清晰地传达出与之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苏状 《兰州学刊》2007,(7):139-140,135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要以性伦理的颠覆表现为特征.文章试图挖掘这种性伦理表现时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认为其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反叛之路的必然阶段,一方面性是传统父权和夫权压制的历史起点和症结所在,因此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另一方面对性的独特感受又拓展出女性文学创作的独特话语和文化空间,并在这种颠覆中流露了人存在最复杂、最深刻的形而上意义的挣扎,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姜峰 《河北学刊》2001,21(3):60-63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写作投身社会运动的时代 ,女性意识的变异使得女作家遮蔽或忽略自身独特的体认而竭力达到一种不分性别的认识高度。导致这种主体意识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也有创作主体自身的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意识、政治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新支点 ,为女性意识注入新的质素 ,从而使文学创作风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群体性的 ,即整个女性写作都表现出一种对男性趋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他更多地依恋于传统,其创作表现出传统美的特色.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以及相对于新感觉派所表现出的游离性,还有他不承认自己是新感觉派作家等等,都表现出他与日本新感觉派"异端"分子川端康成的类同,且其创作明显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寻常的爱情经历,对写作和文字的热爱与执着,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西蒙娜·德·波伏瓦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又具多方面才华的女性.她的多重独特性也构建起了她在接受过程中的多重形象.当作为"女人"、作为"存在主义女作家"、作为"女权主义教母"的波伏瓦形象传播到中国,中国评论界与普通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对不同侧面的波伏瓦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热情与关注度,其不同侧面形象的接受也因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婚恋是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叙事中,女性面对婚恋困境时,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因素和婚恋认知等的差异,她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知识女性多选择放弃甚至悬置“现实”境遇的婚恋,寻求新路,传统女性多选择坚守这种“婚恋”,隐忍伦理.从历时性来看,相同的婚恋选择,女性的觉醒意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程度也有所差别,其婚恋观渐趋自我化、自主化、主动化和明朗化,表现出对婚恋的日常化诉求和对生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崇拜延续了古埃及法老崇拜的传统。同时,又与希腊化时代社会现实和宗教哲学思想发生的巨大转变密切相关。它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王室女性在统治者崇拜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其次,王室成员与传统的希腊或埃及神灵相结合成为统治者崇拜发展的另一趋势。作为最后一个被罗马吞并的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崇拜对罗马的帝王崇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革和国民思想的逐渐解放,女性开始较多地加入医疗行业,从事医疗工作.彼时社会舆论对女性从医的评说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从医的实践.这些纷繁的舆论评说建构出了女性从医者的独特形象,也体现出这一时期保守与开放两种思想观念并存的社会舆论状态,即倡导思想解放和固守传统礼教的舆论评说同时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悖的舆论言说在当时却共同起着促进女性从医的作用,而社会对于女性从医的认同,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