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末期,始于安徽的中国农村改革,其核心是“包产到户”,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有两种形式,即“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两者大同小异,既是一回事,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王曹旭 《决策》2009,(1):I0016-I0017
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西南部。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农民的生活相当贫苦。1978年秋,凤阳遭遇特大旱灾,不少农户又开始准备出门讨饭。当时担任生产队队长的严俊昌,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偷偷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3.
钟哲 《决策与信息》2005,(10):25-27
安徽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一直有着特殊的位置,可被称为是阔水深流、俊彩星驰。从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汉末三国纷争时的魏武帝曹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再到引发中国农村改革的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的“包产到户”,安徽人求新思变几乎闪耀在中国漫长文明史的各个拐点上。但近些年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安徽走慢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好多事情,都是从农村做起。闹革命要“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则放到最后。搞改革“包产到户”打头,然后推到城市里。发展民主,还是从农村到城市,现在村民自治、村委会民主选举已是响动不小,城市呢,自然还是等农民们趟出路来再说。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温家宝总理是中央领导层近年来深入安徽农村搞调研次数最多的一位;同时,也是让陪同他的地方领导同志最“头疼”的一位。因为,温总理下农村搞调研总是不按下面事先安排好了的路线走,也不到下面事先准备好的现场看,而是直接进村入户,亲自进去看看,掌握真实情况,往往使得下头搞形式、弄虚作假也顾不上来。一次,他到农村调研,一个县委书记请他看一个“小康  相似文献   

6.
秦海 《领导文萃》2007,(9):106-107
曾看到一篇文章,回忆改革之初,农村包产到户的情况。这是万里当安徽省委书记时首先从凤阳开始的。一些省很快跟了上来,一些省的领导却在观望。他们所以观望,并非对包产到户能不能解放生产力、能不能提高生产、能不能增加粮食产量、受不受农民欢迎拿不准,有怀疑。不是的。对此他们心里也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37):22-23
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8.
一、要破除浮气,树立敬业实干的务实形象 目前,党委办公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作风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浮气盛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漂浮:习惯于以讲话落实讲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一般号召,抓落实浅尝辄止,办实事浮光掠影,干工作蜻蜓点水,搞调查走马观花,没有两眼向下、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胡磊 《决策》2021,379(12):36-39
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巨变. 三十年前,邓小平曾做出预言,中国农业农村在迈向现代化道路上,还将经历"二次飞跃",即在原来包产到户的基础上,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如今,这一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逐步延展、扩大、深入,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农村改革,起源比安徽小岗村还早的江苏泗洪县上塘公社的一段历史,至今尘封,从未开启——早在1978年9月8日,上塘公社党委在没有任何政策和领导指令的情况下。毅然作出决定:以当时的人民公社为单位。对人民公社本身的僵化体制进行改革,动员全公社广大党员干部率领3.6万农民破体制、分田地、搞改革。  相似文献   

11.
废除封建的土地关系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履践了一条“之”字形的轨迹,即从五十年代的合作化,到八十年代的包产到户;再由今天的土地承包到“新农合”(通常专指“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我这里是借用,泛指当前农村各种组织形式的联合经济)。  相似文献   

12.
韩钢 《领导文萃》2009,(14):91-95
1997年10月10日,万里同志接受有关单位、学者、记者的联合访问,以下即是这次谈话的部分内容。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段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农村第一步改革过程中怎样同“左”的错误做斗争,大体有三个回合。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姚成二  王牧寅 《决策》2023,(12):11-15
<正>“与安徽的企业家和干部谈产业、谈资本,有很多共同语言。”年终盘点安徽,又有新话题。安徽的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国第7,并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全国第九到第八、再到第七的两级连跨。这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发问:安徽凭什么在一年时间里上升两位?是什么支撑了安徽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涨?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与安徽的企业家和干部谈资本感到很愉快?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川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宝瑞在“四川省反腐败查办大要案成果展览”开幕式上说,“不管其职位多高,过去的功劳有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我们务必一查到底,依照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规定,严肃处理……” 宋宝瑞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廉洁、勤政为民的,搞腐败的只是极少数,但也丝毫不能放松对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6.
姚成二  王牧寅 《决策》2023,(12):20-23
<正>“徽商好,安徽才会好;安徽好,徽商会更好。”当下的安徽,有一种现象,不知你有没有关注到,就是徽商“回安徽、建家乡”,正在掀起一股热潮,成为一种趋势;“回安徽创新创业”成为徽商们的共识。他们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从一份名单说起。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10,(5):I0020-I0020
巍巍大别山,跨越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或许是出于偏爱,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向着安徽倾斜。正是由于受到大自然的眷顾,安徽的霍山县,可谓是占尽了山形秀色。那耸峙的峰峦、那葱郁的林木、那碧水的湖天,构成了一组又一组的泼墨山水画卷,直使得毗连的左邻右舍都惊羡不已。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国企改革,按既定方针办杨启先认为,国企改革可以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方针,推进产权改革。改革开放以前就不用说了,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了一场争论,最后没有解决问题。80年代争论的是搞活企业,从 1983年、1984年开始就争论究竟是走股份制还是走承包制的路子,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又争论国有企业改革究竟是搞制度创新,还是搞加强管理,又搞了十来年,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现在争论是究竟搞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还是搞产权改革。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争,因为在产权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根本就搞不起来,搞起来也是假…  相似文献   

19.
姚成二  贾志伟 《决策》2024,(1):64-69
<正>乘“势”、建“局”、做“事”,造就了安徽“汽”势如虹。安徽,真的很猛!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超240万辆,跃居全国第二。从全国第七,冲到全国第二,安徽只用了一年时间。安徽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从“势、局、事”三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势”我们先从一组数据说起。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2608.2万辆,新能源汽车为367.7万辆。  相似文献   

20.
个人成长进步靠什么?有人说靠组织培养,有人说靠自身努力。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进步既离不开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努力,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合乎规矩,也是讲规矩的表现。然而,也有人认为,晋级、升职等主要依搞关系。事实表明,“关系”只是个泥饭碗,还是讲规矩、凭实力靠得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