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央政府作为掌管国家失误的国家机构,其职能范围十分广泛,但是,从统计意义上讲,中央政府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吗?文章从中央政府的职能、广义货币的统计定义出发,探讨中央政府与广义货币发行者的关系,得出中央政府发行了部分广义货币,但并非所有广义货币的发行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美元、欧元两种国际货币的不同发展历程,总结出国际货币的功能与优势,从中发现人民币虽具有国际货币的潜质,但目前还不符合国际货币的构成要件,仍需要时间改进提高,一旦机会成熟,人民币将登上国际货币的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世界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超主权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的思考,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想法,以降低货币体系下的风险。本文分析了超主权货币的可行性,以及作为中国,还可以通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来抵御货币体系所固有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07年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美元作为具有国际本位货币和主权国家货币的双重身份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从美国近年来不断扩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等角度来看,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这一构想具有前瞻性,指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成为  王碧峰  何青  杨晓光 《管理评论》2013,(2):19-28,69
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频繁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伴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储备资产持有国,中国深受其害。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深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备,不仅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当今美元地位逐渐下滑、新兴市场国家兴起的背景下,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本文采用风险-收益模型对外汇储备管理的四个关键因素(国际贸易、参照货币、风险承担能力、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模拟出在不同情境下的中国最优储备币种结构,得出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用事实证明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演绎了新一轮的美元“特里芬悖论”。在世界愁于为美国买单之时,周小川行长提出“超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想,为世界货币体系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实力、国’际分歧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使超主权货币这一构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自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以后,美元的价值基本上处于不断贬值的波动之中,美元的贬值给国际经济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严重地影响着国际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饱受其害。特别是美国利用美元大发不义之财,引起国际社会普遍不满,因此,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美元地位衰退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说明了亚洲货币单位的编制背景、功能以及方法和结果,并指出了编制方法中的缺陷。通过模拟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与单一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我们发现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更有助于维护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通过钉住AMU,还能够借助国际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合理定价和低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较大权重、人民币与亚洲货币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灵活的平价调整规则的前提下,人民币保持与亚洲货币单位的相对稳定将有助于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有识之士歼始探寻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长期保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2011年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同集团(G20)峰会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美元霸权受到空前挑战,人民币同际化适逢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0.
夏斌 《经营管理者》2010,(12):98-100
输入性通胀已成为巴西、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头上密布的阴云:QE2的启动,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更加紧迫;总结欧元的产生背景,国际社会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让目前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超主权储备货币至今为止只是个概念,理论上它可以避免很多结算费用,有利于全球的协调,但它不可避免触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利益。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倘若以这轮金融风暴为转折点,建立超主权货币体系来结束美元称霸的局面,那么货币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对于货币供给是如何内生决定的这一问题,后凯恩斯学派内部存在着适应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3种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检验内生货币假说,可以拓展内生货币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校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是内生的.长期内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贷款与基础货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的单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证实了结构主义的观点,但结果并未支持适应主义和流动性偏好的观点,这些结论对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虚拟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制及世界经济格局在经济虚拟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元依然依托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保持着大国货币的地位。本文分析并对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的国际货币体制与世界经济格局,并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事实来说明在国际货币虚拟化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崩溃,而只不过是制度安排与以前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赵哲 《领导之友》2009,(4):34-35
美国前财长康纳利有句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将这一至理名言演绎得淋漓尽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弊端暴露无遗,改革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15.
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目前东亚货币合作格局下人民币所处的不利地位为分析的起点 ,探讨了东亚货币危机“传染性贬值”的自我实现性:当区域内某一货币贬值后 ,特别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日元贬值后 ,人民币继续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会损害国内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而现行的东亚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机制的自身缺陷 ,易于陷中国于窘境;论文为东亚货币合作设定了一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合作方案 ,即建立“东亚汇率合作基金”及“钉住混合驻锚的货币篮制” ,以寻求汇率的稳定 ,规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平衡各国在货币合作中的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 ,从东亚货币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性 ,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是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制裁,并且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暴跌以及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卢布大幅度贬值。该互换协议除了带来了机遇,一部分人也认为该互换协议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即卢布暴跌对中国此前与俄罗斯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来说就是意味着贬值,中国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中俄本币互换协议真的因为卢布大幅度贬值给中国带来上述损失吗?本文将要对该协议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世界货币地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美元从1944年至今的7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货币的主宰.无论是在有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还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后的无秩序的时期 也无论是面对自身的危机或是应对其它货币的挑战,美国都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一直捍卫着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但自从这次缘起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崩溃论涛声四起,且有成为主流之势,以至于影响我国各项政策的制定.本文从客观角度出发,从不同层面论证美元霸权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呈V型反转的关键的一年,虽然经济才开始起好,但是经济是否能够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是否会卷土重来、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又成为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热烈讨论的问题。这些热门的话题无不与货币相关,货币作为现代信用经济的主要媒介物,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中,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流动性是其主要任务之一,而且是一项非常复杂与艰难的任务。究竟保持多大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才是恰当的?这一问题很具争议性,在经济学领域中对它的回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决策通常会引起经济学家们的争议,甚至是批评、责难。本文试图从GDP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经验数据出发,并结合一些现存的流行的理论观点,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货币战争”中的制胜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施压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在由美国主导的这场"货币战争"中,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制胜之策?  相似文献   

20.
受伊战、阿战及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综合国力严重受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因此受到削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在这次危机中一枝独秀,其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领域的影响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此态势,国内出现了人民币应取代美元成为新世界货币的声音。本文通过考察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分析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和美元能够顺利国际化的基础原因、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从中得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启示,进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