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视野下的软权力暨中国软权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瑜 《兰州学刊》2005,(3):13-18
冷战结束以后,另一种构建在文化、意识形态、信息力、国际规则等之上的非物质化的特殊力量--软权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隆兴并日益成为21世纪权力竞争的核心部分.各国权力竞争也愈加呈现出"软性博弈"的态势.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权力分散与集中的趋势,使各个权利中心与行为体一道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权利拥有者与行使体.中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战略以应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既拥有丰富的软权力资源与优势,又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软权力的建设与软权力资源的培育.使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重大的作用.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与维护增强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2.
行政应急权是极为特殊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构建行政应急权力体系应满足效率与公平的价值需求。行政应急权力体系虽然特殊,但是是以现有的行政体制为基础而建立的,鉴于我国行政体制的独特性,引入网络式权力结构的概念,从行政权力结构自身进行制度建设,着重行政主体及其权力配置,则能达到发挥行政应急权力效率、约束行政应急权力滥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权力体系中,权力配置关注结构,权力监督关注功能;结构制约功能,功能过程牵动结构体系。《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一书在这个框架下,对中国特色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的内在机理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不照搬西方政制,不因循传统体制,而是借鉴其中有益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探讨优化权力结构、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的权力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以及组织的运行中包含着权力关系,但是,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在权力关系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常规组织是以组织自身的存在为导向的,是由岗位和职位所构成的一个等级控制体系,它的权力关系是存在于层级之间的,是附着于职位的,是一种命令与控制的权力。任务型组织是任务导向的组织,一切组织活动都从属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这里,组织职位是开放的、流动的,组织权力与职位既相关联又以职位为前提。任务型组织中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权力,属于"专家权力"。所以,在任务型组织中,权力、知识与责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乡村非正式组织与新型权力文化网络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乡村"权力文化网络"遭到破坏。乡村非正式组织作为"权力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乡村社会转型、社会分工以及乡村现代化的发展等原因而得以再生。由此,通过对乡村非正式组织进行结构功能分类,探索乡村非正式组织建构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配置须有科学依据并遵循正确原则,这样,高等教育改革才不至于迷失方向。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配置的主要依据是:职能和组织特性、管理传统和现实特点、内部权力理论和民主管理理念;而基本原则则是:党的领导原则、科学性原则、依法治校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相似文献   

7.
8.
费坚 《青海社会科学》2008,(5):48-51,64
从我国大学组织对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形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之中行政权力居于强势地位。市场体制语境下,学术力量日渐崛起,双方只有通过合作博弈达成动态纳什均衡,才能有效实现大学职能。在权力的调整过程中应明确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转变其作用方式;明辨权力性质,重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统一关系以及引进市场权力。  相似文献   

9.
张溪 《南方论刊》2007,(10):28-29,41
现行司法体制不利于司法公正,按照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对刑事法律来说,要对司法权力重新配置,避免公检法出现错位、越位,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黄亮 《天府新论》2013,(3):15-20
鉴于宏观调控对于我国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国家多次指示应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然而,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对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度较低,使我国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完善缺少了重要的原则性指导和方法论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用了政治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视角,从分权理论、政策搭配理论、系统论、冲突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探讨了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理论依据,并分别阐释了这些理论与权力配置命题的内在耦合.  相似文献   

11.
推进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是现代政党政治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启示,是遏制腐败现象的现实需要,对于优化党内权力结构、促进党内权力良性运行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有关党内权力划分和监督制约的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运行体系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党内权力配置体系改革,必须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建立科学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和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寻找着力点,努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与总部权力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大型企业集团管控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企业集团三类不同的管控模式,认为在具体管控实践中企业集团通常采用的是以一种管控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进而对不同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的各项管理权力配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失范与政策执行失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红 《学术论坛》2007,30(9):34-37
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有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的特点.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不规范加剧了地方政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也导致了政策执行失序;提升政策执行力必须规范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同时消除部门利益,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朱水成 《理论界》2008,(10):28-30
如何科学地配置权力并确保其正确运行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重大成果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取得的。重温邓小平的权力配置思想,对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目标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广浩 《河北学刊》2012,32(3):172-176
国家权力纵向配置涉及一国权力配置的原则、制度、方式等一系列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权力纵向配置所呈现的不规范性、非制度化,迫切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找到中央与地方间集权、分权的合理均衡点,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民主、高效、充满活力的国家权力纵向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共存于大学这个社会组织之中,共同为组织目标服务,但是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避免两者性质的冲突。大学的本质特性和组织文化特征决定了学术权力主导的必然性,同时,大学也是一个既服务于学术又服务于社会的复杂系统,决定了行政权力的必要性,但行政权力不能泛化甚至以行政权力替代或削弱学术权力。实现高校决策管理法制化需要确立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在高校决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划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决策范围以及建立以民主机制为基础的权力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权力的嵌入性结构和实体性结构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决策和执行权与监督权力、中央与地方权力、政府职能与政府部门的失衡是清晰可见的。实现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的制度均衡、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制度均衡、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实现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职能的契合、构建新型的政府实体性权力结构是应对权力失衡的政策理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索分析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的领导者特质、相对应的权力来源机制以及领导者类型的划分模型.在比较中西方理论异同之后,本文归纳出古今中外领导者共有的特质--科学管理能力特质和人格感召力特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权力来源--职位权和统御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者类型作了庸者型、强者型、贤者型、能者型和圣者型领导五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将中西方领导理论相结合以产生适合本土化的中国特色的领导理论的整台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构建于权力框架之上的制度安排,职位分配都是通过权力实现的,但单纯依靠权力实现的职位分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无法有效解决组织中出现的成员利用职权来规避责任的难题,因此,我们在新型的组织环境下,有必要重新审视组织中责任和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集权式死刑控制模式,而西方采取的则是分权式死刑控制模式。集权式死刑控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在死刑控制方面应适当分权,调整现有的权力配置格局,并据此重新分配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