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涵括了自然的价值,联结起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且彰示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命意义,标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故此,如何考释生命共同体哲学意蕴融聚的论题尤为重要。一要考察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构造,阐明生命共同体生发于人与自然的内在矛盾,解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归属;二要阐释生命哲学化的演进脉络,显扬生命的真实性以及自然中一切要素的生命价值,厘清人与自然的同构关系;三要聚焦共同体型构的缔结方式,释证生命共同体中展现的自然价值力量和人的主体力量,达成两者关系的统合;四要勘察生命共同体的联盟样态,阐明人与世界万物共同享有生命权利,推动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2.
承认“自然的权力”是“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提。作为在人与自然矛盾冲突激化的情形下对人类行为和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 ,“自然中心主义”警示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无疑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但是 ,它得出保护自然结论的前提——设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伦理关系 ,承认“自然的权力”,承认自然是与人同样的“权力主体”——是错误的。“自然权力论”的根本缺陷在于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离开社会联系这一中介孤立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看不到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 ,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 ,从而抹杀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自然与自然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对象。在终极意义上,自然是自然物澄明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而自然界(物)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但是长久以来,现代人忽视了二者的根本性区别,误把自然的衍生形式——自然物——当做自然本身来对待,从而走向了人与自然对象性意义上的反自然关系。这一关系也成为了人们视自然为不断满足人类物质欲望的资源库,从而导致当前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为了克服这一时代难题,海德格尔认为必须重返真正意义上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而艺术(τεχλη)是通达这一途径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化解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类自身,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在人类自身。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对于人来说,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既有工具性价值,又有目的性价值;人类对待自然,既要合理利用,更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生态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理论中,马克思不仅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对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思想,分析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与启示,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表示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又是一种价值观,体现着发展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人与自然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相互生成。当我们讨论生态问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讨论的是社会属性的人与被人类活动打上了社会关系烙印的第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认为的"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外在"主奴式"包含关系。脱离人与自然的内在生成联系以及人与人的现实整体社会关系,孤立而空洞地争论"人的主体优先"和"自然价值至上"的人与自然问题,将永远无法找到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被重新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引起了人们对于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中,由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大规模的自然开发与人们生存空间相对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在人们已经深深感到,现在人类如果不拯救自然界,最后就不能拯救自己。所以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定位。人是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又依赖于自然界的社会群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的生命力、自然力,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人又是自然界相…  相似文献   

9.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与课题。儒家自然观蕴含丰富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思想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同源的,同时在主体意识方面,人又是高于自然的。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既利用自然、又爱护自然。儒家的自然观既区别于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有别于众生平等的观念,这一自然观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破坏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义,对当代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生态文明、建构环境伦理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类美学论纲     
类美学是人在与自然互动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理论体系 ,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与自然共处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 ,是以否定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美学学说。从类美学的意义上去认识生命不能将它等同于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而是使人的生命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 ,是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和赋予价值的类存在。类美学是具有超越性质的美学 ,体现为对客观美学、形式逻辑美学和实践美学的超越。类美学的创立对于改变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发展马克思的美学理论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都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伦理是美好生活之价值生态的重要元素.美好生活意味着人们对生活中共同价值的共通理解,既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由个性即全面发展的生活,也是遵守道德顺应伦理的生活.道德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道德而结成的一种正式伦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形态,以人们生活中的正当利益为基础.道德伦理在护卫美好生活时,以关系和乐协调、秩序共建同构、价值共享互通为基本理念,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社会和合共存、人的自我身心和解共益等原则得以具象化.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原则需要人们付诸行为、诉诸践履,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求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求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合作;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融入社会;在人与自我身心关系上要求个体自尊自律.  相似文献   

13.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比较多地论及了被西方思想传统一向贬低和遗忘的技术和艺术,我们将之统称为"技艺"。通过充分挖掘康德技艺概念之内涵,可以将其自由与自然的二律背反进一步具体化为"人为"与"自然"的矛盾,现代主体凭借无处不在的理论―技艺性人为建构,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人的真正自由包含着人为与自然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人的自由之根本有限性的表现。蕴藏在康德思想中对技艺之技术和艺术两个环节辩证关系的揭示,在承担由现象到本体过渡之重要任务的同时,为我们指出了克服片面的人为和自然而通往自由的道路,对于解决现代人生存危机及人与自然的矛盾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自身,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互助关系,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坐标.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人类将进入完美的自由王国.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真善美统一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休闲哲学视域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劳动承载力的有限性也需要文明休闲.因此,树立生态休闲方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选朝 《天府新论》2008,4(1):23-26
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危机,建立在这一语境下的生存哲学便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生存哲学最为重要的使命是使人回到人自身,确定人的本真性存在.从生存哲学的内涵界定,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所遭遇的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人类危机的合理路径,旨在说明生存哲学对于消解和解答生存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而唤起人们以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和确立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生同存.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 ,突出强调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人类一方面由于正确地认识了自然界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 ,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胜利 ,消解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另一方面 ,由于人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或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使自然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 ,从而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 ,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对立和矛盾的激化程度 ,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要加强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充实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任务,并强调高等学校要“扶植新兴、边缘学科的成长”。加强新兴科学的研究,应认真探讨新兴科学的含义与特点等问题。“新兴科学”这个概念,是相对传统科学而言的。传统科学根据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类,每一类下面又分出许多学科。在这之上,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哲学。传统科学的分类界限清楚,层次分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也确实对人类实践起了巨大的作用。科学分类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形成和变化的。科学如何分类,反映着人类的认识水平和科学的发展水平,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有了重大发展,科学分类也将随之改变。自本世纪以来,人们发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解决人与人的矛盾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却密切相关。不断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才更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反之亦然。这样,解决人与自然的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正了人在世界中的合理位置,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平等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秩序。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秩序建构,由于内在蕴含着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善待自然的道德责任,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避免胡作非为的行动方式,最终结果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唯有平等,才有真义的和谐;人与自然唯有平等和谐,才有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