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老子那里,“俭”与“啬”同义,均意指“不费”、“守约”.“俭”之为“德”,其旨归在于持守自然之道,因而被老子称为“三宝”之一.然而,历来有不少解老者出于功用的考虑而将其曲解为某种“术”,这种离体而言用的做法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俭啬求隐忍,由此演述了一种“南面之术”,此术以韩非为代表;二是以俭啬来敛气,由此演述了一种“养生之术”,此术以河上公为代表.在老子阐释史上,尽管任何一种术化的理解都能从老子那里寻得片言只语以作论资,但那毕竟已非老子之学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4):139-142
老子"治道"思想是传统治国理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从三个维度予以考察:一是本体论维度的"道治",老子强调按照道的方式去治理,重视"道治"的形上性、根本性、全面性和规律性;二是价值论维度的"善治",批评世俗价值和伦理礼制,主张在治国理政中贯彻"自然无为"的宗旨;三是境界论维度的"至治",描述了"知其文明,守其素朴"的理想社会形态,既有统治者自身权力的规范约束,也有民众的教化引导,从而达到最高的治理境界。老子"治道"思想的三个维度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道治"凸显了治理的基础和根据,"善治"展示了治理的方式和策略,"至治"描画了治理的方向和蓝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在“无为”指导下的作为,同认识、心性领域的虚静无为相对,属于行为领域内的无为;在老子“无为”治国思想中,是朴治无为前提下的作为,同功利有所作为有明确的区分。朴治无为是老子无为治国思想的中心,属于纯理论方面的探求,在具体理论运用中就表现为术治无为,在治国行为过程中则表现为“为无为”。  相似文献   

4.
宋芳 《船山学刊》2003,(2):146-148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到近代重农思想、现代重农思想、当代重农思想,都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它们的嬗变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是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反命题,也不能归入法家阵线成为“以法治国”的新发展。他为自己所期待的“明主”开列的“为治大法”,以“法先王”为基本思路,集历代批判主义思想之大成,但未臻民主启蒙思想之境。  相似文献   

6.
罗伟 《船山学刊》2006,(3):72-74
老子的为道思想是一个整体性体系,既包括本体论上的探索,又包括由本体论引申出来的对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以及辨证的方法论体系,内涵深刻而博大。本文试从老子的“道”学产生的背景谈起,进而论述“道”论体系及如何为道。老子的为道思想虽产生在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是现代哲学和现代人十分重要的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的身世二十年前关于老子的身世和“老子”这部书曾經有过热烈的爭辯。老子的籍貫和年代有問題;“老子”是一部什么时候的書有問題;老子究竟是誰也有問題。爭辯是有收获的,我們明确了許多問題,虽然不能說大家沒有分歧的意見了,究竟减少了分歧。問題所以复杂,部分由于“史記”老子本傳的离奇,部分由于“老子”一書的內容有問題。关于老子的籍貫,“史記”本身就有不同的說法,今傳流行的“史記”本文是: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而高亨先生的“史記老子傅箋証”說: 孔穎达礼記曾子問疏引史記云:“老聃,陈国苦县賴乡曲仁里人也。”……是史記一書,  相似文献   

9.
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孙中山先生生平的研究日益深入,鸿篇巨帙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关于孙中山早年(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前)的重农思想,即力主兴办近代化农业的主张则鲜有论及。殊不知这一主张对于他后来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兴办新式农业的重农思想的形成孙中山早年的效法西方大兴近代化农业思想的产生,主要由下列一些因素所促成。第一,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孙中山出生于一个数代务农的家庭,亲邻友好大多为农民。他幼年曾参加砍柴、除草、排水、放牛等劳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即产生了热爱劳动、关心农业、同情农民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法国、韩国重农思想对发展农业有着精辟的见解,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借鉴其理论精华和成功经验,可以得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结论。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增加对农业各种投入,是发展振兴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不是宗教哲学 ,却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这一宗教性既体现在推“天道”以立“人道”的致思进路上 ,也展示在对“道”性的界说、对“得道”“体道”工夫与境界的描述上。由于推“天道”以立“人道”的思路下隐藏着借“天道”的权威性以高其“人道”、慑服人心的意图和推“天道”以合“人道”的真实理路 ,因此“道”实乃一思辨性预设概念 ,从而令《老子》哲学之宗教性表现出虚实、真假相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道"作为其原始含义"导",类似于现象学的"指引"或"形式显示",它提示着一种拒绝被对象化的思维方法;"道"之生"天下万物",不同于西方的宇宙生成论,而从发生现象学这个角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老子一再强调"无知无欲",但他并不是笼统地反对"知"与"欲",而是只反对过分陷溺于一己之私的"知"与"欲",所以他这种强调类似于现象学"悬置"的思维态度并指向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水: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将水的生命与人的自然生命相结合,论述人的生命中所具有的水的自然特质,这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之义,以其表明老子对生命理想的哲学追求。笔者从水的三性:谷、清、柔,论述自然生命的三维:广度、深度、韧度,以体现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和理想目标,展示出老子“大道”的生命内涵。同时对现代人关注生命价值,建构生命理想层次,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子》可以被解读为一部救世之书。《老子》中对"道"与"德"的设置别具深意,它们分别代表了老子救世思想中两种拯救路径。"道"是对那些先知先觉的"个人"实施拯救的理论基础,"德"则为"众生"被圣人施救后的最终归属。两种拯救方式的实现途径分别是"修身成圣"和"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15.
周山 《社会科学》2004,(8):71-78
子学思潮是许多富有个性特点的原创概念诞生和发展的过程。“道”则是子学思潮中涌现出来的第一个概念 ,也是子学思潮乃至以后二千多年中国学术史上最核心的概念。老子关于道“先天地生”的阐述 ,将“天神”彻底清除出场 ,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老子不同于一般学者满足于“闻道” ,他更注重“为道” ,在实践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概念系统中 ,“德”是“道”体现于万物的属性、规律 ;人的德性 ,因“心”的缘故而分为自然而然的展现即“上德”与刻意的展现即“下德”两种。“上德不德”是人对“道”的体验。老子关于上德、下德、有德、失德等分析 ,是对“道”的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杨柳 《船山学刊》2007,(3):164-167
唐代是一个诸教融和的朝代,道教作为有唐一代的国教,满足了唐人向往追求延年益寿的审美心理和以自然真趣为尚的美学理想.佛教使唐代文人追求清幽静谧的美学意境,并在唐诗语言上表现出不粘不脱、亦虚亦实的美学品格.佛老思潮把我们民族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7.
晁福林 《东岳论丛》2002,23(3):64-67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载"君子居则贵左,甬(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甬(用)之,鈦为上",其中的两个难字对于释解今本<老子>文句至关重要.它深刻揭示出老子战争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即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不是取恬淡愉悦的心态,也不是将兵器束收或做得厚大、锐利而不文饰,而是要谨慎严恭,戒惧警备,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老子的这种战争观,实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道家学派在战国后期的思想转变,即从"出世"转向一定程度的"入世",从一般地反对战争到后发制人而争取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9.
老舍对侠文化的接受与思考,主要立足于民间立场,以现代意识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转化和主体性再造,在文化反思和国民性改造的整体文学格局中,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独立人格的全新建构、社会理想的探寻和民族新生的文化构想.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文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擅长研究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大师,毛泽东关于农业的一系列论述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说的新鲜血液,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我们应当科学地汲取并弘扬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后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它发展的脉络,进而升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使得中国农业科学发展的思想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